古埃及是中國的夏朝嗎?有何依據?

塞外補給站


人類走出非洲是一個萬年尺度的事件,而人群擴散過程,尤其是大家經常談論的涉及到民族概念的,基本上是以千年計數的。20萬年前,人類起源於非洲。6萬年前,人類一批一批走出非洲。4萬年前,人類遍佈世界每一個角落。1萬年前,人類開始進入農業時代,人口爆炸。

而題主討論的埃及文明或者夏文明,其實屬於最後這個1萬年內的概念。

第一組證據:世界基因圖譜上的不可能性我們來看看世界人民的基因組成。

Y染色體

線粒體DNA分佈

也不用看多仔細,顏色代表成分,你可以發現,中國人的成分,無論是y染色體還是線粒體DNA,均和非洲相距甚遠,代表了遺傳距離很遠,說明在進化上,分離的時間很早了。這是一個遷徙圖
所以,埃及和夏之間,不會存在直接的基因交流。

事實上,在第一次遷徙的時候,那個時候,世界上的人還少,第二次遷徙,就會碰到不少原住民。

在這之後,進入1萬年這個階段,埃及遷徙會遇到一個比埃及更古老的兩河文明
@周天遊
的答案裡就提及了,兩河文明都和我們的基因距離很遠。這種情況下,繞過去兩河文明到達中國,更是不可能。所謂中華民族種族起源於埃及或者兩河流域(這兩種說法都有,統稱西來說),從分子人類學上看是不可能的。見下圖。現代的埃及兩河流域以J型為主。中國以O為主。要知道,CDEF變異成C和F這一步是在約70000年前。K變成MPS和X這一步約在45000年前。太早了吧。最早的蘇美爾文明大約在9000年前成型。

恰恰相反的是,這篇文章,提出了亞洲人反補非洲的過程。Cruciani F, Santolamazza P, Shen P, et al. A back migration from Asia to sub-Saharan Africa is supported by high-resolution analysis of human Y-chromosome haplotype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2, 70(5): 1197-1214.這篇science也提出類似的觀點Olivieri A, Achilli A, Pala M, et al. The mtDNA legacy of the Levantine early Upper Palaeolithic in Africa[J]. Science, 2006, 314(5806): 1767-1770.

Sequencing of 81 entire human mitochondrial DNAs (mtDNAs) belonging to haplogroups M1 and U6 reveals that these predominantly North African clades arose in southwestern Asia and moved together to Africa about 40,000 to 45,000 years ago. Their arrival temporally overlaps with the event(s) that led to the peopling of Europe by modern humans and was most likely the result of the same change in climate conditions that allowed humans to enter the Levant, opening the way to the colonization of both Europe and North Africa

當然,你可以看這張圖,如果你願意的話,下面標明的很清晰

第二組證據,法老們的基因目前,埃及政府聲明古埃及法老基因測試只能有古埃及政府控制執行。且拒絕公佈任何古埃及法老的基因信息。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細枝末節來窺測法老們是哪裡人Klyosov A A. Ancient history of the Arbins, bearers of haplogroup R1b, from Central Asia to Europe, 16,000 to 1500 years before present[J]. Advances in Anthropology, 2012, 2(02): 87.這篇文章裡面有些細枝末節,大體上,法老圖坦卡蒙是R1b,這個是典型的西歐類群,中國人呢,O3.

好了,說道這裡,該說的已經說了。另外,分子人類學裡,一般傳播分為兩種demic和culture。前者是指人過去了,比如漢族的遷徙;後者是指文化影響,比如漢文化的傳播。糧食的傳播,很大程度就是culture,比如水稻和粟就發源於中國傳向世界,小麥起源於西亞。更直觀的,馬鈴薯和玉米起源於南美洲,你總不能說全世界都是瑪雅人吧。

如果題主執著的認為,就是存在交流,但是被磨滅了,缺乏真實證據。那麼,這種理論,我們一般稱之為偽科學。正常邏輯:----我有一個球!----證明給我看。----喏~----哦,真的呀!偽科學邏輯:----我有一個球!----證明給我看。----你證明不了我沒有!!!!!!----WTF..........

btw,貓馴化的確跟古埃及有關係……,這個是有文章的。Kurushima J D, Ikram S, Knudsen J, et al. Cats of the pharaohs: genetic comparison of Egyptian cat mummies to their feline contemporaries[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12, 39(10): 3217-3223.

Divergence estimates date the origin of the mummies' mitotypes to between two and 7.5 thousand years prior to their mummification, likely prior to or during Egyptian Predynastic and Early Dynastic Periods. These data are the first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ing that the ancient Egyptians used domesticated cats, Felis silvestris catus, for votive mummies, and likely implies cats were domesticated prior to extensive mummification of cats.————————最後大大的分隔線————————知乎上有個做分子人類學的大神,復旦大學的嚴實,主攻Y染色體polyhedron

閱微書法日講


對於夏朝的存在,一直以來都有兩種觀點,一種就是夏朝是存在的,理由是先秦史籍中明確的記載;另一種就是對夏朝的存在吃懷疑態度,理由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考古遺蹟的出現,尤其是十幾萬片甲骨文中沒任何關於夏朝的文字記載。

既然夏朝的存在與否已經出現爭議,那麼“埃及夏朝說”、“蘇美爾夏朝說”等觀點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對大多數國人來說,夏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依據國外學界對信史的評判標準,夏朝屬於只有史籍記載的神話,沒有考古依據。

眾所周知,商朝之所以被廣泛認可,就是因為考古界的重大發現,即殷墟和甲骨文的出土。而仰韶、龍山、良渚遺址都可能是夏朝存在的依據,但卻無法證實這些遺址就是夏朝。在這樣的背景下,關於夏朝的各種學說觀點滿天飛。

有一種觀點是從基因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夏朝古埃及人攜帶文明因子來到中國所建。他認為國人主體是幾萬年前從非洲過來的,而幾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並沒有大規模地進入中國,很可能只有部分人來到了華夏,並且他們可能參與了夏、商的創建。

這種觀點把世界分為九州,而整個世界大陸都是古代九州的組成部分,古埃及只是一個組成部分,古埃及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夏朝。他們又從帝王世系角度對比分析,得出夏朝的“大禹”可能是古埃及的“蠍子王”,他也同樣善於治水。還有堯、舜等,都有相對於的古埃及人物。

有這樣的觀點存在,當然也少不了反對此觀點的聲音的存在。反對者認為這些所謂的新穎的觀點,實際上都是在資料不充分的情況下進行的大膽猜想,這些猜想是對當前歷史中的一些無解的問題的嘗試性解答,並沒有什麼石錘證據。人類起源於非洲,但這並不等於所有文明也是起源於非洲,二者有本質的區別。

還有一種觀點是從金屬放射性和史籍的角度,提出了夏朝之所以找不到考古依據,是因為夏朝根本不在國內,而是在古埃及。這種觀點同樣認為,夏文明不是土生土長的,而古埃及人東遷創造的。

他們對殷墟出土的青銅器進行了檢測,發現殷商時期的青銅器的放射性與埃及的青銅特性十分相似,而與國產銅礦石的相似性卻較低。還有史籍中記載了夏朝有一條由南向北流動的河流,而世界上唯一由南向北流動的河流就是埃及的尼羅河。除此之外,古埃及的第十五王朝掌握著各種冶金、製造等技術,與商朝十分相似。

針對這種觀點,反駁者就更多了。因為這種觀點中引用的所謂“證據”,是十分的不嚴謹。比如尼羅河是世界上唯一向北流的河流,但這並不是唯一,北極地區也有一條這樣的河流,莫非夏朝與北極也有什麼關係?至於金屬放射性,這也有可能是貿易的結果,比如羅馬帝國時期的鐵就是從阿富汗所得,這說明不了什麼。

單從基因檢測角度來講,中國與埃及就是兩個不同的人種。雖然人類在十幾萬年前從非洲遷徙而來,但這與幾千年前世界古文明的孕育沒有必然聯繫。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的關於夏朝的各種猜想,就是因為夏朝的存在一直有爭議,爭議的核心焦點是沒有出土同時期的遺址和相關文字。

但這並不能否定掉夏朝的存在,目前沒有遺址出土,並不等於沒有夏朝的遺址。或許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中國歷史上的傳說大多數不會憑空捏造的,當然上古的神話傳說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情況下靠一代代口耳相傳,難免會有偏差和走形,但不能說它就是憑空想象的。

夏朝沒有考古遺蹟支持的這種情況並不奇怪,殷商在盤庚定都之前的遺蹟就很少,以遊牧部落聯盟為主的夏朝就更不用說了,遺址難找,並不意味著不存在。或許這一時期的朝代並不叫夏,而有別的名稱,我們只能從史籍和甲骨文中搜尋痕跡。既然有窮氏在甲骨文中都有記載,那麼被打敗過的夏朝應該是存在的。


野史也是史


在這樣一個歷史虛無主義盛行的時代,任何大膽而又新奇的猜想貌似都能成為論證的可能。

雖然說與科學研究而言,大膽猜想是可貴的精神,但是後面還是與基礎條件的,那就是小心求證。

可是現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貌似讓這樣的精神變成了一味大膽猜想,而忘記了小心求證。

中國無數考古研究者都在致力於找出夏商周時期古蹟文物的時候,就有人說夏朝在埃及的論述。

不得不佩服中國人腦洞之開世界獨一無二。

與西方史學論述而言,他們一直懷疑司馬遷《史記》中所述夏朝的存在,不過這點其實我們無需理會,就如我們將《荷馬史詩》中那荒誕不經的故事,也不當作正史一樣,不過都是文明古老之後的文明相輕而已。

那麼,回到夏朝會不會是埃及這個問題,成立還是不成立?

呵呵,我的答案當然是不成立!

與現在的考古發掘來看,實事求是的說,世界上最早的成建制有記錄的文明應該是埃及文明,不過這是在現有考古發掘基礎上的結果,而不會是終審判決。

我們就別急不可耐的拉桿上架攀親戚了!

追溯根源的話,現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發現的最早,最像夏文明的遺址應該是二里頭文明。

二里頭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類考古學文化遺存,主要分佈與,現在河南省,山西省,陝西省,還有部分湖北省地區。由上百座不同文化遺址組成,是現在公認的,探索夏朝時期文化的關鍵性研究對象。

龍圖騰還有早期陶器製品和銅器製品是二里頭文化遺址的主要作品!

與文化傳播和承接而論,和後來的殷墟是有天然聯繫的,這也是中原文明一脈相承的證明。

那麼來自中國的二里頭文明和埃及文明真有相似之處,能說他們是一個文明嗎/

答案是當然沒有啊,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什麼?

記憶中最早出現在人們心中的肯定是那巍峨的金字塔,和雄偉的獅身人面像!

這就是二個文明最大的不同。

與中原文明而言,因為生長於植被茂密的東亞溫帶地區,因此作為建築的最好材料天然就是木質材料,而埃及文明卻產生於尼羅河畔,雖然沿尼羅河有無數的沖積平原形成,是天然的耕地,但是卻缺少樹木,也因此才會有無數石質建築產生,成為主流建築。

以上是建築類的差別,其實人種和樣貌差別也很明顯。

古埃及人種按研究來說,不屬於歐洲人也不屬於阿拉伯人,而是單獨的古埃及人種,他們身材不高也不矮,沒有絡腮鬍子(只有下巴長鬍子)。

由描述貌似和中國人長相也有很大差別,由流傳出來的石質雕刻壁畫也可以看出區別很大。

如果說,古埃及人是中國人的話?那麼是誰長歪了!

我們長歪了成立埃及人,還是埃及人長歪了成了我們?

最後我還要說一點的就是,地域隔絕的時代,文明的跨州域交流就是個偽命題!

現在埃及離中國直線距離大約為7000多公里,在古代那個沒有開拓海洋的時代,如果全靠步行,就還要不斷繞路,在不迷失方向的情況下,保守估計需要走一萬公里才能到埃及,試問偉大的中國先民是如何跨越這一萬公里路程到埃及的?

就算真有人想不開,非要去探索世界的盡頭,可是沒有補給中轉,最後的結果就是必死無疑!

文化不同,人種不同,地域隔絕,這三個要素一說,古埃及屬於夏朝這樣的流言可以休止了。

如果非要說有聯繫,那麼除非有穿越者,或者外星人幫助,這就不是科學問題,而是玄幻問題了!


阿斗不傻


夏時代更早時期的石家河文化玉器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腦洞大開的夏朝埃及說,其實真的把現代人當傻子了。我來給大夥算個賬。

埃及首都開羅,距離中國首都北京直線距離7000多公里。如果走陸路去埃及,估計最少也有10000公里遠。我們做個假設,商湯伐夏從河南鄭州出發,翻山越嶺打到埃及,估計也是10000公里路程左右。按現在人日均40公里屬於急行軍能達到的距離來看,需要時間最少是250天。如果算上翻山越嶺,度過高寒地帶來算,日均能達到20公里速度,屬於急行軍。則最少需要500天。

如果算古代沒有大路,必須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來看,日均速度最多5公里,則需要2000天。古代沒有驛站,這2000天按照人均背糧30斤吃一個月來看,需要糧食2000斤,水暫不計算。而路上沒有城市,也沒有補給站,則上古時代需要走一段休一段,2000天能到達埃及就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如果有駱駝和馬一類動物,時間會縮短一半左右,也至少要3年左右。但商湯伐夏,不可能都是騎兵,當時也沒有騎兵,都是步兵和車兵。車兵的速度取決於步兵的速度,所以,還是需要6年時間才能到達埃及。都不用打仗,能有幾個人到達埃及就已經不錯了。估計10000人出征,到達埃及的人最後最多幾百人,還用伐夏嗎?

所以我們研究歷史,為什麼不去相信那些埃及就是夏的荒謬理論,而是腳踏實地的進行科學考古,就是這些原因。

山西陶寺出土青銅器

屬於夏範圍的考古遺址,目前有山西陶寺,下限為前1900年,後崗二期文化,新砦期文化,還有著名的偃師二里頭文化。王城崗遺址可視為夏禹的原聚居地,陶寺後期可能為夏早期都城(堯舜禹時期一直延續使用到夏初),二里頭為夏晚期城址或都城,山西運城夏縣一代為夏桀亡國之安邑。這些都可以找到文物和歷史遺蹟,雖然數量不多,但證明一個從公元前21世紀到前1600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推定的夏時代)還是很完整的證據鏈。夏,要麼還不能算夏朝,但要說夏朝在埃及,那就真是笑話了。我們目前需要尋找的證據,只不過是夏這個時期能不能算文明。

陶寺出土陶器上的朱書文字

所以,如果按西方人認為的前1750年屬於商,那麼偃師二里頭就落入商代,所以二里頭的青銅器和綠松石器以及宮殿就是早商。更早的青銅器以及城址,祭壇,文字發現在陶寺。良渚由於4300年前神秘消失,所以後來文化沒有完整傳承,所以和夏關係不大。但4300年前建立的陶寺,所謂文明的四要素俱全,並且出現了被殺的屍骨,社會明顯等級分別,出現了戰爭行為。則已經是真正的古文明是沒有疑問的。


陶寺出土的報復性毀墓現象

城市,青銅器,文字,祭壇都出現在前1900年的陶寺,就算前1750-前1500年左右的偃師二里頭沒有發現文字和城牆,又能說明夏之不存在嗎?須知上古時代,文字的載體只能是竹木一類有機物,幾乎沒有機會保存至今。再者滅國毀城搶奪值錢的青銅器和玉器是每一個戰勝者肯定要做的事,文質彬彬的所謂戰勝後分封前朝後裔,恐怕才是後代儒家學派杜撰出來的事情了。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和中國歷史文化,歡迎關注瓷器鑑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歷史文化和文物鑑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瓷器鑑定真知堂


我們華夏和古埃及屬於一母同胎的兄弟。那個母親就是蘇美爾。華夏文明和古埃及文明都是蘇美爾文明的直接受益人。又因為地緣的關係,古埃及嫁接了蘇美爾文明的精華。而華夏文明,屬於蘇美爾文明衰退後一部分蘇美爾精英人士東遷後形成的變種文明。

古埃及人的人種和現代居住在埃及境內的埃及人並不相同。古埃及人崇拜太陽神,中國人其實也曾經崇拜過(山東日照現在仍然有太陽神崇拜——老母廟)。

巧合的是,無論蘇美爾,古埃及,抑或是華夏文明都是多神崇拜。這三個文明中,只有蘇美爾文明屬於真正的天啟文明。蘇美爾文明有個顯著的特點,乍一出現就特別完善特別民主(缺乏從落後到高級的發展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而變得越來越野蠻越來越落後。蘇美爾文明身上,有一個關於倒退的謎團。

我不認為古埃及是夏朝,卻願意承認蘇美爾文明是華夏文明的啟蒙。同時,我也承認黃帝是外來者,他和本土的炎帝融合成為了華夏文明的開創者。黃帝墓不在中國,他埋葬在靠近西王母居住的崑崙墟附近。西王母的崑崙墟分為上城和下城。當年周朝的周穆王曾經帶著大部隊,行走了一億三千萬步去覲見西王母。西王母和周穆王會面就在崑崙墟下城。而崑崙墟的上城,凡人不可接近(類似於發射塔)。西王母所居住的區域,理論上應該在兩河流域的文明輻射範圍之內。

西王母這個人,不但當年在黃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中,拉偏架對黃帝施以援手用高科技讓黃帝獲得了勝利。她還代表著引導蘇美爾出現天啟文明的幕後勢力(如果沒有這些幕後勢力的干涉和引導,三皇五帝的禪讓制就無法維持)。正是因為黃帝獲得勝利,才有機會藉著和談設下埋伏擒殺了蚩尤。之後,這些西來的勢力才算真正在華夏站穩腳跟。之後,所有的王才會通通宣稱“君權神授”以示合法正統。甚至於秦朝始皇帝都落入這個俗套。。

很奇怪,大家都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卻又不願意承認,你的祖先曾經是外來者的事實。而“天降玄鳥,降而生商”的商朝,又是在原籍呆不下去,往東流浪過來的另外一支外來勢力,商朝和古埃及的關係應該很緊密。雖然都是外來者,蘇美爾後裔建立的虞夏,和崇拜玄鳥的商朝,卻並沒有直接關係。

我說了這些,只想表明,歷史就是個小姑娘,可以任由勝利者打扮梳理。我們在課本上學習的未必就是真相。縱觀地球文明史,就會發現,文明的來源就是交流、交往,也就是保持自身和外部的聯繫。真正孤立在叢林中的部落,只要切斷了和外界的所有聯繫,必然還在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是無法發展出文明的。

所以,地球上所有的文明,都是近東蘇美爾文明的受益者。都直接或者間接的學習了很多。包括後期西方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甚至於西方的宗教之爭。我們也正在經歷著這個過程,我們的文明程度也如同蘇美爾文明似的,正在衰落和後退。


失去法力的女巫


國人熱衷於神秘的夏朝,以至於有“蘇美爾夏朝說”、“古印度夏朝說”、“埃及夏朝說”等四大夏朝說法,都能湊起來打麻將了。還有國內的“石家河夏朝說”、“三星堆夏朝說”、“良渚夏朝說”。

要說考古國內的夏朝說法我還能理解,跑到國外隔著半個地球幾十個文明區弄個埃及,這什麼心態?

從語言、文化、典籍中進行分析,就可以看出這兩個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1.從語言方面說起,學者判定古埃及和夏朝都是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甚至距離古埃及最近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是獨立發展起來的。雖然美索不達米亞的阿卡德語跟古埃及有一點的關係,但他們的另一種語言蘇美爾語和埃及語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古埃及連美索不達米亞都影響不了,如何影響夏朝?

2.夏朝是在中國本土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發展起來,而器物的演變說明了新石器文化和夏朝文化有著極強的關聯性。再從農業角度來探討,以粟、黍、稻、豬、犬、蠶等為代表的主要農業模式,從中國本土的新石器文化到夏朝文化是一脈相連的。羊和馬是外來的,是從美索不達米亞來的,而不是從埃及來的。

3.再從信仰和藝術角度探討,在埃及的遺留下來的藝術中我們很容易找到對於他們法老的描述,而對於夏朝對國王、君王的描繪在典籍中卻很難看到。夏朝只對祖先有著崇拜,他們只用繁縟的抽象來紋飾祖先。

而兩個文明在哲學觀念上也不一樣,埃及的哲學觀念是永恆,要麼一成不變保持永恆、要麼生死循環不斷永恆。夏朝對這一觀念並不凸顯,而是利用占卜的形式來尋找事件的規律性。藝術、信仰、哲學這種高度思維的活動都找不到共同點,兩邊又哪來的關聯性?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有不同看法可在評論區留言,紅塵將在第一時間回覆。


摯潷畫畫紅塵


世界的古代四大文明,如今除了一直延續至今的華夏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已經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只剩下遺蹟和曾經的文化餘輝。而在這些文明裡,尼羅河以及黃河長江流域養育的中國文明以及古埃及被人稱為一脈連心,同出一處,可一個在非洲,另外一個在亞洲內部的文明,能在那些古老的歲月裡,破開阻難,形成聯繫嗎?

西方學者研究出古埃及的文明學說,即使古埃及文明並不屬於西方勢力。與此同時,還有眾多的國外學者不承認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並且認為夏朝就是古埃及文明。這無疑和我們傳統的文化產生劇烈的對峙,因為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清楚,兩地的文化差別甚大,難以聯想到一起。

實際上,把古埃及文明說成與夏朝是同一個歷史存在,這樣的判斷和猜測是不嚴謹的。在古埃及出土的文物以及一些遺體的數據中都顯示古埃及人的皮膚是黃色的,幾乎接近蒙古利亞人的特徵。而在那個時代,有這樣特徵的人種也只是夏朝。可這也能單純地說明兩地人種相同,畢竟經過漫長歲月,華夏子民也有遷徙的分支,就算跨過歐亞大陸,去到非洲建立文化,也是有可能的。

但這不代表兩者重疊,因為假若古埃及文明和夏朝是同一個歷史存在,那麼就代表著這個政權涵蓋三大洲,可在後世的歷史文化考察中,並沒有發現能支撐這種可能性存在的實際證據。所以古埃及人可能是我們華夏先民的後裔,到了非洲築起古埃及文明。

其實最重要讓歷史學家誤解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們中華文化裡的山海經。山海經內刻畫的是關於一些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動物以及奇觀,並加以誇張,神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但神化跪神化,一切的天馬行空也絕非空穴來風,所有的奇物信仰也都是具備原型參考的。而山海經內恰恰對東非大裂谷以及尼羅河有著具體的表述,甚至對於古埃及的一些神廟,都是有記載的。

正是因為這些文化特徵的重合,讓許多歷史學者以及相關人士開始不由自主地聯繫兩者的關聯,畢竟在現時代的物質基礎來看,那個時候的人們如果想跨越大洲進行聯絡,路途遙遠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十分地危險,沿途環境所變,非常惡劣,一個人想要從亞洲去到非洲,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科學判斷終究只是後來我們研究界的一廂情願罷了,科學和歷史發源於客觀,也受限於客觀,我們能對具體事物進行研究,卻難以對時空進行回溯,人類的發源歷史都仍是未解之謎,更遑論一些具備高等智慧的古文明締造者們的行為呢。

西方學者不承認夏朝,承認古埃及文化,這很明顯是意識形態的偏移。畢竟古埃及記也並不屬於西方,西方學者說出這樣言論的觀點,也只是借屍還魂罷了。而且說到實際情況,與其偏執地認為兩個文化是同一個存在,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古埃及文明也同為華夏本源更契合實際。

其實兩大文明精彩紛呈,也無需研究誰為先,誰為附屬。這些保存已久的古文化,我們應該更多地去敬畏,而不是猜測。


LongTime常錟


說埃及是夏朝的,純屬是著了“歪果仁”專家的道,我就舉幾個例子!

1鄭和下西洋y一去一回用了多少時間?7次28年,平均一次三年,明朝的科技水平及人口數量,哪一個不碾壓傳說中的埃及?

2大唐的唐三藏去印度取經用了多少時間?不是什麼西遊裡那麼神,總要有一個團隊,幾百人?17年!!!這是在一個團隊的速度!

這兩個例子就夠了,首先古埃及人平均壽命有多少歲,我估計不會超過55吧!再說下要想帶一個團隊,並且還有其文明,那時候哪來的紙?換句話說,意思帶著泥板(古埃及記錄用的)來,還是古埃及人都是超級計算機,能記錄無數的數據?這些要用多少人?況且在哪個年代世界一片蠻荒好不?哪有路?各種野獸等等!那時候要來古中國,你不帶上上萬人,乃至數十萬人?這些人最起碼還要食物吧?靠打獵?唐朝三藏走陸路5萬里路,17年,這還是在社會進步了不知道多少的情況下!何況埃及到中國?即使走水路,最起碼要有些像樣的大船吧?那時候古埃及的船……還是算了吧!

終其原因是因為外國的歷史是非常混亂的,為什麼動不動一夥人把另外一夥人屠殺乾淨,那些文明記錄,對於征服者來說不如土地,人,金子值錢,所以說現在外國到處都是什麼什麼未解之謎等,這是外國磚家再找存在感!不要被這些東西眯了國人的智商!


275544992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以下觀點為我好友偃月上神觀點,本人對此保持中立觀點。

其實夏文明來源於古埃及,就有一個看法,並不是個例。

中國科技大學的教授孫衛東也發表過類似的說法,他認為之所以在中國境內找不到夏文明存在,是由於夏文明不起源於中國,而是由埃及過來的舶來品。

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孫衛東教授還對殷墟出土的青銅器進行了檢測。再將檢測結果與同時期埃及出土的青銅器的放射性進行對比,發現兩處出土的青銅器放射性十分相似,而與國內的礦石的放射性相似度卻較低。

孫衛東教授認為大河向北流是夏文明來源於埃及的關鍵證據。但是,我覺得這個說法挺片面的,大河向北流向等並非夏的關鍵論據,商與喜克索人也無關。



上圖是太(泰)康的王號和出生名,比如泰康,是王名,出生名叫汗傑。

后羿代夏的后羿是喜克索人,他們推翻了禹啟正統太康王,建立了非黃種人的、長達兩百年的古埃及第十五十六王朝,中間經歷了仲康傀儡和宰相寒促殺后羿自立等事件。



這是少康的王號和出生名,與中國人小名大名、字號等類似,古埃及人也多個名字,法老更多,還另有王號名,少康,也是登基王號,出生名是卡莫斯。


夏的少康,實際就是國外廣泛記錄並稱呼的卡摩斯一世,也就是第十七王朝末第十八王朝初的著名法老王。兩百年後,少康王趕跑了喜克索人,恢復正統夏,建立古埃及新王朝,稱為少康中興。


喜克索人被趕到西亞,但並沒有進入中國大陸。商祖是禹啟系的另外一支正統王族東遷,經印度進四川到的古中國,黃種黑髮為主,後其一部沿長江到盤龍城北上但黃河河南區域,建立商。

古埃及新王朝時期,實際是中國現存古籍中所指的夏,是狹義的夏新王朝的輝煌都城,底比斯的卡爾納克神廟,其實就是夏故宮。

卡爾納克神廟的中軸線行制,內外城,左祖右社佈局,與北京故宮基本完全一致。夏宮建了千年,地球上首屈一指。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山海經解密小七


夏朝的存在是一個極難被證明的問題,更沒有十足證明夏朝就是古埃及:

1、 首先回顧一下商朝的確認過程,和古埃及文明世系的確認一樣,商朝被確認的關鍵在於文字的確認,從甲骨文中破解了十個天干文字,而商王的名字都包含天干,因此甲骨中出現的商王與文獻中的商王得以匹配確認。不但確定了文獻記錄的真實性,同時更確認了文字系統的傳承,進而確認商文明屬於華夏文明,這才是最大的意義所在。

2、在商朝得到確認後,可以得出幾個合理推斷。商代文字系統一定有更原始的形態。商代的青銅文明也一定有更原始的形態。那麼問題又來了,我們發現了原始的符號,卻缺失了中間的過渡階段,過渡文字形態始終無法確認,也就無法最終確認商代之前的文明傳承關係,雖然出土器物和圖案紋飾有一定的傳承關係。

3、一百年前西方歷史學界某種程度上對上古文明的界定是有雙標的,而且這個雙標針對希臘和聖經內容以外的一切,但現在則另說了。當然不能強求人家厚著臉皮把已經說出去的謊都自己戳破了,我們可以參照主流學界對古埃及前王朝時期歷史的推演來思考這個問題:

(1)商之前中國有沒有文明?我敢說現在但凡正規受過教育的人類都說肯定有,而且夏的等價存在肯定有,問題只是那時有沒有過一個至少是霸主的政權叫做“夏”,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能算“國家”;

(2)這點埃及的問題是一樣的。最早古埃及傳說中第一王朝的第一位法老,統一上下埃及的美尼斯不過被認為是個神話人物,而埃及的文明則被認為是由一個外來的“王朝民族”征服者空降帶給新石器時代的本土居民的。

(3)現在歷史指證已經十分明顯,古埃及是原生於尼羅河谷的文明(早期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影響,問題是那一塊地方誰的文明完全沒受過蘇美爾人的饋贈?),而且上埃及在最早期發展領先於下埃及,也就是說埃及是由南向北統一的,所以和高高在上的亞洲“外來征服者”恐怕沒有多少關係。隨著文明的發展,有力的城邦在貿易線路的關鍵點上崛起,而最早的文字其實是標示在陶罐等器物上,用來表示國王(本地統治者)所有權的標誌-現在帶這種標誌的陶罐發現了很多,有的甚至出現在巴勒斯坦,可見當時長途貿易是相當發達的。所有這些均發生於埃及最後統一為一個國家“兩地”之前,而北非乾燥的氣候則幫助我們相對完好的封存了人類最早文明活動的一個完美例子--國家不能在一夜之間建立起來,歷史本身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來“啟動”。

(4)在這些最早期的文物沒有被髮掘然後充分研究理解之前,學界也曾經困惑於埃及文明短時間內的“突然爆發式發生”,這就有了我們前述的方便的“王朝民族”理論(不可否認這個理論在一些文化和人類學等方面的論證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如前王朝時期埃及的藝術風格受美索不達米亞影響極大,確實可以讓人浮想聯翩)。當年黑人學者也曾扣帽子說西方人支持“王朝民族”理論是因為種族主義,是試圖把埃及的歷史和外來的“高貴高加索或閃米特人種”入侵者聯繫在一起,貶低本土非洲人。然而該理論提出真的是這個目的麼?我認為至少主要不是。

(5)當然,古埃及人在預留考古證據這一項上儼然是開掛的,使得理論的修正額外容易。比如文字,保留了聖書體這種幾千年不變的文字讓學者可以輕易判定上古陶器上的單個符號即是文字(比如一隻鳥),而不是單純的裝飾物。如果埃及後來只是用僧侶體,那陶罐上的符號能否被確切判定為象形文字恐怕得另說了。再比如法老的王冠,那爾邁調色板上就有刻畫,一直到兩三千年後的法老頭上還是那兩頂,這傳統保持的也是沒誰了,請問怎麼反駁?

(6)如果諸位接受這種文明發展“漸進論”,並且認可我們的祖先也很能是這樣一點一點建立起了這個國家,那麼所謂的“雙標”可能根本因為指的不是一件事物。我們困惑的是中國這個文明的早期為什麼不被承認,人家說的是夏這個傳統上中國歷史的“第一王朝”本身沒有確切實證,所以中國的“歷史”只能追溯到商為止,夏暫時只能定性為傳說,這和之前埃及的待遇是一樣的。(這件事上我必須要吐槽“米諾斯”和“特洛伊”,我不知道說什麼好,學術標題黨。。)

(7)文明和國家畢竟是不能劃等號的,文明必須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伴隨著資源的積累、新的統治階級意識形態和文字等發明創造才有可能誕生國家。否則哥貝克力石陣的建築者顯然也有自己的宗教和文明,難道我們真說土耳其有一萬年曆史嗎?而中國完成這一過程較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為晚,這從目前的考古所得上看是無法反駁的。

拓展資料:

(1)我國作為一個重要的文明古國,自然也有眾多文物遺存留待發掘。我們比以色列幸運的是絕大多數文物發掘點都在境內,不存在領土爭端問題;但糟糕的是上古時代留下的文獻記載太少,缺少有效的斷代支持。在當今國際學術界,除非有類似殷墟這樣的考古發現,否則夏朝的存在仍然是一件虛無縹緲的事情。

(2)然而,我們認為板上釘釘的夏朝,在國際史學界並不那麼受待見,部分國外學者甚至懷疑夏朝作為一個國家級的文明是否真的存在,商湯代夏是否真的發生過。如果無法證明夏朝的存在,中華文明的長度就一下子縮短到了四千年以內,連個“四千年一遇的美女”稱號也要供不起了!與古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這些古文明相比更是落後了,畢竟古埃及的法老們在公元前2500年就開始建造巨大的金字塔了,這意味著同時期的古埃及文明比中華文明要發達得多。

(3)國外學者質疑的主要理由是夏朝缺乏考古遺蹟印證(商朝有安陽殷墟和出土的甲骨文),雖然已經發現的二里頭遺址一期至四期,其碳14檢測結果是前1750年~前1500年左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5年、2006年系統測定),時間上和文獻記載的夏代基本吻合,其中也出土了不少青銅器、陶器、玉器,以及陶器上的疑似文字——陶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