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可以排行影史第一?

家乡二少


《肖申克的救赎》以我的资历尚且无法评判其能不能被称为影史第一,但是我看完以后不得不说它总体来说是一部很值得大家去观看的电影。


它之所以会有现在是否为“影史第一“的争议就在1994年与《阿甘正传》和《低俗小说》同追逐奥斯卡,虽获得了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混音等七项提名,但是最终却输给了《阿甘正传》。而在后来的几年,电视逐渐普及,《肖申克救赎》在电视中被反复的播放,占频率堪比中国暑假档必播的琼瑶剧集。渐渐的这部老少皆宜的电影就被大众所熟知,并且一致地认为这是一部奥斯卡的遗珠,在豆瓣和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这种以普通大众占大多数的电影评分网站上高居榜首。

我还是希望能分享一下我观影后的最直接的感受。

我认为这部影片地主题很鲜明,导演把“希望”与“自由”作为主线贯穿整部影片,影片的最后,在安迪逃出肖申克监狱地时候,瑞德的旁白响起,他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羽翼充满了自由的光辉。这种鸟儿是不会被禁役的鸟儿,即是我们人类灵魂美好而自由的那一部分。”


安迪身上的自由之性从影片的一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纵使安迪在外身居高位,但安迪进监狱的第一晚心里就怀着一种释然,生活的突然变故没有击倒他,自身的所怀有的知识和希望的带给他的是一种坦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场景是安迪主动向监狱中最狠的狱官提出他可以帮他免税拿到一份三万五美元的遗产,但前提是请他所有的同事每人三瓶啤酒,但当完工的前一天所有的公差犯人应允喝到冰镇啤酒的时候,安迪却坐在天台的一个角落,这是瑞德的旁白响起“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在修缮自己的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主般的自主。”


安迪在从洗衣房进入图书馆工作后,就做了一个决定想要翻新监狱中的图书馆,他每周都给州议会写信希望其能够批准下拨翻修图书馆的款项,在六年的坚持不懈以后,州议会终于写信做出了极有限反馈,送来了一堆旧书和两百美金的款项。安迪再整理旧书的时候发现了一副唱片及和唱片,他不顾狱警和典狱长的阻挠,将唱片以广播的形式公放出来,歌声响彻在肖申克监狱的上空,一时间仿佛让石墙消失,让监狱中的人重获自由。

这部影片中还出现了“体制化”这个词,影片中在监狱中度过了50年的布鲁斯在老年时期被准许假释,可是当自由来临之时,他反而对外面的世界感到了害怕,他出去后对变化极大的世界终日惶惶不安,最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整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在监狱中待的时间的不断增长,瑞德身上的体制化也越来越深的体现出来,在出狱前的瑞德在与安迪谈论希望时曾说过“希望,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有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我认为一个人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是很具有感染力的,安迪在狱中的十九年里,把希望带给了身边的很多人,他在图书馆理帮助很多人考取了文凭,让他们对出狱后的生活抱以希望,他还送给瑞德口风琴告诉他有些东西是高墙永远关不住的。

在影片接近结尾,安迪打算逃脱出这一个困了他是十九年的牢笼的时候,他让瑞德应允他一个承诺,这在一方面带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在瑞德成功获得假释以后,他也面临着与布鲁斯相同的心态困境,他对生活失去了方向与希望,对自由失去了渴望,唯一支撑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就是对安迪曾经的承诺,他来到了安迪说的那个地方,发现安迪出狱后特地来此给他留下的信,信中写道“记住,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既然走到这里了,就不妨再走远一点吧。”



安迪与瑞德的友谊从监狱延伸到了狱外,在影片最后他们重逢时的相视一笑,我就明白这份情谊将会是一辈子,永不消散,因为它曾经重燃起了一个人对生活的希望。


鱼子酱剧场


说到电影。我只服教父。下面比较三部基本上都在说男人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我看了五遍上下,毫无疑问,很经典,黑暗骑士看了八遍上下,毫无疑问,也很经典,直到后来教父看了十来遍,我才发现,排名第一的,只能是教父。

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希望,信念,二者让人在绝望中生存,在绝望中反击,并在绝望中胜利。此片胜在主题。表达了一种在绝望的环境中不放弃希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并奋起斗争最终战胜绝望取得胜利的中心思想,对观看者影响不可谓不大,此片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经历的风浪越多,看后越能够感同身受,越能够发人深省。很多初出茅庐的小牛犊在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之后看到此片往往能够热泪盈眶。作为电影,它很成功。

黑暗骑士讲的是正义与邪恶的相对性,完美的将超级英雄电影的主题上升到哲学思考的高度,不得不佩服诺兰,说一句题外话,诺兰是我最喜欢的导演,诺兰出场,必有佳作,而其风格必独树一帜。黑暗骑士中的小丑,成为了史上最有魅力的反派,这种魅力,不在于手段,不在于智商,不在于情感,而在于信仰。这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杀手,做任何事情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终其所有,只为一件事,打倒正义,打倒蝙蝠侠,有些人杀人放火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报仇,只是为了看人间变成地狱。小丑是有信仰的,他相信人类如果没有政府,没有制度,只有回到原始社会,才能真正的人人平等。这难道不是很多大思想家,哲学家一致认同的么?事实上,与其说蝙蝠侠是主演,不如说小丑才是最大的亮点。真正的悲剧,其实是蝙蝠侠。不顾自我安危,除暴安良,为惩恶扬善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布鲁斯,却被视为高谭市第一大罪犯,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扭曲,当所有人站在法律的一边,法律却只能靠蝙蝠侠,这是政府的悲剧。小丑和蝙蝠侠本惺惺相惜,没有蝙蝠侠,小丑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小丑终其一生就是要证明蝙蝠侠舍命维护的正义,其实就是一个笑柄。很明显,小丑最后成功了,邪恶战胜了正义。蝙蝠侠一败涂地,为了所谓的正义,又背了最大的锅,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了所谓黑暗中正义的骑士。同样,作为电影,黑暗骑士也很成功,而遗憾的是,大多数影迷们给这部电影打高分只是因为他们喜欢小丑,喜欢这样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或是喜欢蝙蝠侠,无外乎心中都住着一个他,并没有体会此片所蕴含的深意。用一句话讲,蝙蝠骑士最大的成功在于意外。当然,再说一遍,作为电影,它很成功。

但我觉得,跟教父比,以上两部还是略逊。教父被很多人说成是男人的圣经,事实上,深思熟虑之后会发现,何尝不是女人的圣经?不同于以上两部,这部电影表面上就是男人间的打打杀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为了权利尔虞我诈。但这部电影深刻的透析了责任二字的具体含义,同时围绕责任这一思想主线展开了人生百态,是可谓众生相。你会发现,电影中每个人的表情,都可谓经典,尤其教父本人,每一个神态,举止,都蕴含了无数话语,看似平淡,却是饱经风霜阅人无数吃尽苦头后的为人处世的老套,霸气侧漏又魅力无比。电影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拿出来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因为众生相里,人人都是教材,深刻剖析之后总会在现实中找到原型,这是本片在塑造人物上的成功。而本片最大的成功在于主题,责任。这也是众多男人为之倾倒不能自拔的缘由,在教父眼中,对家庭的责任永远放在所有事情的第一位,也正是这种责任,让两代教父均为之耗尽毕生心血,一代教父终其一生建立了家族势力,二代教父终其一生只为让家族事业合法化。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此片可讲之处太多太多,人世间忠、孝、情、仁、义、奸、诈、利等等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此不一一赘述,此片如此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包罗万象而又有血有肉的主题,二是两位奥斯卡影帝无与伦比的演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部电影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

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论第一,教父当之无愧。


第一墓


我眼里的《肖申克的救赎》,当我第一遍看这部电影时,还在上大学。

跟大家一样,被故事情节所打动,从事银行工作安迪被冤枉杀了自己的妻子以及情人,被判无期。



安迪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近狱长,结识瑞德,通过老布给传递的一把小锤,用了20年挖通了一条世人认为百年也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通过写信财务做账,将丑陋狱长的钱财转到自己名下,改名换姓,成功越狱!

然而,当踏入社会再来看这部影片,让我非常震撼!

我们又何尝不是被无形的大枷锁所束缚,渴望自由但又缺乏勇气,怀揣希望而又不敢付诸行动。面对生活的不公,我们选择抱怨不满,还是力求改变?安迪用二十年的坚持挖通绝大多数人认为百年也挖不通的墙壁,钻过小墙洞爬过臭水坑,挣脱牢笼,换来的是本该属于自己的自由。

监狱,何尝不是你现在所在舒适地带,想改变却又不敢去尝试,内心充满了恐惧。这个围墙里,有太多的人,被温水煮了青蛙。狱长,监狱就是制度的化身,规则的制定者。

电影中,老布,终于获得保释,但是老布出去之后,夜不能寐,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很多人何尝不是像老布一样,适应了这个舒适地带,已经无法脱离这个地带,离开就意味着死亡。

而安迪就是奇迹的创造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身上的诸多特征,成为我们学习研究的楷模与典范。

1.面对突然其来的灾难,他没有像其他入狱的狱友一样,第一个晚上嚎啕大哭,而这也让瑞德输了赌注。

人生事,八九不如意。当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需要保持冷静,泰然自若。理智的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2.不要在意外界的看法与理论,相信自己。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安迪用了20年挖通了别人认为百年也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3.找到自己的知己,相互扶持,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相信朋友的力量。在痛苦失败面前,一个真心的朋友是你最好的精神支柱。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不拘而又智慧的灵魂啊,即使被禁锢在命运的牢笼,依然可以翩翩起舞,坚信终将争到的自由。





最后,第一不第一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读懂它。爱扒电影,越过自己的局限看世界!从电影中获得新的成长!


爱扒电影


很遗憾,《肖申克的救赎》并不是影史第一的电影,并且,在权威的电影排行榜里,《肖申克的救赎》不但不是第一,连前10都不一定能排的上。



会误以为《肖申克的救赎》是影史第一,实际上是一种说法上的错误。

《肖申克的救赎》的第一,是在美国的电影网站IMDB上评分第一,在咱们中国的豆瓣上综合评价也排第一,尽管如此,和影史第一还是不一样的。


《肖申克的救赎》成为IMDB的第一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当初《肖申克的救赎》只是IMDB的前三,还不是第一,当时第一的是《教父》。2008年诺兰导演的《黑暗骑士》上映,许多影迷疯狂地给它刷分,把《黑暗骑士》送上了第一的位置。



这引起了《教父》影迷的不满,于是他们一边给《黑暗骑士》刷差评、一边给排在后面的电影刷好评,结果《教父》没能重回第一,反倒是排在后面的《肖申克的救赎》成为了第一,这一当上第一,就一直当了下去。


事实上,会觉得《肖申克的救赎》是心中第一电影的一般是普通的观众,因为《肖申克的救赎》比较偏主流,看的人多。

但是如果去翻看各大权威的电影杂志评选出来的影史第一,无论是影评人、导演还是演员,你会发现他们选出来的基本上也就是《公民凯恩》、《教父》、《迷魂记》、《八部半》、《东京物语》、《游戏的规则》、《日出》 、《2001太空漫游》《日落狂沙》、《持摄影机的人》这些,其中除了《教父》看的人多,其他的作品又有多少人看过呢,也许有,但是肯定不能和当年在奥斯卡上和天之骄子《阿甘正传》竞争的《肖申克的救赎》多,因此《肖申克的救赎》才会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影史第一。


当然,虽然《肖申克的救赎》并非影史第一,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绝对的佳作,这部电影由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作品,在《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小说改编而成。


片中展示了剥夺人自由、使人变成其中的麻木一员的监狱作为电影的场所,以主角安迪的经历宣扬了“自由”和“希望”两大主题,受到了观众们的疯狂喜爱,在IMDB上,有超过160万人为它投票,将它选为第一名。


所以,就算《肖申克的救赎》不是影史第一,也阻止不了它成为大量观众心中的第一呀。



陈亦飘


记得前段时间和一个同学一块吃饭的时候,讨论过这个电影,那时我的说法是“《肖申克的救赎》还不错,挺好看的”,对面那个理工科老哥马上一脸暴躁加迷惑“还不错?亏你还是学电影的,这么棒的电影,影史排名第一,在你口中就还不错?”我反问他“emmm……那你说它为什么是第一?”理工科老哥有点不耐烦“我不知道,反正就是好看”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肖申克的救赎》怎么就是影史第一呢?毫无疑问《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好电影,只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电影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艺术,从没有听说过史上第一好听的音乐,史上第一好看的画的说法,怎么就出来了一个史上第一的电影呢?

理工科老哥不知道它有什么好的,可是我知道,《肖申克的救赎》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①对比《教父》和《黑暗骑士》,《肖申克的救赎》剧情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教父》的剧情对于一些人来说,会有些拖沓,节奏有一些慢,同时,《教父》被标榜为男人的圣经,那么男人的圣经关女人什么事啊?《黑暗骑士》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其实在希斯莱杰的演技之外,《黑暗骑士》在剧情上也是有许多让人深思的人性。简单来说,《教父》的受众偏向于较为成熟理性的男性,《黑暗骑士》则是热血感性的大男孩的最爱。可是《肖申克的救赎》是真的男女老少通吃,看了就能有收获

②令人深思的剧情,其实这是所有电影能被称为好电影共同的标准,我始终认为电影不完全是一种消遣,而是能让人感到一种启发,改变一个人甚至一种现象。许多人说能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得到启发,看到希望,学会向上,说得并没有毛病,这也是很多人吹爆这部电影的原因。可是讲道理,能给人启发的电影太多了,现在已经不是《工厂大门》和《水浇园丁》那个蒙昧的电影时代了

③权威的认证,舆论的影响。互联网资料库IMDB评选的第一名,像是一种舆论导向吧,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很容易被他人的思想影响自己的思维,举个例子,《肖申克的救赎》在刚刚上映的时候,虽然得到大大小小七项奥斯卡提名,可是一个奖项都没有拿到,输给了同期的《阿甘正传》,过了几年在电视放映上二度火了起来,被称为“无冕之王”,可以说这部电影有满满的情怀。让我想起了《大象席地而坐》和《速七》,“see you again”很好听吗?保罗沃克去世之前,有多少人知道他?

其实并不是说《肖申克的救赎》配不配得上第一,《肖申克的救赎》绝对是一部好电影,只是说艺术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喜好,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第一,没有理由是因为你觉得它很棒,而我觉得还不错就要被遭受鄙夷。

希望大家能做一个客观的人,和其他人不同并不是一件很low,很丢脸的事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文传小学弟


首先要问,有真正的影史第一吗?

AFI美国电影学会2007年评定的百年影史百佳里,第一是[公民凯恩];


《帝国》杂志2018年评定的百部最伟大的电影里,第一是[教父];


BFI英国电影学会2012年评选的50部影史佳片,第一是希区柯克的[迷魂记]……


各执一词。“影史第一”,谁都没有资格评选,但谁又都有资格去评选,原因是同一个——看电影是一件太私人的事情。

至于[肖申克的救赎],很难看到它在任何一个传统媒体的榜单上,被评选为影史第一。它常年占据的,是各大评分网站的第一。

或者可以说,它是“互联网影史第一”。

它在IMDB如何登顶的故事,广为流传。

IMDB原本的头名,是[教父]。[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前夕,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影迷,开始为这部电影打高分,同时将[教父]的评分拉低。

[教父]的影迷奋起反击,以同样的操作对待[黑暗骑士]。你来我往之后,原本的第三名,[肖申克的救赎]登顶。

虽然有这么个插曲,[肖申克的救赎]成为互联网上最受人喜爱的电影,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偶然,毕竟此后多年,它仍然稳居第一。

而且,不止是IMDB或豆瓣,英国一家民意调查网站,也在2015年做了问卷调查,发现英国网民最爱的电影,也是[肖申克的救赎]。

在上映之初,它在评论界的反响平平。

比如《洛杉矶时报》就不客气地评论道:“它讲述着希望和友谊,又充斥着难以言喻的暴力,只想说服观众,他们看到的东西不是一大坨棉花糖。”

它的票房也不好,花了2500万美元的制作费,仅收2834万美元的票房。

它和昆汀的[低俗小说]同一天(10月14日)开画,而后者从5月拿下戛纳金棕榈以来,就口碑爆棚,备受期待,自然收割了更多票房。

还有[肖申克的救赎]后来的“宿敌”,[阿甘正传],同年7月6日上映,听起来有些日子了,但[阿甘正传]受欢迎到,热映了42周才下映。此时是它上映的第14周,这才哪到哪呢,且热乎着呢。

直到得到奥斯卡提名,[肖申克的救赎]才稍稍缓过劲来。但它真正的反杀,要从三年后,1997年开始。

1997年,华纳下属的特纳电视网,开始在电视上播放它,铺天盖地播放它。主角之一摩根·弗里曼说,“有人形容,任何一天,只要你打开电视,就能看到[肖申克的救赎]。”

美国国会图书馆称,它和[绿野仙踪]、[生活多美好]一样,都是史上被观看次数最多的电影,虽票房惨淡,但电视放映,都助了它们一臂之力。

与这两部电影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赎]在电视上播放的1997年,也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起点。这让它在评分网站上,有了更广泛的影迷基础。

以上都是外因。

那么从[肖申克的救赎]本身看,它为什么能在互联网上收获如此多的好评?

说回之前英国民意调查网站的问卷。

那次调查相比豆瓣、IMDB的数据,更为系统。它显示了,在不同年龄段、性别等统计学分组中,[肖申克的救赎]都不是第一。

比如[星球大战]和[低俗小说],在18-39岁年龄组里排名相当高;[乱世佳人]则是高龄组的最爱。

但只有[肖申克的救赎],在几乎每个年龄段里,都在前15中,占据一席之地。

[肖申克的救赎],做到的是一种平衡。

很多电影,都在某些趣味点上做到极致,因此受到一部分人的狂热追捧,在另一些人处,可取之处却不多。

而[肖申克的救赎]所宣扬的希望、友谊、自由、梦想,是任何年龄、任何性别、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难以拒绝的。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最美好的,而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这几乎就是[肖申克的救赎]成功的原因:它所歌颂的东西,永远也不会消逝,在任何时代任何人群中,都有回响。

更重要的是它的表达方式。

不妨将之与[绿野仙踪]、[生活多美好]比较。它们同样,都有一个光明的结尾,歌颂善良,歌颂希望,歌颂爱。但影片里,又若有似无地有一种情绪:苦闷。

[肖申克的救赎]里,人们被监狱的铁门困住,自由显得遥不可及。安迪(蒂姆·罗宾斯饰)说,“要么忙着去活,要么忙着去死。”

[绿野仙踪]中,桃乐丝(朱迪·加兰饰)被龙卷风吹走,找不到回家的路,到哪里都只是过客。她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家相提并论。”

[生活多美好]中,乔治(詹姆斯·斯图尔特饰)总是无私助人,自己却走投无路,决定自杀。

他绝望地向上帝祈祷:“亲爱的天父啊,我不是个总祈祷的人,但如果你真有灵,听见我的希望……为我指明方向吧,为我指明方向吧……”

每个人都会有苦闷的时刻,正是这种情绪,让人心有戚戚焉。而在这种情形下,不放弃希望的结尾,也更令人暖意融融,灵魂共振。

这就是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能在互联网上,成为“影史第一”。



看电影周刊


【肖生克】也只有在普通大众作为评价主体的榜单才可能排名靠前,比如IMBD。【视与听】每隔十年的影史十佳,【肖生克】、【阿甘】这类连top250都进不了。【肖申克】的确是被大众高估的影片,究其原因主要是评价主体是大众。大众喜闻乐见的自然评分就高。

那么大众究竟喜欢看什么呢?

1. 狗血情节,各种巧合、各种悬念来满足人类天生的好奇心。

这是电影欣赏最低的一个层次,不需要任何门槛,因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不必后天习得。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就是看个故事,这是最容易接受和感知的东西,自然不会去分析什么镜头语言和电影美学。好莱坞商业片模式说白了就是消费人类的好奇心。

2. 深度适中。

这点很重要。这使得片子不属于那种纯商业片,至少让大多数人觉得好像有点深度,对这种深度的赞许和感同可以彰显自己的情趣和内涵。可惜,这种深度太过浅显直白,直白得可以讨好大多数人。如果深度再深点,大多数人就会看不懂了。很多人看不懂一部电影的时候,会归罪于电影难看,而不会反思自己的无知。我想如果看多了欧洲的艺术电影以及大师级导演的作品,那么这种好莱坞电影的所谓深度和人文关怀只能是肤浅的。



3. 给人带来良好的观影心情。

表达的主题要是积极向上的,给人以鸡汤般的慰藉的,结尾最好是皆大欢喜。很多电影大师的电影展示人性深处的晦暗或者探讨让人透不过气的道德、政治问题,这种电影会让人沉浸在一种难受的情绪中,大多数观众不会喜欢。因为大多数人看电影还是强调电影的娱乐性的,压抑或者思考性太强的电影自然不讨喜。



最后来谈谈“好“和“喜欢“,这两个概念自然不同。以上说的都是大众的喜欢的电影的特质。

可问题有两点:

1.大众混淆了喜欢和好的区别,自然觉得喜欢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2.对于电影的评价,“是否喜欢”这是纯主观的,每个人都能做出判断。

可“是否好”却的确有一些客观的衡量标准。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判断好不好的,因为判断好坏需要很多后天的积累,是有门槛的。不一定是要学电影专业,但你得有文化积累(通过看书等方式) ,要有电影阅片量的积累,要有意识地观看一些大师作品和影史名片。看过最好的,才知道什么是好,就是这个道理。



君颖娱乐说


在我反复多次观看这部影片之后,我觉得这部影片略微有点被高估。

这部影片,从大学时就开始看,到现在,至少看了十几遍了,平均每年要看两遍。


多次看,重复看,觉得这部电影的确可以称得上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电影,但是把它排在第一位,真的略微高估。

起码在我心里,《教父》《七武士》《蝙蝠侠黑暗骑士》《飞越疯人院》这些电影,都不比它差,更不用说还有一些欧洲导演的佳作没算在内。

根据这几年,我在各大电影论坛和平台的了解,这部电影之所以一直排在第一位,有下面三个原因。

一,错失奥斯卡带来的反面效应。这部电影跟《阿甘正传》正面对决落了下风,当年无论票房还是奖项都不如后者。导致后来很多人重看以后觉得它是最大的遗珠。所以很多人反过来,给它打分的时候,毫不吝啬,有些人为了给它正名,毫不犹豫就打最高分。



二,这部电影在思想上的表达,在后来更多人观看以后,获得了大范围的认同,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很多人有一种网络上过于自由,而现实又慢慢收紧的矛盾中,这部电影很容易就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共鸣,特别是前几年,鸡汤泛滥,励志主题的东西很容易获得好感,导致很多人从这部影片里解读出非常多的影射现实的东西,自然而然打高分,不在话下。三,励志,不得不说,励志片在国内国外都很有市场,去豆瓣网看一看,大部分励志片评分都很高,特别是国内观众,简直天然的多愁善感,容易被煽动。这部影片在后半段,有一种假大空的倾向,把主人公的能力无限夸大,对很多生活不如意的观众,就像灵药一样。其实同题材的《飞越疯人院》才是现实中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但是观众就是信它那一套,没办法。别无他法,只能通过这种东西,不断激励自己。


西堤君


“肖申克的救赎”对于我来说重要无比,改变了我的一生。并不是跟风。今天偶然看到这个话题,忍不住回答一下。这部电影适合每一个处于低谷时期的人看,看时也并不觉得震撼,甚至会遗憾没有刺激的大场面,但是它就像在你心里默默播了一颗种,悄悄点了一微微的火,多年以后,当你回头看时,发现这是一部对于你如此重要的电影!直白的说吧,这部电影告诉了我,“希望”这个东西对于每个人是如此的重要,只要有希望,并执着坚定的坚持走下去,很多你当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慢慢就会变成现实。了不起的一部电影,因为他是唯一一部能改变人生的电影。


小球9311


我不知道《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会排行影史第一。真的。

我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看过这部电影,很喜欢,所以又追本溯源,看了这部小说,也很喜欢。

我最欣赏的是男主人公的不屈不挠。戴着绿帽子,蒙受冤屈被送入监狱后,他没有一蹶不振,没有一刻放弃过希望,被同监犯人欺凌后也不退缩,二十多年,用一柄小锤子凿出一个逃跑通道。二十多年啊,多么难以想象。很多人在二十多年里早早就崩溃了,或者中途放弃,破罐子破摔认命了,而他从未有一时一刻放弃出逃的希望。

为了这个希望,他发挥自己的财务特长,为监狱官们制造各种逃税盈利凭证,帮助他们处理日常财税事务宜,在目击者因为想帮助自己而被监狱官杀害后,仍不动生色,坚定目标,最终成功。有时候,我都不得不停下阅读,在头脑中假设自己身处那种场景的情形,我无法想象是什么使男主人公具有了这种坚决不在此驻留的决心和毅力,还有随时可能会被发现后的风险,以及身藏秘密不能与人说的隐忍,他的脑子里好象只有一根筋一条线通向一个目标——离开这里。为此,无论冒再大的风险也不足惜。我完全相信,假使那一天巡检时洞口被发现,被加刑,被换监囚禁,他依然会重复这样的过程。

我喜欢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原因是喜欢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金,当代惊悚小说之王,通俗小说大师。他的很多作品都成为好莱坞制片的商的抢手货。有超过七十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包括《闪灵》《绿里》《肖申克的救赎》等等,这三部剧我都看过,印象深刻。

另一个原因是喜欢里面的男一号和男二号,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尤其是后者,我看过他的《七宗罪》和《惊天魔盗团2》,实力派演技,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名副其实。

综上所述,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对于喜欢的电影我心里就有个名录,我毫不怀疑,将来,这个名录会越来越长。在这个名录上,哪部排第一我认为都不重要,就像音乐无国界一样,喜欢的电影也不分先后,他们都像我写的文章一样,哪个都是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