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AI的尷尬和決心

去年宣佈大力發展產業互聯網併成立專門的事業部以來,騰訊需要解決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業務。

在去年之前,騰訊在純B端的發力主要集中在一波三折的雲上,經過這幾年的野蠻搶奪,雲業務也大有起色,財報顯示,去年的營收達到了91億。但高速增長的雲,無法支撐起騰訊產業互聯網故事裡龐大的規劃,雲之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等,也需要迅速加入來扛起業績大旗上來。

雖然起步晚,不差錢不差牛人不差大數據訓練的騰訊,在技術上迅速爬到名列前茅問題不大。但面對還需要教育的萬億產業互聯網市場,得持續不斷的投入,而目前在人工智能方面可落地的坑,已經被阿里、百度、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佔了差不多。缺乏B端基因的騰訊,必須要在業務上撕開一個口子,否則,剛剛鑼鼓喧天架起來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會很尷尬,甚至舉步維艱。


騰訊AI的尷尬和決心


解決這個問題,騰訊需要做好兩件事:第一,讓自己的AI理念與眾不同;第二,打造一批經典案例。

科技向善,消除人工智能威脅論


一直以來,圈內流行一種說法,中國互聯網史就是一部流氓史。事實的確這樣,早期的互聯網,百度靠假藥廣告,騰訊靠模仿抄襲,阿里淘寶靠便宜假貨,各自長成獨霸一方的巨頭。而很多新興的獨角獸,也通過鑽行業和法律的空子,野蠻成長起來。因此很多人吐槽,中國的互聯網,“流氓含量比技術含量大”。

這種模式,在AI時代,已經行不通。

互聯網最大的功能是鏈接,很多互聯網產品在技術上要求並不是很高,所以很容易打著概念忽悠客戶。但到了人工智能時代,必須靠實實在在的複雜技術,才能應用到管理、生產、銷售和推廣中去,所以得有貨真價實的能力才能吸引客戶買單。因此,面對客戶,過硬的善意不可或缺。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本身,是帶有非常嚴重的原罪的。

儘管我們現在還是處在AI時代的初期,但關於人工智能威脅論的話題,已經被社會各界爭論過無數次了。它呈現的問題也顯而易見,比如殺傷力極強的AI武器、失控的機器人、毫無隱私的監控、搶奪人類工作、衝擊人類原有的倫理…….這些威脅人類的問題,好萊塢的大片已經演繹了很多,而現實中遇到的問題也趕在了路上。


騰訊AI的尷尬和決心


最為典型的是目前的AI垃圾電話,沒有AI之前,我們每天接到的都是人工騷擾的電話,但有了AI之後,我們更加頻繁的遭到AI電話騷擾,他們有的在推銷,有的在行騙,嚴重擾亂了我們的生活。

所以,到了人工智能時代,真正的能力不是技術多麼牛逼,而是作為一個AI技術方案服務商的剋制。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決定著一家科技公司的品牌底力。因為一旦一家公司接受了巨頭的AI服務,就意味著自己的數據、自己的核心商業機密,在它面前暴露無遺,如果對方不剋制,可以隨時複製一家同樣的公司把自己搞死。

善良,將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科技向善”這個概念,騰訊在2017年就開始探索,當時的說法是“Tech for Social Good”。到了2018年,騰訊多名高管開始嘗試性在公開場合推廣“科技向善”的理念,而張小龍則在年會上做了一個總結:“互聯網的發展史,就是套路發展史,用套路去欺騙用戶、誤導用戶。以前是人工套路互聯網,而現在是機器套路互聯網,而人們美其名曰人工智能時代。”他引用了貝佐斯“善良比聰明更重要”這句話,說出自己的觀點:“AI比你更聰明,但你可以比AI更善良。”

這基本奠定了騰訊的AI理念,通過用“善良”來彰顯騰訊AI的特點,對沖人工智能威脅論,最大力度消除B端客戶對接入騰訊服務後的擔憂。

AI打拐,補充經典案例


這次傳出要改願景的緣起,來自馬化騰的一個朋友圈截圖。截圖裡,馬化騰分享了一個央視打拐的視頻文案介紹連接案例,題目叫《騰訊優圖突破“跨年齡人臉識別”,助力警方尋回被拐十年兒童》,分享語是:“科技向善,我們新的願景與使命”。


騰訊AI的尷尬和決心


作為騰訊AI的一張皇牌,騰訊優圖成立於2012年,一開始是一個實驗室,現在已經發展成近百人的團隊。在早幾年,主要承擔起騰訊的探索功能,服務QQ、微信、騰訊雲等產品,因為有每天超十億張可用的圖片數據,騰訊優圖在技術上一直跑得比較前,創造過很多世界紀錄。

牛逼是牛逼,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不怎麼對外賺錢。這跟它原來的戰略功能有關,畢竟是個實驗室。但到了2017年,人工智能大風口,騰訊旗下零零散散的AI實驗室,開始被大幅度重視和包裝,走到前臺。到了2018年,隨著事業部的調整,誕生了雲與智慧事業群,所有的AI項目,就得往外走,開始考慮養家餬口的問題了。

我們現在看騰訊優圖,再對比百度、商湯和face++之類的競品,會發現騰訊優圖的案例特別少,一大半都在服務騰訊系內部的產品,對外的,寥寥無幾。B端的市場雖然很大,但優質的客戶都被競品收割得差不多了,騰訊需要擴大圈子,用特別有影響力的案例撬動存量客戶買單。

AI打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央視的這個充滿感動、催淚的視頻節目裡,有專門的篇幅介紹騰訊優圖對這次尋親的技術介紹,但介紹得非常不詳細,有廣告植入嫌疑。從節目來看,騰訊優圖肯定在這次打拐中發揮作用,但並不是主要作用,因為這幾個孩子本身是有線索的,而且同一批次還有另外幾個孩子沒有找著,所以只能說它起到輔助的作用。

這就夠了,國家級的媒體,播放一個感天動地的親情視頻,足以樹立一個強大的案例。這是騰訊優圖,乃至騰訊AI在公益和商業化的一個里程碑。雖然隱隱約約感覺到騰訊AI對業務的飢渴感,但不管怎樣,一個特別有價值、有故事、邁向善良的騰訊AI形象,被樹立了起來。

用願景賭AI,沒有選擇的選擇


願景代表一個公司的信仰,也勾勒出它理想狀態的樣子。

騰訊在過去,揹負著太多的山寨罵名,而到目前為止,賺錢的大頭依然還是被不時詬病的遊戲,被罵沒有夢想。

它跟百度一樣,需要一個更加美好的故事來掩蓋過去的盈利模式,想象可愛的將來。人工智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載體。

但騰訊依然糾結。

前面提到,“科技向善”這個理念,已經在騰訊內部醞釀了兩年,但官網的願景欄裡依然沒有書寫進去。這次公佈,也是通過馬化騰的朋友圈,用一種非正式的形式帶入,而不是大張旗鼓的官宣。

改願景這麼大的事情,怎麼可以這麼草率?因為騰訊不確定,雖然它想確定。人工智能大趨勢是一個沒有任何爭議的事實,但騰訊AI能不能盈利則是一個還需要證明的方向。在發佈朋友圈後第二天,馬化騰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表示:我們希望‘科技向善’成為未來騰訊願景與使命的一部分。

馬化騰的解析,基本否定了自媒體潘亂所說的“改願景”觀點,也解析了為什麼官方沒有大張旗鼓官宣“科技向善”的行為。騰訊是採取清水煮青蛙的策略。“希望”和“一部分”,說明在騰訊高層眼裡,還沒那麼確定,而是想通過人工智能來探索它。

賭注在去年宣佈調整事業部的時候,已經押下!這次半推半就的加碼願景,一方面說明騰訊在B端的進展並不順利,所以要擴大宣傳;另一方面想消除公司的雜念,彰顯做AI的決心。

這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人口紅利消失,龐大的騰訊帝國,傳統業務線已經抵達邊界。人工智能是公司上上下下帶著希望新裝上的發動機,它必須運轉起來,無論用什麼樣的藉口,它得快速運轉起來。

就像流浪地球計劃一樣,騰訊的AI計劃,也點燃了發動機,向傳說中的產業互聯網市場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