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只有懂得,才能真爱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倾城之恋》:只有懂得,才能真爱

文 | 江 徐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作为洞察敏锐的作家,她的确足够懂得,至少足够懂得人性。然而遇见、爱上的人,就未必如此了。

现实是无字的小说,小说是无形的现实。不论处于哪一个空间,懂得的人始终懂得,不懂的人始终不懂。正因如此,孤独的人始终陷于自己的泥淖。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每读一次,都会有一点新的发现。这一新的发现,也是源于自身的感悟,就像友人所言:优异不在作者,而在读者。重温一则故事,会看见内心新生的苗芽。

在这部小说中,男主角提出的一个想法,如果认真去想,它是饶有趣味的,再想想,又在情理之中了——还是归到作者的懂得。

《倾城之恋》:只有懂得,才能真爱

相亲晚宴上,范柳原没有看上那个用“珍珠耳坠子、翠玉手镯、绿宝戒指”打扮得花团锦簇的相亲对象,倒是暗暗钟意于亲友团中的白流苏。

吃完饭,他俩跳了几支舞。首次见面,大概是发乎情止乎礼,近距离单独面对,气氛氤氲而紧张,他对她适时说几情话句,似真似假,信不信,都由自己。

其实那个时候,范柳原已在心里打下了如意算盘。

他让介绍人找了个托辞,把白流苏从原生家庭——早已败落、兄嫂众多、只论金钱不讲情义的封建遗老大家庭中带出来,带到相隔很远的香港。

为什么要费这番心机?

《倾城之恋》:只有懂得,才能真爱

在香港浅水湾,晚风习习,远处的野火花把紫蓝的夜空熏成红色。这个时候,范柳原对白流苏坦白:“在上海第一次遇见你,我想着,离开了你家里那些人,你也许会自然一点。”

他对她一见钟情,同时知道,想和她相爱,想让她专注而投入地相爱,首先要帮她脱离是非之地,摆脱外界干扰,甩掉尘俗各种破事。

他也知道,那个关系复杂、充满是非曲直的家庭,那些喜欢传播流言蜚语、喜欢说三道四的深巷里弄,都会阻碍她去爱。所以,他要把她从环境里带出来。

带离那个混浊环境,就能全情去爱了吗?

后来的事实表明,这样并不够。

有一天,两个人吃完早茶,范柳原就着杯中残留的茶叶展开想象:“你迎着亮瞧瞧,里头的景致使我想起马来的森林。”接着,他说想带她去马来西亚,去到原始人的森林。她问,去那做什么。他答,回到自然。

“只是一件,我不能想像你穿着旗袍在森林里跑。……不过我也不能想像你不穿着旗袍。”调情至此,白流苏觉得自己,被面前这个一贯“嫖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的花花公子侵犯了,脸色随之阴沉下去。

明明想要靠近彼此,却是越说越远离。他一样心情黯然,再多说一句,也已成为他的自言自语。

有些话,听起来俏皮、不着调,也许是因为,听的人没有听懂其中对现实的回避、对某种纯粹的向往。

范柳原觉得,去到原始森林自,才能回到本真,找回慈悲之心,回到自然,才能让她撤去防备,以混沌之初的性情赤裸相对,也才能真心实意地相知相爱。他希望白流苏能够忘记一切,像傻子一样去爱。

范柳原再三强调,要白流苏懂得自己。其实,不是要她理解他过去的放纵不羁,而是希望两个人都能以慈悲之心,自由相爱——不仅给对方自由,更要给自己足够自由。

事实上呢?

《倾城之恋》:只有懂得,才能真爱

白流苏始终让自己保持清醒、精明,以此斤斤计较、步步为营,唯恐被别人当作傻子。这样相遇,注定找不到爱的感觉。爱的感觉不在别处,而是源于己心。

不过,她的目的也不在爱情,而是找一张长期饭票。

一场倾城战火,最终成全他俩,确切说是成全了她而已。看起来终成眷属,实则只是搭伙过日子。既为搭伙过日子,和谁一起,又有什么区别?他婚后的移情别恋,拈花惹草,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遇见胡兰成,张爱玲不由自主地低到尘埃,并且以此为乐,与对方分享。当她得知,胡兰成已在老家娶妻时,她对他说出这样一句话:“我想过,你将来就只是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

这大概是她最初的慈悲吧。

《倾城之恋》:只有懂得,才能真爱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