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一个枇杷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四川新闻网泸州5月7日讯(金其云 王超明 李昌壕 文/图)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天仙洞枇杷远近闻名,产销两旺强村富民。上世纪八十年代,天仙洞枇杷仅有5亩规模,如今发展到近两万亩,有早红3号、解放钟、贵妃等16个品种,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保护产品认证。“一株枇杷做大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在当地老百姓眼中,天仙洞枇杷发展壮大,老杨的功劳不小。

纳溪:一个枇杷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其实,当地老百姓所说的老杨就是天仙镇枇杷专业技术协会会长杨香俊。5月5日,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基地忙着接待前来体验采摘的客人。

纳溪:一个枇杷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杨香俊今年54岁,从事枇杷种植30年,是天仙枇杷种植带头人,也是天仙枇杷发展壮大的见证人。30年前,杨香俊把家里5亩责任田全部种上枇杷后,一直从事枇杷引进培育、技术推广和产品营销。在他的带领下,银罗村成为纳溪枇杷种植核心区,今年枇杷产量预计450万斤,销售收入5000万元。杨香俊先后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农村人才,“四川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等殊荣。

一个引路人带出一个产业。1987年,纳溪区农业局在天仙镇推广枇杷种植,正愁没有发展门路的杨香俊抓住这个千载难逢机遇,动员乡亲种植枇杷,开启改变贫困面貌大门。

“土地都用来种枇杷,哪里来饭吃?”面对乡亲们的疑问,杨香俊挨家挨户做工作,却只有10余户村民愿意干。当年,杨香俊领带村民改良土壤50亩,引种枇杷2000株。

1993年,枇杷投产见效,每亩收入达1000元,传统农作物每亩收入仅100余元。巨大的差距让村民看到种植枇杷的经济效益,主动要求种植枇杷。

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其他水果论斤卖,天仙洞精品枇杷论个卖。“每个盒子装枇杷25颗,售价138元,平均5.5元每颗。”杨香俊说,论个卖的枇杷全是优中选优的精品枇杷,主要面向高端客户销售,对重量、外形都有严苛的标准和要求,产品供不应求。

“天仙洞枇杷销售火爆,最关键是注重品牌打造。”杨香俊说,30年试种枇杷品种30余个,成功筛选出早钟6号、早红3号、解放钟、白肉等16个特色品种。

同时,基地还与四川省农科院、西南大学专家教授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社也常态化强化枇杷种植技术推广,引导果农用农家肥增肥,保证枇杷品质和挂果率,建立“产品溯源”管理机制,确保天仙枇杷品质。成功注册“天仙洞枇杷”商标,先后获得“全国地理保护标识认证产品”“全国绿色食品认证”等殊荣。

“我的16亩枇杷今年进入丰产期,预计采摘枇杷1万余斤,年收入20万元。”银罗村李隆金是种植受益村民之一。如今,不仅金灿灿的枇杷是宝贝,枇杷花、枇杷苗也给果农带来不菲收入。

一株枇杷,不仅撑起一个新业态,还带火乡村旅游。眼下,天仙洞枇杷进入采摘期,前来体验采摘和品尝农家菜的游客很多,银罗村现有近20家农家乐走上“枇杷+旅游”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