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編程思維,已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入門必修!

去年初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有關情況。在這次“新課標”改革中,正式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正式劃入新課標。2018秋季入學的高中生,已經開始學習人工智能了。


培養編程思維,已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入門必修!


有媒體報道幼兒園AI教材之後,不少網友認為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學AI為時過早。國外一家名為Keras 4 Kindergartners的網站也嘲諷了兒童學AI的現象,網站以調侃的名義推出了不同的學習套餐,號稱每週只需要4個小時,就能讓孩子成為深度學習領域的明日之星。

儘管對於兒童學AI出現不同的聲音,但曾經的谷歌大腦項目負責人,AI領域的專家——吳恩達是站兒童學編程一邊的,幾年前他曾在問答平臺 Quora 上表示,人人應該學編程,“孩子識字後應該立馬教他寫代碼!”


培養編程思維,已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入門必修!


同樣出自Google AI的李飛飛,旗下的AI4All去年啟動了名為“AI for K-12”的項目,共同為面向K12學生(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學生)的AI教育制定一套標準指南,也從側面反映了行業對幼兒園孩子學AI是沒有否認的。

為什麼大家都會對中小學乃至幼兒園的編程教育如此看重呢?

其實,編程在成人看來可能是一個專業、一份職業,但在教育裡,可能更看重的是編程本身能夠培育人的能力。

強化邏輯思考力

編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大問題不斷分割成小問題的過程。其中,學生必須思考如何把代碼合理的安排在整個程序中,才能讓程序流暢的處理輸入、輸出,這對學習對事物的邏輯分析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

培養專注和細心

除錯,是寫個編程人的必須之路,無一例外。編程時只要少打一個等號,或是在某一行的結尾少加一個分號,就會造成程序大亂,更別說還有邏輯上分析問題時忽略掉的某種狀況的陷阱。所以,在學習編程過程中,是絕對無法得過且過,學生能有效改正學習馬虎行事的毛病,避免當個差不多先生。

增加抽象思考力

編程,就像學習外語一樣。如果學外語是為了跟外國人溝通,學編程就是為了與電腦溝通。在學習編程過程中,更需要一種把抽象化為具體的能力,好讓不懂思考的電腦,也能瞭解、表達抽象的事物,聽從你發出的指令完成任務。

提高整理信息,汲取融合能力

編程,就是一堆電腦指令的排列組合。好比我們查字典學漢字、學成語,學成後用漢字、成語組成句子,撰寫文章一樣。程序中的基本指令就是代碼。重複利用的Function或Module就是成語,然而最終完成一個有頭有尾的程序,則必須學習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確保程序在執行過程中不會出現矛盾。


培養編程思維,已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入門必修!


學習團隊合作、學會共同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編程就像玩遊戲時破關一樣,學生相互之間的討論破關攻略,你不會, 我教你,我卡關,你幫忙。在互動中增進情誼,在學習中共同成長。

訓練空間思考能力

編程過程中,是訓練空間思維能力一個很棒的方式。學生彷彿自己就是遊戲的主人或遊戲中的某一個角色,手腦一同運轉,左轉、右轉、上跳、下跳、置身於程式的世界中,在遊戲之中學習,明白方向感和立體空間感。

當然,目前的兒童編程出現了很多簡介明快的語言和操作軟件,方便孩子們上手。優必學採用基於Scratch 與Blockly等可視化的圖形編程語言,設計積木編程與機器人編程課程。這些模塊化的編程軟件允許用戶使用傳感器,運行電機,更改LED顏色,更改機器人面部,播放音樂和觸發機器人動畫,吸引兒童可能擁有的各種興趣。


培養編程思維,已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入門必修!


兒童編程應當包括包括編程技術,編程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將學習如何對事件進行邏輯排序,創建機器人的運行腳本,模擬真實情境,實現智能場景的還原。他們還將通過開發算法和設計智能程序來鍛鍊人工智能項目的開發能力。


培養編程思維,已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入門必修!


人工智能改變了各個行業,各個行業通過融合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著自我改造和自我升級,教育界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教育將要開拓的不僅是數千億的教育市場,更是未來人才發展的光明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