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理論體系

回顧梳理新中國70年來文藝理論的發展歷程,探討文藝理論界如何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和社科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時刻保持與理論經典對話、與時代精神對話、與創作實踐對話的治學姿態和精神狀態,有利於深耕文藝理論、引領創作實踐、推動文藝理論創新發展。近日,在西安召開的“新中國文藝理論七十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現象學文論與美學分會成立大會”上,學者圍繞七十年間不同階段文藝理論的總結與反思、改革開放四十年文藝學基礎理論所取得的文藝理論成就、文藝理論研究對象及其呈現狀態的研究等議題展開交流。同時,記者也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討論如何進一步促進新時代文藝理論和文藝創作從高原走向高峰。

關注實踐發展 回應人民關切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對中國學者的理論成果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進行闡釋,總結新中國70年文藝理論研究的經驗,研究新中國70年文藝理論研究的成就與問題,探索新時代中國文藝理論研究的走向,建構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西北大學文學院院長段建軍表示,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的發展變化與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有著緊密聯繫。“回顧過去是為了面向未來。新時代文藝需要新時代文藝理論去認識、把握和指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也是推動新時代中國文藝理論體系建設的重要指南。”

談到中國文藝理論資源的構成和來源時,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徐粵春提出,有作為指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作為根脈基礎的中國傳統文藝理論、具有重要影響的西方文藝理論。這些不同的理論體系有各自的範疇、概念、話語系統,有各自的研究重心、學理特色和學術品格,如何把它們整合、貫穿、打通,實現中國文藝理論的創新飛躍,一直是中國文藝理論工作者的夙願。理論創新有兩條基本路徑:一條是觀念層面上理論的自我衍生和發展;另一條是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反映、提煉和歸納,它與時代同行,緊密關注實踐發展,回答現實問題,回應人民關切,推動時代發展。兩條路徑各有長短,統合互濟是科學的治學方法。

回顧歷史語境下的中國文藝理論,涉及中國文藝理論建構對古代傳統理論資源的繼承與延伸,也包含接納西方理論資源時的本土立場和表述方式。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現象學文論與美學分會會長張永清認為,現象學為哲學、美學文論的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現象學通過回到事情本身,把對象本身被遮蔽的豐富性、複雜性、整體性重新呈現出來。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教授程相佔認為,現象學大大深化了環境美學的理論深度,使我們得以清晰地看到形成環境美學整體理論圖景的哲學根源。

守正創新 與時代同步

在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念然看來,近年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探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其從傳統形態向當代形態的躍升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但在理論探討和批評實踐中還存在著將馬克思主義文論教條化,在借鑑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時常常出現語境錯位,對馬克思主義文論在當代文藝思潮和創作中的引領和導向作用,還缺乏深入的機制研究等問題。

“構建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及話語體系,需要我們合理對待中學與西學的關係,堅持中國立場。”西北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谷鵬飛認為,現代藝術顛覆古典藝術的審美觀念而使藝術作品的身份認定成為美學難題。“審美闡釋”依據“審美闡釋—藝術作品—審美經驗”的闡釋邏輯,反對經典藝術的“藝術作品—審美靜觀—審美經驗”的審美邏輯,不僅賦予現代藝術以合法性,而且打開了闡釋主體與藝術作品的全新意義世界,使闡釋主體與藝術作品一起成為一種本體性的生命共在。

構建當代中國文藝理論話語體系的可行路徑,涉及文藝理論的學科交叉以及新媒介文藝的理論探索等內容。人類社會步入信息社會,審美形態也發生了躍遷,一些傳統審美範疇和美學觀念退隱,一些新的審美範疇和美學觀念又興起,我們的文藝理論體系必須因應這種劃時代的嬗變。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汪正龍表示,信息時代的到來催生了新的文學類型,也改變了文字與圖像之間的關係,圖像擺脫了對敘事的依附地位。越來越多文圖合一複合文本出現了可知性與可視性的對等。特別是一些自媒體視頻掙脫語言、文字甚至聲音,展現了獨立敘事的可能性,也體現了語言的保守性和圖像的活躍性。

構建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及其話語體系,需要我們把握審美風向,關注新文藝現象。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單小曦提出,中國新媒介文藝批評、新媒介文藝史論、新媒介文藝產業化研究、新媒介文論話語建構,構成了中國新媒介文藝研究的四個分支,對其各部分具體深入闡發,構成了新媒介文藝研究的主要內容。中國新媒介文藝研究的健康發展,需要實現當代文藝研究從書寫—印刷範式向數字範式的轉換,全面把握中國新媒介文藝發展的特質,建設中國當代文藝研究交叉學科。

徐粵春表示,構建新時代的中國文藝理論體系,絕不能僅僅依靠理論的自我運動,還應該注重在實踐路徑上的理論創新。新時代的文藝理論,必然會反映我們的時代精神,反映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精神、創造精神、改革精神和開放精神,這種時代精神熔鑄在中國文藝理論體系內,具有新時代的烙印和特徵。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回答時代課題,是我們構建新時代文藝理論體系的時代使命。在文藝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同時,我們的文藝理論應該對如火如荼的文藝實踐進行觀照,進行理論歸納和理論建構,充實和豐富我們文藝理論的時代內容,真正構築起新時代中國文藝理論的大廈。

會議由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現象學文論與美學分會、西北大學文學院、《學術月刊》編輯部聯合主辦,西北大學文學院承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