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引言:猛拍君有诗云,“旧时有药,其名八宝。顾念往事,愁如丝织。古方尤在,风流散尽,空陈迹。”作为A股四大百年医药品牌之一,马应龙有怎样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旧时有药,其名八宝—辉煌与黯淡终有交替

话说400年前,明朝嘉靖年间,马氏一族历经多年行医经验以及刻苦钻研,终制成一“八宝古方”,该配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效,制成的“八宝眼粉”对治疗眼疾疗效甚佳,后人加以改进,“马应龙定州眼药”自此诞生。至清朝道光年间,“身穿瑞蚨祥,脚踏内联升,头顶马聚源,眼看马应龙”的顺口溜已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400年后,马应龙已穿越历史的周期,成为一家A股上市公司,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八宝古方”却一个急转弯走上了治疗痔疮的“康庄大道”,转变之大,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凭借着“痔疮中成药之王”的龙椅,马应龙在医药领域也算混得风生水起,IPO以来市值上涨了5倍,总资产翻了8倍,业务范围也已遍及全国。然而,在百年老字号药企中,马应龙似乎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与其他老字号相比马应龙的市值是唯一没有过百亿的医药老字号

A股四家医药老字号中,马应龙是唯一市值没有过百亿的医药老字号,其市值是同仁堂的1/6,片仔癀的1/10,云南白药的1/13。而在2004年上市当年,马应龙还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100强”,市值与片仔癀相近。作为砖家,猛拍君不禁替马应龙唏嘘一句:这20年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与其他老字号相比,马应龙市值增长率最低

顾念往事,愁如丝织—奠定马应龙命运的两件往事

  • 有这样两件事,奠定了马应龙这一百年品牌的日后走向。

1980年,“八宝古方”传到了马氏第十三代传人马惠民的手中。马惠民不负古人,为开拓市场,决定进行产品改进,将“八宝眼粉”研制成了“八宝眼膏”。由粉变膏,大大增加了其传播范围,传播到农村后,农民发现该药治疗痔疮有奇效!以80年代的物质条件,人们根本不注重眼部护理,而痔疮却是刚需!马惠民经过再三思索,最终赌上百年传承,带领老师傅们研发出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于是横扫祖国大地……猛拍君不知道马氏祖宗会不会气得掀开棺材板,但“马应龙”品牌百年传承下来的内在价值已经在这一年荡然无存。而与此相比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机会导向”从此注入了马应龙的企业基因。基业长青的基础——企业使命、洞察远见、战略定力等,似乎在与马应龙挥手告别。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第二件事,是马应龙的改制。如今的马应龙,是在1993年由武汉第三制药厂、湖北省中药材公司、武汉第四制药厂共同发起设立的。而武汉第三制药厂的前身,是1956年由马应龙生记药店与国有股份公私合营后成立的马应龙药厂。

发起时,武汉第三制药厂是大股东,股权比例77.5%。随后,经武汉市体改委等单位批准,马应龙股份逐步转让给宝安集团,时至1999年,宝安集团股权占比50.65%。而宝安集团在收购马应龙前,还是一家房地产企业,后来的宝安,业务横跨房地产、锂电池、新能源、精密制造等行业,集团整体战略方向是“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这与同仁堂等老字号母公司专注于医药产业形成了鲜明对比。股东意志对企业经营是至关重要的,母公司战略重心、资源能力均不在医药产业,这从另一个侧面深远地影响着马应龙的发展。

(二)发行前股东名称及持股情况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古方尤在,风流散尽—困守名为“痔疮”的围城

说起来马应龙的今天,与他的专情是分不开的。改制以后的马应龙,一直专注于解决大家的菊花问题,在这条路上真抓实干,心无旁骛,从单一的产品,到参与药品流通,再到诊疗专科医院的建设。皇天不负有心人,马应龙经过多年努力,总算是在痔疮领域封神,甚至成功走向世界,与老干妈配合就是冰火两重天,在亚马逊上成为最受欢迎的中国商品之一,其神秘的图腾,已成为许多痔疮患者心目中的精神支柱。

可正是这响当当的名号,让马应龙的美梦中始终夹杂着一丝不甘——其痔疮药的固有印象已深入人心,所以“马应龙”这三个字就被困在了名为痔疮的围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情怀的民族,马应龙也并非不想重振“八宝古方”的辉煌,然而,回不去了!马应龙推出的眼霜产品销量一直惨惨戚戚,即便使用了小红书等网络营销手段也无法挽回这一品牌在眼疾领域的尊严。

困于一隅的马应龙,注定发展受限。数据显示,

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而马应龙所在的肛肠类药物占市场规模比例不足6%,痔疮膏的市场占比更是微乎其微。2018年,云南白药营收267亿元,同仁堂营收142亿元,片仔癀营收48亿元,而马应龙所在市场总规模都不足70亿元,一边是弱水三千,一边是只取一瓢,结果不言而喻。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这三家百年老字号无一不在进行横向延伸,进入多个药品领域,只有马应龙固守在肛肠类药物。

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沿着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延长线来拓展业务领域。作为药企,品牌认知、渠道资源、研发能力、管理积淀等,正是支持业务领域扩张的根本。最为经典的案例,是云南白药利用“有药”这一核心价值点,进军创可贴、牙膏领域。而云南白药的“白”字,又天然与牙膏切合。2018年,云南白药牙膏业务销售额44亿元,仅此一项就超过马应龙全年收入的2倍!

空陈迹—往者不可谏,未来可追否

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了,我们还是要向前看,看看坐在龙椅上的马应龙要走向何方。尽管有评论说马应龙将来做大健康,但是就2017年报披露的战略来看,马应龙将依然专注在肛肠领域。猛拍君不好评论这是迫于现实的无奈,还是目光深远的选择,但是马应龙与其它百年老字号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三家百年老字号已然成为了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他们将围绕着大健康产业,围绕着成为中国中医中药代名词展开激烈的竞争,而马应龙已经完全不在他们的视野范围之内了。

其实,资本市场对马应龙已经是十分的厚道了。马应龙业绩平平,从业绩规模、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上都全面落后。不说别的,仅从人均业绩来看,马应龙就远低于其他老字号。然而,资本市场却给了它与云南白药相近的估值水平。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但是,“痔疮”二字在中国的文化里毕竟是难以启齿的,“肛肠”这一词汇也多少让人有些避讳,这使得马应龙的价值传播之路注定坎坷。即便真能走出大的战略模样,想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只能靠业绩说话,未来依旧任重而道远。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表格为2015年-2019年choice公司研报统计情况,其中马应龙在2015年-2019年中没有任何深度研报,且研报数量等数值明显低于其他老字号。

马应龙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大家如果觉得猛拍君这故事讲的不错就底下留言,回头我再深入扒一扒他们公司别的猛料,嘿嘿嘿!

马应龙:治得了别人的痔疮,治不了自己的业绩!

最后,再重温猛拍君刚写的诗,是否会别有体会:

旧时有药,其名八宝。顾念往事,愁如丝织。古方尤在,风流散尽,空陈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