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能源轉型,中國貢獻了什麼?IEA給出的答案在此!


亞洲能源轉型,中國貢獻了什麼?IEA給出的答案在此!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能源融資的重要來源國,並躋身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能源行業的資本、工程服務以及設備的主要供應國。”4月25日,國際能源署(IEA)在京發佈《中國在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能源項目參與》報告,IEA中國合作部副主任、報告主要負責人彭旦文在發佈會上如是說。

根據報告,近年來,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電力、油氣領域的參與尤其引人矚目。2013-2017年間,中國能源企業每年在電力領域的項目合同金額及在油氣領域的投融資額均值約達105億美元。

IEA署長高級顧問楊雷指出,中國的能源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質量在不斷提高,不僅出於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越來越多關注資源國的發展訴求,實現互利共贏的同時,推動了全球經濟發展與區域能源轉型。

亞洲地區能源需求增長迅速

“不斷增長的化石能源需求、能源供需格局的重大變化、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與排放等問題是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因此加強國際能源合作已成為實現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在會上說。

近年來儘管全球經濟發展出現放緩跡象,但亞洲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能源需求增長仍然強勁。報告預計,到2030年,亞洲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能源需求總量中的佔比有望從2017年的20%攀升至2030年的接近三分之一。

報告舉例指出,從目前至2030年,印度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需求量將分別以每年約4%、6%和4%的速度增長,遠超同期全球石油(0.7%)、天然氣(1.6%)、煤炭(近零增長)的需求增長速率。此期間,東南亞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需求每年也均將以2.3%的速率增長,煤炭增速也達到3.9%。

“能源行業的發展有賴於更多的資金與技術投入。”彭旦文說,以電力行業為例,本世紀以來,發展中經濟體的電力需求量幾乎為先前的三倍。雖然在2000-2017年間,在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中總共有超過9億的人口獲得了電力供應,使得該地區的電氣化率從2000年的67%提升至2017年的91%。但在一些亞洲國家,電力短缺仍在限制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目前該地區仍有超過3.5億人無法獲得電力。

據IEA預計,該地區每年需要投入200億美元才能在2030年實現人人獲得電力的目標。屆時亞洲新興經濟體的電力裝機將超過16億千瓦,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

“整體而言,到2030年,亞洲新興與發展中國家需要在電力、油氣、煤炭和生物燃料方面的能源基礎設施領域投資3.6萬億美元。”彭旦文說。

電力投資備受中企青睞

多年來,中國能源行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全球範圍內圍繞油氣勘探與開發、火電、核電、水電、光伏、風電、能效等各個領域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並取得豐碩成果。

“特別是2013年以來,中國能源企業在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有超過80%留向電力行業,主要以承包商的角色,提供工程服務並且供應設備。大多數中國國有企業都有能力提供一攬子服務,特別是交鑰匙工程。”彭旦文說。

根據報告,基於發電裝機成本估算,2013-2017年間,中國公司作為工程服務提供商為亞洲地區承建了價值超過410億美元的發電廠。而在 2013-2022年間,中國公司在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已建和在建項目的裝機規模達到 5400 萬千瓦,約佔該地區所有新增發電裝機的15%。

特別是中國公司在亞洲推進低碳能源發電項目的市場空間十分廣闊。“通過與亞洲新興國家加強合作,中國在加快自身產業結構升級的同時,也致力於與其他國家一道,推動清潔技術發展,提高能源效率,進而推動全球能源的清潔轉型。”張玉清說。

報告顯示,以燃料劃分,從新增發電裝機的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公司在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新增裝機容量市場份額以核電、水電佔比更高,分別達到了 35%和 20%,而煤電僅佔 16%。

但報告同時提醒,在亞洲國家和地區,電力裝機快速增加的同時亦不能忽視個別區域過剩風險。數據顯示,2017年,東南亞、印度以及其他亞洲發展中國家電力裝機過剩的比率已達到20%左右。

全方位參與油氣合作

“多年來,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新興經濟體國家,尤其在中亞和東南亞地區的能源合作中,油氣一直起支柱作用,合作也是全方位的,涉及投融資、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煉油、化工等全產業鏈。”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朝全在會上說。

一方面是中國國內油氣需求的快速增長與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另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促使中國油氣公司近幾十年來積極參與包括亞洲油氣資源國在內的海外能源投資。據介紹,目前,中國有以“三桶油”為主導的十幾家公司積極參與該地區的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不僅保障了中國的資源供應安全,也服務了其它市場。

不過在石油領域,由於油價波動,中企的投資決策更加謹慎,近年來項目支出呈現下降態勢。而在天然氣領域,參與積極性卻日益增長。“亞洲新興經濟體在中國的天然氣供應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每年可為中國提供約20%的天然氣資源,佔中國進口天然氣總量約40%。”彭旦文說。

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7年間,中國油氣企業在亞洲地區直接參與經營的天然氣開採權益已經翻番。同時在中游領域,中國企業不僅投資於跨國的管道基礎設施建設,如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緬油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也積極參與建設該地區當地的油氣基礎建設等,同時提供工程服務並投資煉油行業。數據顯示,在該地區,中國企業參與的煉化項目總產能已經達到100萬桶/日,共涉及7個國家的10個煉油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