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六世後期的法國——災難深重的1401-1422年

導言:查理六世後期,法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王權的衰落、對外戰爭災難性的失利都使法國再一次跌入深淵。


王權的消失

為了按照自己的意圖使用稅金,公爵們在虛弱的查理六世周圍爭吵不休。從1401年起,路易·德·奧爾良在這場競爭中取得主動,他利用王兄病情緩解之機大肆牟利,因為查理六世對他從不拒絕。讓·德·貝里完全醉心於收集奇珍異寶,路易·德·波旁一心夢想著十字軍征服,這兩個人都是次要角色,除非是充當調停人。議政會完全成了奧爾良公爵和大膽菲利普兩個人的戰場,雙方在如何解決當時的教會分裂和信仰混亂、在分裂的神聖羅馬帝國中應該支持哪一方等問題上針鋒相對。但爭論的核心問題是控制稅收和王家領地的收入。“兩人之間怨恨很大,雙方都有極端的言行;很清楚,他們的仇隙不共戴天。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爭奪掌管國家和財政的權力。”(尤文納爾·德·於爾森)

查理六世後期的法國——災難深重的1401-1422年

公眾也痛苦地意識到王權的衰落。1405 年,尤文納爾寫道:“人們所說的政府已經十分衰弱。曾幾度有建議提醒國王和貴族們注意這一危險,但是沒有任何應對措施。”勃艮第公爵大膽菲利普(他於1404年死去,無畏者讓承繼爵位,更堅定地推行其父的政策)積極策劃復興“國家改革”這一市民理想,但實際上他們有自己的小算盤。無畏者讓首次造訪巴黎後,公佈了一個取悅於商人、小市民和巴黎大學的綱領:“ 重建正義”,“王家領地管理廢弛,收益幾近於無,應恢復整頓之”,“召集三級會議,以料理國家事務和諮詢治道”。1407年11月23日,無畏者讓的手下在巴黎大街上刺殺了路易·德·奧爾良。他在講演中又搬出上述論調來為謀殺正名,並論證說這是誅暴君的行為是有益的,在道義上是必須的。這個可恨的弄權者只是為了“一已私利而濫用權力”,難道這不是對查理五世及其顧問們所倡導的公益君主制的否定嗎?

查理六世後期的法國——災難深重的1401-1422年

查理六世

路易·德·奧爾良的寡妻和兒子們決心報復這個不得人心的親王。查理·德·奧爾良和阿爾馬尼亞克伯爵的女兒成親後,奧爾良家族可以指望得到一支經驗豐富的僱傭軍的支持,這些人就是加斯科涅的兵匪。但是巴黎擁護勃艮第家族。兵匪們在農村的搶劫和破壞導致糧價騰貴,這使得巴黎更加仇恨阿爾馬尼亞克家族。巴黎的一個市民(很可能是聖母院的議事司鐸)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1410年):“人人都知道,災難是阿爾馬尼亞克伯爵造成的,他惡貫滿盈;可以肯定,人們誅殺他的手下時肯定不比殺死一條狗更懷有憐憫之心,因為他會說:這是阿爾馬尼亞克的人!”與此同時,勃艮第公爵在巴黎挾持了國王,左右後者的決策,議政會中也是公爵的心腹。

在勃艮第派控制的巴黎出現了一支兇猛殘暴的力量,他們是“一群惡棍,如賣雜碎的、屠夫和剝皮工人、賣皮貨的、小裁縫以及其他地位最卑微的窮光蛋,他們從事的是惡劣骯髒、令人厭惡的職業”(尤文納爾·德·於爾森)。驅逐阿爾馬尼亞克的鬥爭中暗藏著別的報復行為和因階級仇恨而導致的內戰。聖雅克大屠宰場的剝皮工卡博什經常充當這夥人的頭目,因而這群人也被稱為“卡博什分子”; 1413年,他們中間的一批人還混進了奧伊語地區三級會議的代表當中。儘管三級會議再次譴責暴行,並且起草了一份絮絮叨叨但了無新意的大律令,但卡博什分子逮捕和處死“ 叛徒”的暴行日甚一日。他們掌管了城市,甚至開始徵稅。恐怖氣氛籠罩巴黎,這疏遠了商人和巴黎大學同勃艮第派的關係。無畏者讓只得放棄巴黎,成了卡博什分子的受害者。 首都現在投靠阿爾馬尼亞克一派,而國王也隨之轉變陣營。

軍事大潰敗

勃艮第公爵求助於英國盟友。戰爭重新開始了。理查二世下臺後(1399年),他的和平政策很快被拋棄。他的後繼者、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都決心奪回在法國的家業。如果說法王的叔父們利用威爾士的叛亂(1404-1407年)來反對亨利四世的圖謀失敗了的話,那麼英王卻知道如何從阿爾馬尼亞克派和勃艮第派的矛盾中獲益。雙方都唆使英國發動進攻。1412 年,亨利四世第一次引兵攻法,達成和解的親王們在付出高昂代價後才退敵。亨利五世(1413- -1422年)的計劃更為龐大。他擺出一副“和平締造者”的姿態,但和平應是正義的和平,因為“不存在沒有和平的正義,同樣也不存在沒有正義的和平”。鑑於“正義的建立就是糾正所有的不公正”,他要求收回法國國王佔有的所有遺產:征服者威廉和金雀花家族的全部領地。他接受無畏者讓的建議,但又不放鬆與查理六世身邊的阿爾馬尼亞克分子的談判。法方在談判中許諾將國王的女兒卡特琳娜許配給英方,陪嫁豐厚,阿基坦完全讓與英國,但在最後關頭拒絕割讓諾曼底,這就成了談判破裂的口實。數月來一直在待命起航的英國艦隊駛離朴茨茅斯港。

查理六世後期的法國——災難深重的1401-1422年

1415年8月13日,英國軍隊在諾曼底登陸,經過一個月的圍攻後佔領了阿爾弗勒爾,然後亨利五世沿著當年愛德華三世的足跡向索姆河地區挺進。10月25日,他與法軍在阿贊庫爾附近遭遇。查理六世的將軍們認為應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他們命令部分騎兵下馬,就像普瓦提埃戰役中那樣。但是他們總是忽略並蔑視英國的弓箭手。由於不等步兵到達就投人戰鬥,因此當英軍放箭時,騎兵想不到別的辦法進行抵禦,只能策馬衝鋒,“ 撲向弓箭手,以期粉碎他們的攻擊”。法軍也不注意佈陣和地形。騎兵隊形緊密,擁塞在一片狹窄的高地上。“法國人裝備笨重”(

鎧甲的重量一直在增加,當時已超過20公斤)“ 如立於軟土之上,泥土可及小腿肚,這對他們而言實在艱辛:要把小腿從泥中拔出十分費力”(尤文納爾·德·於爾森)。

查理六世後期的法國——災難深重的1401-1422年

戰鬥開始時,法國人面朝陽光。他們頭頂上箭如飛蝗,這種陣勢產生了其通常的效應:衝向弓箭手的戰馬掀翻了他們的主人,並轉3頭撲向這些倒黴的騎士。不過直到這一刻,法國人經歷的更多的是恐懼而非傷亡。“但當法國人集合到一起時,他們早已上氣不接下氣了......最後,輕裝的英國弓箭手射擊砍殺擠在一起的法國兵,場面好像是在敲打鐵砧一般......法國貴族疊壓在一起,有的窒息而死,其他人或被殺或被俘”(同上)。就在英軍搜尋俘虜的行動快要結束時,突然傳來法國人發動新一輪進攻的消息。此時英軍為俘虜所累(就像普瓦提埃的那個夜晚一樣),為減輕部隊的負擔,亨利五世下令“人人皆可殺死其俘虜”。但那些已經抓獲俘虜的士兵不願意這樣做,因為他們還指望能從中獲得大筆贖金。“弓箭手們承擔了這一工作,多麼可悲的事。他們若無其事地殺死了所有被俘的法國貴族,身首異處,面目全非。”(讓·勒費弗爾:《編年史》)

英國人控制下的法國

亨利五世認為,這場勝利是上天的裁決,“神都反對你們,此乃神蹟”,他對奧爾良及其被俘的同伴這樣解釋道。隨後,帝國皇帝西吉斯蒙被雙方推為仲裁者,勃艮第公爵對此也予以承認(1416年)。次年,亨利五世開始“恢復”他的王國。他對諾曼底並沒有發動進攻,英國佔領軍採取了高明的方針,利用其軍事編制來恫嚇諾曼底人,逐步征服了這一地區並駐紮下來。

查理六世後期的法國——災難深重的1401-1422年

亨利五世

1419年的頭幾個月,繼魯昂陷落後,整個諾曼底被英國人控制,亨利五世於是向蓬圖瓦茲前進。而在法國,國家權力的沒落已成定局。奧爾良和波旁公爵在英國人手中。貝里公爵及國王的長子們於1417年死去。太子查理年方15歲。國家真正的主人是阿爾馬尼亞克伯爵。他藉口環境險惡、宮廷名流中的醜聞引起了公憤(尤文納爾·德·於爾森寫道: “儘管國家處於戰爭、動亂和苦難之中,宮廷女士們的生活依然異常奢侈”),排擠了王后一一伊莎博·德·巴伐利亞,後者無所憑靠,轉投勃艮第陣營。伯爵實行地道的Police rule,以恐怖手段控制巴黎。集會被禁止,“舉行婚禮時,必須有警察和兵弁到場監視,以防有人議論時局,這些人的費用歸新郎支付”(《一個巴黎市民的日記》)。流放迫害風潮此起彼伏。市民飢腸轆轆,敲詐勒索不堪忍受。在勃艮第公爵佔領的城市中,他的手下廢除捐稅,爭取民心。1418年底,不堪其命的巴黎市民為勃艮第公爵無畏者讓敞開了城門。這引發了新一輪的屠殺暴行(1418年6月)。巴黎市長懷抱熟睡的太子逃離巴黎,這個城市已經遍地是阿爾馬尼亞克派的屍體,“像爛泥中的一堆堆豬肉”。太子、未來的查理七世是阿爾馬尼亞克派的首領,此前他的父王已指定他為王國總代理長官,1418年12月自稱攝政。他得到巴黎高等法院和巴黎審計法院的擁護,一些地區也歸順於他。從此法國出現兩個政府。無畏者讓以國王的名義(國王在他手中)同時與亨利五世和太子進行兩場充滿矛盾、屢經反覆的談判。不久阿爾馬尼亞克派和勃艮第派開始接近,7月19日,雙方在巴黎的感恩歌聲中宣佈和解。但是,9月10日的蒙特羅會晤宣告了和解的結束。當天的談話氣氛惡劣,太子的一個僕人劍刺無畏者讓。新的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為了替父報仇,與亨利五世簽訂特魯瓦條約,該約將法國交給了英國人(1420年5月21日)。

查理六世後期的法國——災難深重的1401-1422年

特魯瓦條約內容

支離破碎的法國

特魯瓦條約規定,查理六世繼續維持他徒具其形的權力,直至其死去。亨利五世迎娶卡特琳娜·德·法蘭西為妻,以便成為國王的“兒子”和法國的“法定繼承人”。當法王不能視事時,亨利五世享有“管理王國公共事務之權力”。查理六世死後,亨利五世或他的繼承人將繼承法國王位,“ 法蘭西和英格蘭的王冠將永遠合二為一,永遠歸於一個.....他同時是這兩個國家的國王和最高領主......但應保留......兩國各自的權利、自由或慣例、習俗以及法律,不得以任何方式使一國屈從於另一國”。

至於“所謂的”太子,鑑於他犯有“不可勝數的罪行和過錯”,將不具有任何繼承權,英法兩國國王以及勃艮第公爵都不應與其簽訂任何單獨的和約。

查理六世後期的法國——災難深重的1401-1422年

瀕臨死亡的查理六世和他的醫生

1422年8月31日,亨利五世在萬森訥城堡死去。在他的骨灰被送往威斯敏斯特教堂之前,人們在聖德尼為他舉行了追思彌撒。同年10月21日,查理六世死去,他的墓前響徹著這樣的呼聲:“法蘭西和英格蘭國王亨利萬歲!”

不久太子查理也在莫恩-蘇爾-耶福爾自稱法國國王。勃艮第公爵據有的富裕領地構成第三個法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