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1620年的德意志,白山战役的帷幕刚刚落下。大获全胜的天主教同盟军以凌厉的攻势在布拉格郊外彻底粉碎了波希米亚人的叛乱

。凭借绝对的武力优势,踌躇满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随后在波希米亚掀起无情的宗教压迫运动。为了让波西米亚永远臣服在天主教皇权的统治下,血腥的清洗、无情的敕令接踵而至,新教贵族被屠杀流放,所有的波希米亚平民必须在新教与天主教做出选择,选择前者就意味着失去财产背井离乡。波希米亚人的痛苦呻吟引发了北方新教诸侯深深的恐惧,他们的同盟军在白山战役中损失惨重,被打散了的新教徒士兵逃回家乡诉说着蒂力元帅的帝国军队铁蹄带来的恐怖。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帝国军队的北伐,成为笼罩在新教诸侯头上一片散不开的阴云。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皇帝的军队军威正盛

一、诺德人的野望

对于雄踞北方的丹麦-挪威联统王国来说,继续躲在幕后遥相操控德意志北部新教诸侯已经不可维继。丹麦国王历来身兼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公爵,这两个德意志北部邦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与梅克伦堡、勃兰登堡等新教诸侯接壤。因此对于丹麦人来说,不论是出于保护新教的意识形态需要,还是为了打造一条将天主教势力隔离开来的"防疫带",举兵南下、发动预防性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信奉新教的丹麦王国即将南下

162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已经统治北境24年了,这位在历史上即将统治王国长达59年的国王对于北方人来说可谓是千古一帝的存在。他少年即位,不仅高寿,富有人格魅力,而且统治手腕十分高明。作为一个有为之君,他在位期间掀起一系列经济、军事改革,对内强化集权、扩建海军、兴建手工业工场,对外鼓励丹麦、挪威人积极抓住航海大发现带来的机遇,开拓远洋贸易和建立海外殖民地,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国力蒸蒸日上。稳固的统治地位和多年积累的雄厚资本让他有足够的实力施展他在地缘战略上的抱负与野心。为此,他已经伺机等待了多年。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在位长达59年之久的克里斯蒂安四世是一个奇迹

面对德意志地区的地图,克里斯蒂安四世国王难免心潮澎湃,因为丹麦目前的外交局势可谓十分有利首先,邻国瑞典虽然是北方一霸,但是目前陷入与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战争之中无暇他顾,向南扩张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其次,白山战役使得新教徒人心惶惶,克里斯蒂安四世抓住机会,进一步通过外交手段笼络新教徒诸侯国,将德意志北方的新教诸侯集结在自己的旗帜之下,不仅强化了丹麦对德意志北部地区的影响力,而且为即将到来的反天主教同盟战斗增加支援力量;第三,由于自己的女婿—原普法尔茨选帝侯弗雷德里克五世在波希米亚被帝国军队打得惨败,老丈人英王詹姆斯一世一直寻求机会进行报复,无奈英国距离太远,因此寻求一个合适的代理人显得十分迫切,丹麦就成了英王投资大陆战争的最理想选择;最后,法王路易十三在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建议下,决定通过支持丹麦来维系中欧地区的平衡。如此有利的外交局面让克里斯蒂安四世无法再继续观望下去。

踌躇满志的丹麦国王制定了一系列作战部署。丹麦人此次南下要实现多个战略目标。他们计划牢牢控制住易北河和威悉河下游的航道控制权,这样有利于把控水上贸易通道而且可以保护波罗的海安全。此外,吞并不莱梅和凡尔登两个主教区,将其转变成皇室的封地并消化掉。富裕的自治市汉堡也在计划之内,这座城市是易北河上最繁荣的都市,控制住汉堡就相当于扼住了易北河的出海口,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控制易北河和威悉河是丹麦国王的首要目标

克里斯蒂安将手中2万名雇佣兵与前来支援的15000名英格兰-苏格兰援军以及其他德意志北部新教诸侯援军整合起来,形成一支丹麦迄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远征军,加上英法荷对丹麦的金钱支持和物资援助,丹军已是兵精粮足。1625年5月9日丹麦正式向神圣罗马帝国宣战。

二、新晋将星华伦斯坦

对于远在维也纳的皇帝斐迪南二世来言,白山之战带来的波希米亚的彻底臣服固然是一局开门红,极大地提高了天主教同盟的士气,但是他来不及庆祝,因为德意志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依旧是新教徒的地盘,一小撮新教徒叛军依旧在雇佣军首领曼斯菲尔德的带领下流动作战,波希米亚遭受的严重破坏需要时间来重新恢复,净化新教瘟疫依旧是一项让他寝食难安的难题。北部地区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众多的敌人让皇帝渴求将才,在廷臣的举荐下,一位名叫阿尔伯特·冯·华伦斯坦的新贵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华伦斯坦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天才,影响历史走向的人大多如此

华伦斯坦出生于一个捷克的没落新教贵族家庭但是他在23岁那年改宗了天主教,此后他将以天主教战士的身份在历史中出现。虽然家道中落,但是他与一位富裕寡妇的结合使他拥有了大量的财富,第一桶金开启了他的军事承包商生涯,这在雇佣兵泛滥的近代欧洲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职业。

而且他还是个语言天才,他能流利地讲德语、捷克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对西班牙语和法语也很熟悉,多语种优势让他可以和各国的雇佣兵畅通交流,这就为他积累了广泛的军事和人脉资源。此外,他还在前任皇帝鲁道夫二世时期参加了帝国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役和镇压匈牙利叛乱,这些履历为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铺平了道路。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不到30岁华伦斯坦的从军履历已经是十分丰富

1618年爆发的波希米亚大叛乱让华伦斯坦终于找到了崭露头角的机遇。他在帝国军队中表现优异,成为了蒂力元帅的得力助手。通过对波希米亚人的镇压,华伦斯坦收回了被新教暴徒占领的祖宅,并将许多原新教贵族的土地占为己有。他最大的一块领地在弗里德兰,成为弗里德兰公爵。他不断增长的财富和威望吸引了许多雇佣兵加入他的队伍,甚至连皇帝斐迪南二世都对他的财力人力十分依赖,通过这些资源,他打造了一支只听从他号令的私家军。虽然手握十分可观的资源和权势,但是华伦斯坦一直对哈布斯堡王室保持步调一致。出于制衡国内贵族和蒂力元帅的需要,以及满足实现征服北部诸邦、统一德意志的战略雄心,皇帝也乐于提携华伦斯坦,将北部战区的统帅权交给他。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荣升帝国北方军总司令

三、德绍桥之战与鲁特尔战役

克里斯蒂安四世计划兵分两路,他的手下有两位经验丰富的将军,曼斯菲尔德与布鲁斯维克。前者来自萨伏伊,他是一名私生子,得不到封地只能通过自己的军旅生涯来实现人生逆袭。他虽然出身于天主教家庭却为新教徒而战,而且即便加入了新教阵营,他依旧保持着天主教信仰,他的背景与华伦斯坦神似,同样通过长期的雇佣兵统领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战术才能,是当时雇佣兵圈子里鼎鼎有名的人物。当得知克里斯蒂安举起了反皇帝的大旗后,他立刻飞马前来投奔,并被丹王招入麾下。布鲁斯维克是丹王的外甥,其新教背景自然是十分深厚,他曾在尼德兰参加抵抗西班牙的战斗,不到25岁就有3次战役的履历。他热爱战争,生性残暴,对待敌人毫不留情,天主教阵营给他冠以了"疯狂的"外号,因此疯狂的布鲁斯维克就成了丹王南下的不二人选。按照计划,曼斯菲尔德率军前往德绍地区寻找华伦斯坦,而布鲁斯维克插入下萨克森与蒂力对决。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老兵油子曼斯菲尔德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

德绍位于易北河河畔,其中的桥梁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如果要摧毁河对岸天主教同盟的军事基地马格德堡,就必须拿下它,因此谁先抢到这座桥谁就能占据主动。华伦斯坦加快行军速度,为了能第一时间抢占桥梁,华伦斯坦派阿德灵根率领少数部队以最快速度直奔德绍桥,并赶在曼斯菲尔德之前将其占据。

阿德灵根果然成为第一个赶到的人,他随即在桥头部署火炮和工事障碍,由于人数太少,阿德灵根只能尽可能以远程火力消耗拖延敌军,如果华伦斯坦来得太晚,他们就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德绍桥战役的过程非常精彩

曼斯菲尔德随后不久抵达。当他看见对面只有少数部队时大喜过望,轻蔑地判定对方已经犯了分兵的大忌,下令全军火速过河,他要在华伦斯坦赶到之前歼灭这支偏师并夺取河对岸的阵地。虽然阿德灵根的火炮部队在桥头给曼斯菲尔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对手凭借人数优势已经大量涌入河对岸,阿德灵根的部队马上就要支撑不住了。

就在这紧急时刻,华伦斯坦的部队终于抵达战场并直接从侧翼对曼斯菲尔德的部队展开进攻,惊慌失措的丹军瞬间陷入被前后夹击的劣势,不久开始溃散,大量的人员坠入河中溺毙和死于桥上的踩踏,曼斯菲尔德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无力再战。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阿德灵根将军的炮兵部队荣获德绍桥战役MVP

在鲁特尔战场,布鲁斯维克被蒂力打得大败,帝国火炮部队的优异表现和步兵的猛烈冲锋将他的阵线撕成了两半,萨克森盟军被帝国的骑兵冲杀大半,丹军随后被彻底击溃。他的坐骑在帝国军的火枪下被接连打死四匹,最后在自己骑兵的拼死掩护下仅以身免,负伤逃离战场,正值炎夏,不久后因伤口感染而不治身亡。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帝国的骑兵部队一直令他们引以为傲

经过这两场战役,南下的丹军被重创,士气也极大受损,德意志北部的新教诸侯大呼战争无法继续维系,并拒绝再向丹王提供支援。不莱梅与凡尔登这两个主教区被帝国军队顺势拿下,易北河现在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进军波罗的海的门户已经洞开

四、沃加斯特战役与吕贝克和约

帝国军携胜利余威横扫日德兰半岛。虽然占据了丹麦王国的本土,但依旧不足以将其彻底征服。因为丹麦王国的首都哥本哈根在西兰岛上,如果要拿下首都,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波罗的海舰队。斐迪南二世下旨赐予华伦斯坦北海舰队司令衔位,令其在波罗的海南岸建设海军基地,打造舰只,军港城市斯特拉松德就成为了华伦斯坦重点进攻的目标

但是帝国军在围攻斯特拉松德的过程中爆发了黑死病疫情,城内的苏格兰雇佣军表现出色,丹麦海军还从海上不断提供支援,历经四个月攻城战没有起色

。这是华伦斯坦参战以来的首个挫折,为了避免使皇帝不悦,他开始转攻沃加斯特,寻求与丹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正式对决,以弥补在斯特拉松德的失利局面。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德高望重的老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亲自领军

双方在8月22日清晨在沃加斯特城郊开始布阵,丹王拥有6000名士兵参战,其中有近2000名骁勇善战的苏格兰援军,由苏格兰雇佣兵将领唐纳德·麦凯带领。华伦斯坦统领8000人,包括33个重步兵团,20个胸甲骑兵团和11门火炮。

战斗以华伦斯坦的主动进攻打响,依仗优势兵力,帝国军迅速对丹军的侧翼展开包抄。帝国胸甲骑兵的冲锋极为迅猛,丹军被冲杀了1000多人并有数百人被俘,但是苏格兰军队的顽强抵抗超出了华伦斯坦的预期,战斗随后进入蕉灼状态。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帝国骑兵部队再次斩获殊荣

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华伦斯坦下令一支骑兵部队前去夺取沃加斯特城,城中仅只有500名守军,眼看自己已经与丹王的大部队失联,沃加斯特守军不战而降。当看到城中升起的帝国旗帜后,在战场上负隅顽抗的苏格兰军队随即士气崩溃开始溃逃。帝国军队再一次赢得了对新教徒的大胜。

沃加斯特战役结束后,丹王深知无力再战,这标志着丹麦王国与帝国战争的彻底失败。现在双方都感到筋疲力尽,签订和约重归和平开始提上了双方的外交日程表。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疏于戒备的沃加斯特城早在华伦斯坦的战略预测之中

1629年5月22日,双方在波罗的海港口城市吕贝克签署了《吕贝克和约》,华伦斯坦代表皇帝参加和会,6月7日经斐迪南二世的御批后正式生效。按照和约规定,丹麦王国可以拿回战前所有领土,放弃对所有德意志北部主教区的领土要求,解除与德意志北部诸侯国的同盟关系,丹麦王国从此不得再干预帝国事务。

《吕贝克和约》是一项内容较为宽大的和约,它的签订并没有让丹麦损失很多,因为华伦斯坦不想过分得罪丹麦,如果过于压榨丹麦,就会为帝国招致更多的敌人。皇帝与蒂力曾经决心要让丹麦付出更多的代价,例如赔款200万帝国塔勒,永久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朱特兰等,但是最终在华伦斯坦的劝说下做出了让步。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吕贝克和约》的原本

尽管如此,和约的诞生还是标志着丹麦在欧洲国际关系的地位急剧下降,北方霸主的地位将被瑞典取代。此外,由于丹麦与德意志新教诸侯同盟关系已经破裂,皇帝开始大胆地在这片土地上推行宗教压迫政策。不久之后,斐迪南二世下令实施《归还敕令》,勒令所有新教诸侯归还《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以来所侵占的天主教徒财产,这项敕令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新教徒与天主教徒的矛盾推向了新的顶点,帝国国内的政治、宗教格局都将因此而发生巨变,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也将受到严重冲击。

仅仅一年后,在曾让华伦斯坦吃瘪的斯特拉松德海外,大量的风帆战舰乘着猎猎北风出现在海平面上,旗舰舰首上,一位金发碧眼名叫古斯塔夫·阿道夫的瑞典贵族尤为引人注目,他的到来,将会给德意志带来一场猛烈的北方风暴……

决战日德兰:丹麦王国的屈服与天才将星的崛起

瑞典人的参战标志着三十年战争的高潮即将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