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芸儿lora


作为资深的儿科医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又多起来了,其实这些疾病的预防方式都差不多,但首先要搞清楚它们的传播途径。

一、传播途径:

密切传播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接触手足口病患儿

接触手足口病患儿使用过的物品,如玩具、食具、床品等。

飞沫传播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等等。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

1:重点强调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

这种疫苗一般在6个月-5岁打完,总共2针,时间间隔1个月,建议最好在12月之前完成接种。因为手足口病是周岁左右发病率比较高。

手足口病由多种病毒引起,能致重症或死亡的是多由EV-A71病毒引起。因此接种该疫苗并不代表不会得手足口病,但可以降低孩子患病风险,还可以有效预防95%重症手足口病。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勤洗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每次出门回家后必洗 ,不喝生水 ,不吃生冷食物

定期清洁消毒玩具或常用物品 -避免和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如果发现自己宝宝有了手足口病,请自觉隔离人群,在家休息 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他意味着爱和希望。手足口病,可大可小,家长要保持镇定,留心观察,及时就诊,避免传染。

若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后转发,如有问题请关注后留言。


儿科医生雨滴


每年5~7月是广东省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发期。据中新网报道,截至2018年5月21日,广东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5420例。手足口病来势汹汹,爸爸妈妈们,做好应战准备了吗?


手足口病小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①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②发病急,主要表现就是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③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就能自愈,但少数可引起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④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以导致死亡,就算存活,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监测显示,2018年广东手足口病的头号犯罪分子就是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这种病毒更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像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聚集的地方,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的风险较高。

比如深圳福田某幼儿园就有一个班因为爆发手足口病而宣布停课。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除了一般病毒感染的表现(如发热、无力、咽痛),最典型的就是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


对于小宝宝来说,因为不会说话,爸爸妈妈更要多留心有没有出现手足口病的征兆。


如果宝宝不肯吃东西、喝水,小baby突然频繁吐奶、流口水、用手抠嘴巴,就要警惕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

温馨提示特别提醒各位宝爸宝妈的是:
1.手足口病不一定有手、足、口长疹子。有的宝宝只是口腔里长了疱疹,有的可能是背部或胸部轻微出疹,还有的甚至没有皮疹。

2.手足口病患儿也不一定会发热,有的宝宝只是一过性发热,有的甚至不发热。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能因为宝宝手脚不出疹、不发热就掉以轻心!


这些症状是手足口病的危险信号


虽然大多数宝宝感染手足口病后会在一周内自愈,但也有少数宝宝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以下这些症状是危险的信号:

①持续高烧不退(体温>39℃)、呕吐;
②精神差、嗜睡;
③烦躁、易惊、;
④肢体抖动(拿东西时手晃);
⑤无力(站不稳、坐不稳);
⑥颈项强直(脖子硬);

⑦眼球震颤或上翻等;


如果宝宝患上手足口病,爸爸妈妈们切记观察有没有出现这些症状,如果有,立刻马上去医院!记住了!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事儿当然就是如何避免宝宝被传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要想预防手足口病,首先得管好手、足、口。


1.手

注意宝宝手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或清水),平时不吃手,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爸爸妈妈给宝宝换完尿片或处理其他排泄物后也要彻底洗手。


2.足

在家的时候,要多开窗保证通风,居室清洁。出门时,爸爸妈妈们不要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游乐园,也不要参加人多的聚会聚餐活动,避免被其他的患者传染。


3.口

爸爸妈妈要把宝宝的餐具、玩具清洗干净,使用前后充分消毒。教育宝宝不吃手,不用手抓东西吃,拒绝冷水、生食。外出尽量戴口罩,不和疑似手足口病的小朋友亲密接触。


4.接种疫苗

这也是不错的选择。针对EV71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已经在我国上市,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接种。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到当地免疫接种部门咨询。



孕e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实际上,很多时候,很多的病毒感染,很难有特效的药物对抗病毒,我们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是对抗病毒最有效的武器。

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核心就是B细胞和抗体。

怎么免疫系统强大呢,关键就是营养,只有我们学会了更多营养健康知识,才能够守护孩子健康地成长,医生不是孩子的守护神,懂营养的妈妈才是孩子的守护神。

如果我们的健康观念,生活细节全部都是对小孩健康有帮助的,那么这个小孩一定会越来越好;如果我们的生活细节、习惯、饮食、作息全部都是对孩子健康不利的,那么无论你多爱小孩,你的小孩都一定会越养越差,所以花一些时间来学习营养健康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注册营养师阿小


随着天气的回暖,从3月份开始到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易感染,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免疫力比较低,对病毒的抵抗力也很差,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它一般通过口、手,空气飞沫或者是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典型的症状就是发热体温在38~39度之间,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心脚心和口腔粘膜出现红色的疱疹疹和溃疡。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教导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如果周边如果邻居有患病的孩子的话,尽量避免接触或者是隔离;

第二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或者是空气流通比较差的场所,要保持家庭的环境卫生,经常的通风换气,勤凉衣被,保证空气质量;

第三,多带孩子进行户外锻炼。增强孩子的自身的身体抵抗力。





TT辣妈爱美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


健康一线


“手足口”这三个字是宝妈们觉得比较恐怖的字眼,首先要知道“手足口”是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意味着是有传染性的,而且是有很强的传染性,其次就是五岁以内的宝宝最容易被传染,怎么去预防,这里要跟大家加强“手足口”的知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宝宝,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杆菌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种。

1、勤洗手,宝宝在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的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家长们在接触前、替换宝宝尿布、分泌物和呼吸道分泌物后,也要洗手。

2、要多喝开水,不喝生水。

3、不要吃辛辣生冷或半生不熟的食物。

4、室内要经常通风,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到人群较多的公共场合。

5、宝宝的衣物,尿布、毛巾等贴身用品要经常换洗晾晒,带宝宝适当的晒晒太阳,增强免疫力。

6、与那些已经感染了“手足口”病毒的人保持距离,跟他们接触要戴口罩,尽量不要不接触!

7、也可以在高发期选择喝抗病毒口服液!


中医实践精华


1,疫苗只对EV71病毒有作用,但能降低重症的风险;

2,手是最重要病毒传播途径,手消毒是关键;

3,疾病持续高发,说明我们目前的预防措施出了问题;

4,勤洗手是必须的,但洗手洗不去病毒;

5,幼儿园和家庭常用的除菌液并不能灭活病毒;

6,按照国家的“消毒技术规范”,只有通过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实验才说明产品具备了杀毒功能,但市面上很多产品都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7,手消毒所用的消毒液必须是无刺激无残留的。

只有这个即将投放公共市场的产品才是真正安全的,具备病毒灭活功效的消毒液:





浦江之剑


饭前便后要洗手,还要保证玩具的洁净。在家要经常的开窗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

1、最好在孩子一岁到三岁期间接种手足口病的疫苗。

2、孩子的衣服、被子要经常拿出来换洗晾晒。

3、孩子要饮食合理,休息充足,多出来晒晒太阳,并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注意事项

1、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2、儿童不能吃生冷、变质、过夜的饭菜。

3、孩子不要喝生水、凉水。


爱吃的泽轩


最主要还是要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金黄色的麦浪随风飘荡


洗手之类的措施,防与不防发病率几乎无差别,得了就治,不难,半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