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指期货推出后,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对冲作用,相反更恶化了市场波动?

用户61403323


为什么股指期货推出后,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对冲作用,相反更恶化了市场波动?

起到了对冲作用。因为有了股指期货,基金在股指期货上做空,减少了股票抛售,即使股票下跌50%,基金也可以不亏,基金在股指期货上空单的赢利,可以填补股票下跌的亏损,给中小散户留出了通道。

如果没有股指期货,基金没有避险工具,基金也会抛售股票,那样的话,中小散户是跑不过基金的,会趺得更惨。

2015年的暴跌,还是内因,融资盘过大,股票价格都上天了,风险当然也就不请自来。

你们怎么看呢?

欢迎做期货的朋友关注我,头条上会经常回答些期货学习知识。

如果你赞同我的回答请评论,点赞,转发,谢谢大家。

感谢头条提供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愿期货市场努力的你我都好。


期货技术为王



股指期货给中国股市带来的伤痛与灾难是中国人难以忘却的2015年股灾的加剧。连续的上千只股票的连续跌停至今还历历在目。

首先,我们不是在盲目的抱怨与责备。是有其事实根据的,作为股市的平抑功能以及价值发现功能的股指期货,并没有发挥作用,倒是被机构用来,加剧股市震荡的工具。

第二,股指期货规则的制定上,不完善,不成功。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希望证监会认真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又符合国际惯例的,同时真正具有价值发现功能以及平抑功能。同时,要严格界定和有能力控制恶意操作操控市场获取不正当利益者。让期货交易市场能够体现三公原则。这才是股指期货设立的必要性,否则不如停丢掉。

第三,借鉴国际强成功股指期货,制定能够实现价值发现功能与平抑市场急剧恶劣变化纠错功能。这是利国利民对于股市与投资者的一种保护。这才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投资者欢迎的股指期货市场。

总之,希望证监会能够从过去的教训中,寻找答案,找到真正的关键时候能够保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方法,那才是硬道理,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与空对空的喊话上,更不是用来牟利的工具。


时刚军


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的交易和现货交易有两个不同。

1.股指期货是可以卖空的。

2.股指期货交易采取的是保证金制度,12%的保证金。也就是说你买90万的合约,只要付10.8万元就可以了。相当于8.3倍的杠杆率。你只要看对了大盘波动的方向,你的收益就会放大8倍以上。当然要是看错了,你的损失也会放大8倍以上。

股指期货和所有的衍生品一样,一方面你可以用它来套期保值,降低你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成为加杠杆的工具,放大你的损失。

流动性螺旋

股指期货的基础资产是整个市场,在市场下跌时,你有了一个工具,可以数倍放大下跌,然后引发更大的市场下挫,甚至引起流动性危机。这个效应也就叫做“流动性螺旋”。在2015年A股股灾中表现的特别明显。

股指期货并不是市场下跌的妖精,股指期货就像温度计,市场没有发高烧,温度计是不会显示异常的。当全面停掉股指期货,就造成了另外一种后果。因为没有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大家都没有买入的意愿。整个市场就有进一步下跌的压力。进入恶性循环。

期权

定金和期权是很像的,都是用一小笔资金来锁定未来某个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权利。但是期权和定金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1.期权包括的权利更多样。

你缴纳定金的时候,一般是获得未来某个商品的购买权。但是期权是双向的,市场上既有赋予你买入权利的“看涨期权”,也有赋予你卖出权利的“看跌期权”。

2.期权是一个标准化的合约,流动性很好。

定金一般是一个固定的金额,但是期权是一个标准化的合同。标准化合约的好处就是容易转让和交易,形成一个有流动性的二级市场。

什么样的交易合约容易形成二级市场呢?

1.没有价差肯定就没有交易。

2.产品最好具有标准化、批量化的特征。像齐白石的画就很难形成标准化的合同。

购买期权的人就像购买了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可以在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的时候帮助自己把风险锁定,相当于保险。而卖出期权的人赚取的则是一个保险费。所以期权比期货的金融属性更强,是纯粹的风险管理产品。

因为期权交易就是一个商品买卖的权利,所以它的价格会远远低于它的基础资产的价格。这样一来,就相当于为买期权的人提供了一个高杠杆,所以期权也非常容易用作对赌和投机的工具。

互换SWAP

互换的本质是取长补短的置换,双方都会受益。它背后是有理论基础的。这就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省城里的好处。

互换其实就是比较优势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具体的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交易对手之间相互交换自己现金流的合约。这个合约的目的就是取长补短,让双方有利可图。

在金融世界中,一个最常见的互换产品就是利率互换。比如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上比较有优势,能够贷到较低成本的款,B公司则在浮动利率市场上比较有优势。两个企业就做一笔互换,既满足了融资需求,又降低了融资成本。

互换并不是完全是好的,它和所有的衍生品一样,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基础资产变化了,就会导致这个衍生品也会变化。如果基础资产有问题,衍生品的质量自然会有问题。比如2007年金融危机中的互换产品CDS。

本周小结

金融领域的衍生品是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香帅通过简单的故事来讲解了三个概念,也让我们这些小白们知道了一点皮毛。真的是隔行如隔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赚到钱,其实做好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才最重要。


个人管理成长营


我在期货公司工作过一些年,对国内外金融市场小有研究,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权做抛砖引玉之言。

首先明确下股指期货真的恶化了股市的波动吗?股指期货和股市的走势确实是有相关性,然而股指期货并非股市走势恶化的主要原因。我举2015年的例子,股市暴跌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杠杆资金的过度使用,恰逢15年稍后在股指期货上疯狂做量化交易的特别多,股市暴跌民怨沸腾那就股指期货这个可以做空的投资出来背锅吧,从15年之后股指期货量化交易的端口被切掉很多,开仓持仓的限制也变得非常大,那即便是这样了,股市这三年来有很大的好转吗?

另外一点,股指期货涉及之初确实是为了对冲掉股市风险的,然而这并非对于广大散户来说的,50万的资金门槛,一个点300块的波动让很多散户望而止步,但是对于很多基金和机构来说,股指期货是个比较好的对冲工具。股指期货在真正在国内开放的时间不长,其设计或者管理上或许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认为实在不该为股市背锅,也希望股指期货能够有一天真正成为广大散户手中的投资利器。


山上高老头


 股市连续大跌,一些市场舆论总把股指期货推到了风口浪尖。这种事情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来的五年多中已经多次发生了,每当股指出现连续大幅下跌,就会有人把下跌的原因归罪到股指期货身上。

  从理性角度去看,股指期货完全没有恶化市场波动!2014年底以来的持续大幅上涨过程中,怎么没有人把上涨归功于股指期货呢?涨了跟股指期货没关,跌了就是股指期货惹的祸,冤不冤?

  股指期货上市之前,股市难道就没有出现过大跌吗?2008年1月14日上证指数从5500点附近开始下跌,仅仅10个交易日便一口气下跌到4400点附近,跌幅1100点左右。2015年上证指数从5175点开始下跌,跌幅达1200多点,期间经历了13个交易日。相类似的指数位置、跌势、跌幅,和股指期货有关系么?

  当年股灾,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三个股指期货品种总持仓23.5万手左右(单边),粗略计算,上述三个品种的持仓保证金不到540亿元(单边),按照双边计算也不到1100亿元。以1100多亿的资金去撬动40万亿流通市值的沪深股市,岂不是笑谈。

股指期货相较于大盘指数,主要有两大工能,第一个功能是价格发现。股指期货领先于股票市场下跌,这正是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也即所谓的定价权)的具体表现。而且这种价格发现功能,并非股指期货所独有,而是几乎所有的期货品种都具有的功能。做过学术实证研究的、或者读过相关实证研究论文的,都会赞同。

股指期货的另一大功能是风险对冲。如果不考虑融券的话,股票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也就是只有股票价格上涨投资才能赚钱。而股指期货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做空。也就是既可以在大盘上涨的时候获利,也可以在大盘下跌的时候赚钱。而对于一些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大股东而言,即使股票价格下跌,但为了不失去对该公司的投票权或者控制权,也只能任由市值下跌。但股指期货的到来,可以帮助他们在持有股票的同时,通过做空股指期货来对冲持有的股票市值下跌的损失,这就是股指期货的对冲原理所在!

另外,股票实行的是T+1的交易机制,而股指期货是T+0的交易机制。这也使得投资者在当日买入股票之后,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可以当日立即做空股指期货对冲风险,择时平仓。


  股市涨跌有其自身规律,涨了皆大欢喜,跌了就找各种理由发泄,这是投资者心态不成熟的表现。特别是2015年牛市带有杠杆性质,市场之前没有经历过,更没有经历过杠杆下的下跌,出现这些极端言论可以理解,但不能盲信盲从。投资者应该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信谣、不传谣,要有鉴别信息真假的能力,这样才能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


期货圈女神经


为什么股指期货推出后,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对冲作用,相反更恶化了市场波动?

 股指期货对实体经济可以说毫无用处,只是增加了一个投机渠道。要在股指期货上挣钱,那就要折腾。如果说有平衡股市的风险,我个人也不是完全认可。只要在期货做个对冲,给自己加个保险,在股市上可以更大胆投机。反而是对价值投资的伤害。有谁是因为有了股指期货才去投资股市的? 

 当前中国股市最大的欠缺点就是个股不能做空,如果个股能做空,可以提前释放风险,封闭利空消息就变得困难,更早让监管层、市场警觉。乐视网的利空为什么泡泡吹这么大才破,因为有内幕的人没有动力也不敢提前刺破它。 

 当然现在有融资融券业务,但是不够便捷,让做空机制发挥作用,还需要教育和鼓励,以及有像头条这样完善的信息平台。也许中国股市的做空机制能发挥正向作用时,注册制就可以放心地实施了。

你们怎么看呢?

欢迎做期货的朋友关注我,头条上会经常回答些期货学习知识。

如果你赞同我的回答请评论,点赞,转发,谢谢大家。

感谢头条提供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愿期货市场努力的你我都好。


期货技术交流


股指期货的交易规则是可以做多做空的,也就是双向交易都能够赚钱。当初MSCI拒绝A股时,股指期货也是其中问题之一,后来经过监管部门对各项制度的完善才被外资认可,于此可见股指期货对内对外是何等的重要。近期相关人士表示;将积极推进股指期货对外资的开放,也就是说要吸引中长期的外围资金入市,必需要松绑股指期货。从近期市场的资金面来看,松绑股指期货对超大资金来说是绝对利好,对于中小股民而言就利空了。中小股民只有在股市上涨时做多才能赚钱,无法在下跌时做空。而那些大资金则不同,大资金可以在股指期货中买空,然后在随大盘做空头,这样就可以在大盘下跌中获利,而留给中小股民的只是一地鸡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股指期货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不仅限于资金量的不足,更因股指期货操作的专业性更强,所以也只能是当作“化外之物”了。但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倘若大盘到达了某一零界点时,投资者还是谨慎一点没错,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鹰先生V


其实诸君估计没弄明白大癌股期指设计的一个缺陷一做多做空指数目是什么,套期保值,注意是保值而不能是通过砸盘赚钱,这问题就来了,砸盘前我必须先向券商买入砸盘资金同样的股票,彼如花一千W买入一千万股,砸到这一千W只值七百万时又买回来还给券商,这就赚了三百W。同理想做多亦如此,这叫制度制约,因为大家都要在一定的节点上把股票买回来,想做多的也在蠢蠢款动,保不齐一不小心就会花一千多W才能还清券商的票,故谁都不敢肇意妄为。不知癌股的设计者是不知,不想知或者是…正如A股那么多问题,老百姓都知道管理者会知不道?匡鬼呢吗!


8070856187


其实A股的很多制度,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比如93年前后的T+0和无涨跌停板制度,再比如2016年开年的熔断制度。


2010年4月19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单边下跌了20%多,原因之一是分流了市场的资金,原因之二是股指期货把一般的散户投资者排除门外。后面几年,期指助长助跌,被阉割了几次。


期货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冲风险;商品期货的目的有价值发现和对冲风险的功能,所以期指应该也有,但是问题是,股市多少资金都可以玩,期指的门槛有50万,一个点波动300块,小投资者如何对冲风险呢?


投资者是很聪明的,现货买入权重,然后期货开空单,再用现货的权重股砸盘,期货获利丰富。助跌就是这么来的,尤其是熊市中更是激化了这种作用。


如果,放开迷你单,可以操作0.1手,那么小散户也可以享受期货的对冲,这样期货的作用会更加明显。个人之见。


欢迎大家留下不同意见!


蚂蚁聊股市


先看下股指期货是什么时候上市的,研究股指期货上市之后长期和股指期货被限制之后的走势,理性的朋友,自然能得出结论。

2010年的4月16日股指期货正是上市,那时候的上证指数在3160点,之后缓慢下行,用了2年过的时间最低到过1864点。算起来整个的跌幅为41%。创业板期间最大的跌幅是52%左右。

2015年伴随着散户的呼声,股指期货被视为做空的帮凶,7月开始被限制了。之后短短8个月下跌了接近37%,这还是上证指数。而创业板就别提了,从3000多点,最终下跌到了1184的最低,跌幅超过60%。

从数据来看,根本无法证明股指期货限制与否与股指的下跌趋势和幅度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只是名字上可以被做空,再被某些,不知所谓的“大V”引导,就有了限制股指期货的这场戏。

就好像,重庆坠江事故,如果没有行车记录仪和后续视频,对向的女司机被冤枉死都是可能的。

股指期货也是一样,只是了解股指期货的人少,愿意为股指期货理性发言的人更少罢了。把股指期货理性的看成一种工具来合理应用,非战之罪,非武器之罪!

我是张贵杰,专注研究主力行为,机构博弈,散户心理。原创文字,心血书写,请您关注,转发,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