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也可溯源 深圳盒馬鮮生給淡水魚貼“身份證”

魚+羊謂之“鮮”,春夏之交,各種鮮美水產日漸登上市民餐桌。在以往,質量參差、易殘留藥物的問題曾讓市民在購買水產時心生疑慮;現在,盒馬鮮生通過制定一套嚴謹的溯源 +檢測制度,將這些不合格的水產擋在門外。目前,上海、深圳、深圳的盒馬門店已經建立部分品種淡水魚的追溯體系,每一條可溯源淡水魚都帶上了“身份證”。“‘一魚一碼’,確保每條淡水魚從產地資源管理到生產標準、質量安全,全程可監管。”盒馬深圳採購總監陳喜德表示。

淡水魚溯源真有這麼難?

多年來,市場上的淡水魚一直被抗生素或藥品的殘留問題困擾。“小規模的供應商往往要從多個散戶的魚塘收魚,混載在一起送到批發或零售端,導致來源混亂,也讓追溯過程變得複雜。”盒馬鮮生的淡水魚供應商:廣東何氏水產副總裁王丁望指出癥結所在。目前我國水產品尚未健全追溯系統,追溯的產品編碼和追溯標準比較混亂,這也抑制了消費者在選購時的追溯積極性,“被驗出藥物殘留超標也很難找到違規用藥的養殖戶。”王丁望說。

據瞭解,目前全國僅有廣東、福建等數個省市初步建立了水產品全程追溯制度,“但實現淡水魚‘一魚一碼’的依然十分少,大部分只是做到‘一批一碼’。”陳喜德表示。

淡水魚也可溯源 深圳盒馬鮮生給淡水魚貼“身份證”

給魚“佩上身份證”盒馬要求淡水魚按條溯源


廣東人喜吃魚。數據顯示,深圳盒馬14家門店每個月採購量超過50噸,有80%實現可溯源,其中鱸魚和鯽魚的銷量最大,深受深圳市民喜愛,保障水產品安全是對消費者的一大責任。“我們的做法是,除了要求供應商何氏水產滿足我們銷售規格,還能從養殖、捕撈、運輸各環節,對每條魚進行嚴格溯源。”陳喜德表示。何氏率先自建檢測中心,自有養殖基地3000畝,以及國家級的桂花魚綜合養殖示範區。雙方通過合作,已搭建起一條完整的追溯鏈條。

何氏水產按盒馬的標準,實行專塘專魚專供,檢測合格、複檢合格,全程跟蹤。“我們做了信息記錄,建立供應鏈管理系統。這個魚到貨回來,誰接收,放在哪個池,從哪邊出去,都有相對應的信息記錄。”王丁望說,盒馬與何氏這套全鏈條追溯體系在全國範圍內算得上是領先的。

高標準入水池吊水瘦身魚去腥無藥殘

除了溯源制度,盒馬對水產的銷售標準還包括重量穩定,像一條加州鱸必須在400到500克範圍內,誤差範圍不超過5克;活魚必須先經過足夠時間“吊水瘦身淨養”:在起塘前,對魚進行停食瘦身,把肚裡的食物消化掉並減少魚身的油脂,在起塘後還要逐級降溫,處理後的魚肉更緊實、無魚腥味,並進一步確保無藥物殘留。最後,魚的體表還不得有明顯的外傷。

每日,盒馬的淡水魚供應商在晚上9點即開始將產品打包、裝車,檢查基本溯源信息,從塘頭到門店都按嚴格的標準執行,以確保每天給到門店、到消費者手中的都是安全、新鮮的食品。

淡水魚也可溯源 深圳盒馬鮮生給淡水魚貼“身份證”

水產季來臨“一魚一碼”讓市民吃得放心


清明以後,市面上的淡水魚品種逐漸增多。記者在盒馬門店看到,售賣的淡水魚品種包括鱸魚、鯽魚、桂花魚、黃骨魚、黑魚、草魚等12個品種。每條可溯源的淡水魚身上都有著一個“身份證”。拿出手機掃一下上面的二維碼,就能從供應鏈系統上獲得其產地、質量、運輸等完整的信息。“這樣挺好,買條鱸魚也買出了大閘蟹一樣的感覺。”深圳市民曾女士開玩笑地說。

淡水魚也可溯源 深圳盒馬鮮生給淡水魚貼“身份證”


“據我們瞭解,盒馬鮮生是目前國內最早做到淡水魚‘一魚一碼’的商超之一,”陳喜德表示,“這套標準接下來將向全國推廣,成為盒馬門店水產的准入標準,為盒區房的消費者提供更放心的食品安全保障。”(常軍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