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319人報名參加 今年煙臺公益海葬17日舉行

海葬是一種文明環保的骨灰處理方式,對骨灰進行無害化處理後撒散入海,既節約了土地,又減少了支出,同時保護了生態環境。記者昨日獲悉,我市今年大型公益海葬活動進入倒計時。由市民政局主辦,芝罘區殯儀館承辦的我市第五屆大型公益海葬活動將定於本月17日在煙臺大學東門海域舉行。經過近一個月的報名,共有319人報名,加上親友團,共有近1200人將參加今年的公益海葬活動。

昨天上午九點,記者來到芝罘區殯儀館骨灰堂時,在辦理處辦理海葬證書的人已經排到了門外。骨灰堂內,工作人員正在為前來的市民分發編號,做相應的記錄,並且把海葬證書及海葬須知分發給市民。

市民按照程序領取了編號後,把骨灰盒中的骨灰移到了專用的可降解骨灰盒中。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特殊材料製成的可降解骨灰盒,放入海中後,幾分鐘就會沉入海底,兩個小時內就可以完全降解,對環境無汙染非常環保。置換好的骨灰盒由工作人員編號,現場封存,17日當天統一運到海葬地點。這些準備工作完成,接下來就可以等著海葬了。

“今天起,我市今年參加大型公益海葬活動的市民開始分批進行骨灰裝具置換工作。”芝罘區殯儀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置換工作將在9、10、11日三天完成。昨天上午,共有91名參加海葬的逝者家屬來置換了環保骨灰盒。

為表達對逝者的追思,表達對選擇綠色環保的海葬家屬的敬意,市民政部門特定於5月17日早6:30舉行一場莊重肅穆的公祭儀式,6:30分開始,參加海葬儀式的親屬代表帶齊海葬用品,按船號分組,四人一排,自前向後順序就位。綜合安全、航程、海況等各種因素,經國家海洋局煙臺管區批准,確定了本次活動撒散海域。

海葬骨灰在活動當天由工作人員統一核對、裝車、運送。到達碼頭後,憑海葬證書、經辦人身份證領取逝者骨灰,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列隊、登船。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海葬活動的時候,市民不要將塑料製品、骨灰袋、紙盒等丟棄入海,以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汙染。市民政局提醒市民,可把廢棄物放在船上,活動結束後,會有工作人員統一處理。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葬公祭的舉行,對全市的殯葬改革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動作用,現在推行生態葬,由於傳統思想很難打破,在推行上有一定的難度,海葬公祭的舉辦,在社會上起到很好的反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