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樵之夾祭草堂

夾祭草堂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新縣鎮鞏溪村的夾祭山上,離市區北面約30公里,這裡海拔600餘米,山深林密,環境幽靜,是我國宋代著名史學家鄭樵著書立說的地方。

鄭樵,字漁仲,宋崇寧三年生於廣業裡下溪,他16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按照封建時代的規矩,要守孝三年,鄭樵就住到深山裡,專心致志地在那裡刻苦讀書,先後經歷了三十年的寂寞和堅韌,最終完成了200卷近500萬字的《通志》。

鄭樵之夾祭草堂

夾祭草堂坐北朝南,三面環山,背後是高高的書亭寨,視野開闊,草堂傍石而築,石壁至今尚在,宋乾道五年(1169年),興化軍知軍鍾離松把草堂改成瓦屋,並題額“夾祭草堂”,以供後人瞻仰,夾祭草堂已被改造為鄭樵紀念館,館名系趙樸初先生所書,館壁上有鄭樵畫像,廊廡上鑲嵌著今人翻刻的鄭樵有關夾祭草堂的詩文及歷代名人朱熹、陳俊卿、劉克莊、紀昀等人的題贊。

鄭樵之夾祭草堂

夾祭草堂周圍景點甚多,自古就有“夾祭二十四景”之稱,每一個景點都隱藏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登山路上的“下馬石”,相傳是我國著名理學家朱熹拜訪鄭樵時下馬步行的起點,草堂西側約100米處的“占星石”,相傳鄭樵站在石上夜觀天象,在草堂前面約100米處的“曬書石”,石長60米,寬35米,是鄭樵當年經常曬書的地方,此外還有搖籃石、修史堂、搬柴坑、烏紗石、放生池、東山採藥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