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之前,薩達姆認為伊拉克軍隊能打敗美軍以及多國部隊嗎?為什麼要打這一仗呢?

信念與奇蹟



海灣戰爭之前,薩達姆基於自己的判斷認為伊拉克軍隊能打敗美軍以及多國部隊。這就是當時伊拉克為什麼在談判中態度強硬的原因。伊拉克為什麼會與美國以及多國部隊發生戰爭?事情還要從伊拉克與伊朗的兩伊戰爭談起。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國王巴列維政權,建立了伊斯蘭政權。在政權建立中,大批終於巴列維的政府官員,軍人逃離伊朗,伊斯蘭神職人員對忠於國王的軍隊進行清洗,而德黑蘭的神職學校的學生因為美國給前國王庇護,衝入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留了大使館人員,這一舉動激怒美國,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

伊朗的鄰國伊拉克這時由強人薩達姆領導,看到鄰國混亂,加上阿拉伯各國害怕伊朗的輸出伊斯蘭革命,要求伊拉克教訓一下伊朗,而伊拉克也想奪取伊朗與伊拉克毗鄰的油田,這樣伊拉克率先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這就是兩伊戰爭。開始時伊拉克準備充分,佔有上風,而伊朗因為伊拉克的入侵,停止了清洗軍隊軍官,伊朗軍隊的戰鬥力提高,在後期不但打敗了伊拉克入侵,還反攻入伊拉克境內,這時美國主導國際社會要求兩伊停戰,但伊朗不同意,遭到了美國的打擊最終接受停戰。

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沒有獲得一寸土地,還耗費了幾百億美元,欠下一屁股債,當伊拉克向阿拉伯各國所要戰爭經費時,遭到拒絕,特別是伊拉克鄰國科威特完全把伊拉克拒之門外。這樣薩達姆一怒下,就派10萬伊拉克軍攻入科威特城,把科威特消滅。這一舉動震驚世界,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調停,要求伊拉克恢復科威特,而科威特每年向伊拉克提供50億經費,這樣苛刻的條件,伊拉克還是拒絕。最終阿拉伯國家向美國求援,這就是海灣戰爭發生的原因。

因為攻打科威特太容易,又因為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薩達姆不認為自己軍隊打不過美國,還放出狂言,自己有100萬經歷過兩伊戰爭的軍隊,有幾萬輛蘇制坦克,不怕美國與多國部隊,美國一開始還是好言相勸,直到薩達姆最終拒絕了美國的和平條件以後,開始空襲科威特城,把伊拉克10萬軍隊,全殲在科威特城外,這時世界才知道美國真實的軍力。


橋本看日本


老布什打海灣戰爭的時候,我還小。等到小布什打伊拉克戰爭的時候,已經參加工作了。就在美軍正式開打的當天,我恰巧跟一個說不得身份的人聊天,我就問他:咋沒看直播呢?老美能不能打贏。他說不用看,老美打誰都贏。

這是共識。包括最開始,在海灣侵略科威特的薩達姆。

薩達姆還沒瘋狂到認為他的部隊能打敗50萬美軍、60萬聯軍的程度。

薩達姆自己也清楚,跟美軍打,他是必輸的。但他算了另外一筆賬,而就是這筆賬,他算錯了:他以為他的軍隊能給美軍造成重大的傷亡,譬如打死1萬人,負傷5萬人。

而且不獨薩達姆,估計當時全世界的軍事專家,也都是這麼算的。大家都以為美軍會付出慘重的代價贏得勝利。

結果,大家全錯了。別人算錯了好辦,大不了到現在還被人偶爾調侃一下。但薩達姆算錯就麻煩了,把命都丟了。

伊拉克軍隊能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即便是打不過。

這是薩達姆所有軍事行動基礎。他的判斷來自於美國在越南的戰爭。美軍遭到重大傷亡,然後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士兵厭戰,最後政府無奈退出戰爭。他以為歷史會在伊拉克重演。

薩達姆以為美國人的賬也是這麼算的,打仗會死很多人,於是美國政府壓根就不敢管,不敢出兵。結果美國直接出兵了,而且美國全國上下齊心,老百姓上街遊行,支持政府打仗。第一步,算錯了。

薩達姆的算盤是美國政府怕死人,不敢管,這是最理想狀態。但等到美國真出兵了,那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了。真打起來,死的人多,美國半路退出,這個可能就比較低了。不過這時候,薩達姆還是有一些底氣的,畢竟手裡有120萬的大軍。也是兩伊戰爭8年戰火中錘鍊出來的部隊。裝備也還可以,1991年伊拉克軍隊的裝備最起碼不比咱們差(除了核武器)。所以薩達姆想消滅1萬美軍的小目標,看著還比較現實。

但等到一動手,才發現錯大了。

你根本就看不見敵人。兩支軍隊有了代差,仗根本就沒法打。伊軍是菜,美軍是廚師。把你擺在案板上,想在切割就咋切割,想咋烹製就咋烹製。伊軍連美軍的面都看不見,然後就是天天的挨炸,天上不知道啥時候就掉下來炸彈、導彈。

美軍根本就沒給他還手,造成傷亡的機會。

最終,美軍只陣亡了100多人,這裡面友軍的誤傷還佔了很大比例。然後美軍自己還很不滿意:俺追求零傷亡。

當年幾乎所有人都在幸災樂禍的等著看美軍死傷慘重的景象,結果都是大跌眼鏡。之後就是後背冒冷汗:萬幸,老薩當了這小白鼠。

其實到現在我還記得當年在黑白電視前看海灣戰爭的情景。巴格達上空跟煙花似的,密密麻麻的炮彈、導彈往天上射,那是相當壯觀。把我們也激動夠嗆,都煩美國嘛,還為伊拉克喝彩呢:這,有兩下子,挺厲害。等美國宣佈地面進攻的時候,我們都十分期待,美國人要倒黴了。結果沒兩天,伊拉克宣佈停火了。搞的大家一頭霧水。過了好幾年才知道,伊拉克放的煙花還真就是煙花,根本就打不到人。

銳視覺何老師


那時,還沒有手機和互聯網,海灣戰爭打響的時候,國內許多民眾特別是軍事愛好者如同本文推送者,就每晚等著坐看央視的新聞聯播,感覺最過癮的就是看所謂的“愛國者大戰飛毛腿”。

愛國者,是當時美軍部署在沙特境內的MIM-104防空導彈PAC-2型;飛毛腿,是伊拉克軍隊裝備的蘇制單級液體燃料火箭推進的地對地戰術導彈。

PAC-2型導彈在空中攔截來襲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導彈,爆炸時的畫面非常震撼人心,不知道是愛國者導彈成就了飛毛腿導彈,還是飛毛腿導彈成就了愛國者導彈,或者兩者相互成就了對方,反正海灣戰爭時,本文推送者就對“愛國者大戰飛毛腿”記憶深刻,別的似乎都模糊了,畢竟年代久遠了。

債務問題、石油問題和領土糾紛問題等,薩達姆軍事入侵科威特,絕對是招臭棋,是其戰略誤判,當初美國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慫恿和支持伊拉克進攻伊朗,導致雙方斷斷續續大戰了八年之久。

但打科威體卻不一樣,如此明目張膽地軍事進攻主權國家,即便在全球範圍都是極為罕見的,也有悖聯合國有關憲章,破壞了戰後的國際秩序,是導致聯合國授權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攻打侵佔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的最主要原因。

海灣戰爭爆發前,薩達姆始終對經歷了八年兩伊戰爭的本國軍隊非常有信心,且伊拉克軍隊僅用10餘個小時就侵佔了科威特全境,薩達姆隨即宣佈把科威特併入伊拉克,成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

伊拉克此舉,在國際上引發了強烈震動,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伊拉克從科威特撤兵,但薩達姆似乎並不在意,仍舊向沙特邊境增兵,大有進攻沙特之態勢,損壞了美國在中東的利益。

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集結完成以後,為預防大規模戰爭,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派出特使不斷斡旋於美伊雙方之間,但薩達姆似乎不為所動,最後時刻依然不從科威特撤軍,於是,海灣戰爭爆發了。

當時,薩達姆應該抱有佼幸心理,畢竟手中有百萬大軍,即便最終打不過以美軍為首的聯軍,但只要殺傷上萬以上的聯軍,就非常有可能讓雙方坐下來談判,然後伊拉克可以體面地從科威特撤走軍隊。

但是,薩達姆顯然是失算了,美軍打的是高科技空地一體戰,海面上戰列艦發射了大口徑艦炮炮彈,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空中F-117、A-10、F-15E、B-52等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狂轟濫炸,地面大口徑榴彈炮猛轟,武裝直升機掩護M-1主戰坦克和步兵發起凌厲的攻勢。

僅40天的戰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多國部隊方面傷亡4232人,其中美軍陣亡148人,戰鬥受傷458人,非戰鬥死亡138人,非戰鬥受傷2978人。

伊拉克軍隊死亡2萬人,被俘將近9萬人,損失飛機324架,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艦艇143艘,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國平軍史


原因很簡單,之前的答主都說了。本質上,對伊拉克而言,海灣戰爭算是兩伊戰爭的續戰。

如果看一下紙面數據,伊拉克軍隊還是很漂亮的。1990年時伊拉克有超過100萬軍隊,這比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加起來還多,63個師、5500坦克、10000輛各類裝甲車和3400火炮武裝起來的毫無疑問是中東規模最大的陸戰集團。此外伊拉克也有完整的防空系統、超過1000架飛機,實力並不弱。伊拉克軍隊當時還有八年兩伊戰爭的大量實戰經驗,甚至在入侵科威特時也採用了較為現代化的直升機突擊作戰模式,這種能力當時的解放軍陸軍都不成型。這樣的規模、豐富的經驗打一場傳統的機械化戰爭並不是毫無勝算的。

美軍毫無疑問擁有空中優勢,但是地面戰能力一般不被視為美軍的強項,特別是越南戰爭的失敗讓美軍的地面作戰能力和政治承受能力備受質疑。在越戰後美軍進行了大範圍改革,並在1983年入侵格林納達、1989年入侵巴拿馬時小試牛刀,檢驗了現代化作戰能力。不過不論是格林納達還是巴拿馬都太過弱小,美軍能否擊敗中等國家軍隊是沒有被檢驗的。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美軍處於技術裝備優勢,美軍取勝應該也是可以的,但大部分人相信美國的優勢絕非壓倒性的。美國能否避免被拖入地面戰,並能否承受數千乃至上萬的陣亡,是當時人們質疑美軍的一點。薩達姆也是這麼認為,他多次公開表示美國人怕死。此外,薩達姆還希望引入以色列瓦解阿拉伯國家同美國的政治聯盟,降低其壓力。伊拉克還擁有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確實可以抵消一部分聯軍的軍事優勢,如果不考慮被報復的話。

誰知道美軍的技術和戰術已經達到如此境界,大部分還在想著機械化地面戰的人只能被打臉,其中包括薩達姆。


怪蜀黍老囧曾



薩達姆明知打不過美國,但他別無選擇。在伊拉克戰爭前,小布什曾發表過一個電視講話,要求薩達姆父子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這其實就是逼薩達姆流亡海外。這自然不是因為美國人善心氾濫,而是美國的一貫作風。美國是個“國家利益至上主義”者,也可以說是個“超現實主義國家”。所以,它追求的是在自己損失最小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利益。所以說,如果薩達姆當時離開了伊拉克,他是可以保住身家性命的。美國人自然也樂意。因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正是美國的希望和戰略追求。


薩達姆拒絕了小布什讓他離開伊拉克“和平交權”的要求。有人因此將薩達姆此舉視為民族氣節,實際上,也可能確實有點民族氣節的因素,這個不能否認,因為,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能會有這種民族情節。不過,作為薩達姆來說,他拒絕小布什的要求絕沒有那麼簡單!除了天然的民族氣節外,面子和權力才是薩達姆沒有離開伊拉克的根本原因。像薩達姆和卡扎菲這樣的人在其國內都是說一不二的獨裁者,這是毋庸置疑的。而獨裁者往往只在意兩件事。一是面子,二是權力。他們對權力的追求已經“上癮”,如果讓他們“放下權力”,那一定比要他命還難受。而對於獨裁者來說,他們將面子看成了權力的“外包裝”,追求的自然是精緻和沒有瑕疵。所以,薩達姆拒絕了小布什要求他離開伊拉克的要求。


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薩達姆也已經去了“天堂”。歷史從來都沒有假設,就像一江春水向東流,再也不可能回頭了!不過,假設一下倒也無妨,至少能給後人一個借鑑的機會。假如當初薩達姆真得離開了伊拉克,那麼,薩達姆和伊拉克又會得到和失去什麼呢?其實,薩達姆失去的只是他自己的面子,權力和家族利益。而伊拉克這個國家可能得到的是少了平民傷亡,少了動亂,少了被戰爭摧殘的慘景。當然,很多人會不同意這種假設。認為民族氣節最大。什麼平民百姓的生死,什麼國家的損失,通通都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有幾個事實似乎又和薩達姆這種“民族氣節”相矛盾的。那就是,薩達姆畢竟只代表了佔伊拉克人口比例27%的遜尼派派,而佔比70%多的什葉派,庫爾德人以及其它族裔的人群都是反對薩達姆的。再者,薩達姆的抵抗意志也並沒有改變局勢的發展。


薩達姆拒絕了小布什的流亡要求,也就是選擇了戰爭。這一點本也無可厚非。但是,薩達姆卻高估了自己軍隊的實力,一場海灣戰爭仍然沒有打醒他,他仍然沉浸在伊拉克是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幻想中;高估了伊拉克人民對的他擁戴度,手下人對他的阿諛奉承蒙蔽了他的眼睛,堵塞了他的耳朵,他真的以為自己就是伊拉克偉大的救世主了!結果是巴格達民眾夾道歡迎了美軍入城;他高估了追隨者對他的忠誠度。薩達姆的追隨者並不是為了信仰,而是為了利益。就在美軍進攻巴格達之前,號稱30萬精銳之師的伊拉克革命衛隊仍然在搞信誓旦旦的宣誓和效忠,但在美國進入巴格達時,這些每天都在高喊忠誠口號的既得利益者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才是薩達姆的最大悲哀!事實再一次證明,口號式的愛國和忠誠危害最大。


從伊拉克的戰爭進程來說,實際上沒有任何出彩之處。所謂的戰爭懸念,其實都是一些紙上談兵專家忽悠和製造出來的。單從伊拉克方面來分析,戰爭的進程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伊拉克的戰略戰術毫無操作性,也反應出了它們的茫然。說白了,它們根本就不知道仗該如何打。而美英聯軍的戰略戰術卻很明確,那就是在摧毀伊拉克一切重武器的前提下,地面部隊穩紮穩打。伊拉克戰爭是2003年3月20日正式打響的,在地面進攻之前,美英聯軍向伊拉克的巴格達,巴士拉,納傑夫,摩蘇爾等城市發射了各種精確制導炸彈2000多枚,戰斧式巡航導彈500枚。基本摧毀了伊拉克的防禦系統,癱瘓了伊拉克的偵察系統。也就是說,伊拉克軍隊即使想還手,卻不知道敵人在哪裡?這就是現代戰爭條件下帶來的“不對稱戰爭”的悲哀。


從抵抗意志來說,薩達姆一開始的時候還是信心滿滿的。從他拒絕小布什流亡要求的那一刻起,他就賭上了自己的一生。據薩達姆身邊的人在事後透露,薩達姆的原意是在戰爭中形成僵局,最不濟也會形成打游擊的局面。那樣的話,不僅可以拖住美國,採取小股襲擊的方式製造新的“不對稱戰爭”,使美國無法承受人員傷亡而厭戰。同時還可以增加談判的籌碼。然而,事與願違。薩達姆高估了自己,高估了伊拉克軍力,高估了追隨者的忠誠度,高估了民眾對他擁戴度。低估了現代戰爭條件下的“武器代差”對戰爭進程的決定性作用。所以,伊拉克戰爭的進程完全出乎了薩達姆的意料,也同時使他的抵抗意志變為了恐慌。所以,在美軍攻佔巴格達之前,薩達姆早已逃之夭夭。

在整個伊拉克戰爭期間,伊拉克組織的勉強稱得上戰役標準的就是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爭奪戰了!但在巴士拉被拿下後,伊拉克軍隊在實質上已經放棄了抵抗。這也不能完全怪它們,因為在巨大的“武器代差”情況下,它們彷彿就是“無頭蒼蠅”,對抗也是徒勞無益的。不管什麼說,伊拉克軍隊畢竟也經過兩伊戰爭的洗禮,也曾勢如破竹的攻陷過科威特。但在伊拉克戰爭中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伊拉克戰爭是在2003年3月20日正式開始的,到4月8日,美軍就已經攻到了巴格達城下,4月15日,美軍宣佈在伊拉克的主要戰事已經結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號稱第四軍事強國的伊拉克軍事力量就這麼煙消雲散了!不否認有革命衛隊軍官被收買的因素,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薩達姆在伊拉克並非他自己認為的那樣得民心!也在某種意義說明了薩達姆命運的必然性。


人生觸底反彈


1990年海灣危機成為了當時世界的新聞熱點,從一開始的海灣沙漠盾牌行動,到後來的沙漠風暴行動,再到最後的沙漠軍刀,都成了每晚的新聞熱點。

美國如此大規模的海外出兵,還是越戰之後第一次,雖說在上年出兵巴拿馬擒獲諾列加,但就那點兵馬就跟演習似的,跟所謂的戰爭邊也不佔!

幾十萬多國大軍雲集海灣,與擁有上百萬軍隊的伊拉克對峙在一起,美伊雙方都互不讓步、大戰一觸即發。

為了預防大規模的戰爭發生,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派出特使不斷斡旋於美伊雙方之間、中國外長錢其琛也盡最大努力勸說雙方罷兵。

美國雖然大規模出兵海灣,但仍留有巨大的迴旋餘地,開出的條件是:伊拉克必須無條件的在1月17日之前撤出科威特。

但傲慢的薩達姆拒絕撤軍,在電視畫面上薩達姆當著各國特使的面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不怕和美國打仗!

其實和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開戰,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一點薩達姆心裡是清楚的。

撤出科威特雖然失面子,難道一個國家乃至個人的命運能比面子更重要,薩達姆其實是有底氣的。

他的底氣大概來自於這麼幾點:第一當時的蘇聯還沒有解體,雖說經濟崩潰、但龐大的戰爭機器還在。

在冷戰期間,但凡是跟美國關係惡劣的,都能基本得到來自蘇聯的支持和幫助,而凡是跟蘇聯關係較差的,一般都與美國的關係不錯。

如果當時蘇聯出面罩著伊拉克,薩達姆即便是戰敗可保無虞。

第二點兩伊戰爭剛剛結束兩年,伊拉克不管怎樣還算是一支久經沙場之師,而且熟悉沙漠地帶的作戰。

第三點是當時的伊拉克裝備精良,有蘇聯的米格23和米格29以及法國的幻影戰鬥機數百架,坦克有5500多輛,有先進的T72第三代主戰坦克,另外還有大炮數千門。

這等先進的裝備都超過了同時期我軍的武器裝備,似米格29和幻影戰機以及T72型坦克,我國都尚且沒有裝備。

第四點是薩達姆過多的考慮了越南戰爭的因素,以越南那麼土氣落後的武器裝備都尚且令美國無法戰勝,更何況伊拉克的武器裝備要高過越南幾個層次。

紙面上的東西徹底讓薩達姆產生了誤判,當時為了鼓舞士氣,雙方都在不遺餘力的展示自己先進的武器系統。

美國方面展示了自己的F117隱形戰機和集束炸彈,而伊拉克則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巴比倫大炮。

當時的美軍曾放言說:伊拉克用的是六十年代的技術,而美國用的是八十年代的技術。

當時的全世界人民還不知道什麼是高科技戰爭,不知道什麼是信息化戰爭、還不知道導彈武器軟件的厲害。

所能看到的都是飛機、坦克和大炮的鋼鐵與鋼鐵的碰撞,對於即將發生的戰爭,人們的判斷都是一場惡戰。

第一是一場越南戰爭式的戰鬥,美國必敗。

第二是美國並不那麼容易擊敗伊拉克。

第三伊拉克有豐富的沙漠作戰經驗,而美軍從未在沙漠地區作過戰打過仗。

第四是戰爭將是曠日持久的,美伊雙方都損失慘重,美國至少為此付出超過越南戰爭的人員傷亡。

美國在戰鬥打響之前,雖說對未來戰爭的前景也比較樂觀,但他自己也估計會造成不小的人員傷亡。

但戰爭自1月17日打響,到2月28日僅僅打了41天就結束了。

海灣戰爭讓全世界認識到了什麼是高科技戰爭,也讓薩達姆自此之後長了記性,那就是和美國人開仗不是鬧著玩的。


東方評史


海灣戰爭是因為薩達姆佔領科威特引發,薩達姆佔領科威特後,美國警告薩達姆撤軍,薩達姆不同意,隨後多國部隊出兵,並且在戰爭打響之前,給予最後通牒,薩達姆還是不撤兵,隨後海灣戰爭打響,伊拉克軍隊一敗塗地,

薩達姆之所以如此固執是因為對國際形勢,軍事技術,戰爭模式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在海灣戰爭之前的多次中東戰爭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不會袖手旁觀,都會對某一方做些什麼,而且美蘇雙方自身都不會參與戰爭,只是通過武器和資源支持去間接參與,這個情況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兩伊戰爭得到體現,因此薩達姆判斷美國不會直接出兵,蘇聯也不會無所作為,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聯合國安理會一致反對佔領科威特,多國部隊迅速出兵,蘇聯外交部長明確跟薩達姆表態不會支持伊拉克,

美軍在經歷了越南戰爭之後深刻反思,隨後對軍事技術和戰爭模式作出了根本的改變,非接觸戰爭,空中打擊,巡航導彈,電子壓制等一系列新科技,新模式大量湧現,這些也超出薩達姆的預料,薩達姆還停留在越南戰爭的打地面戰印象中,以為伊拉克軍隊也會跟美軍纏鬥一番,其實海灣戰爭也震驚了中國,

因此,海灣戰爭的發生根源還是薩達姆思維固化,對形勢作出錯誤判斷,這一點在第二次海灣戰爭又被驗證,薩達姆說伊拉克軍隊只要有麵包和ak47就可以與美軍對抗,從這方面來說,薩達姆是自己選擇了自己的結局,怨不得別人,



萬事皆空70


海灣戰爭之前,薩達姆雖然很驕傲,但並不愚蠢,他肯定心裡有數。但是,薩達姆有自己的難處,這是他必須要面對的。那就在於,伊拉克打下了科威特,拿到了出海口,還把債務給賴掉了,這讓薩達姆的威望迅速提升。但是,這個局面沒有維持太久,美國等西方國家,要求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否則就要動兵。

對於薩達姆來說,如果從科威特撤軍,就意味著主動認慫,他會顏面掃地。在伊拉克內部,薩達姆沒有完全取得所有人的支持,如果此時主動撤走,必將落下口實,即使避免了與美軍的交戰,可他的位置也未必保得住。因此,他不能認慫,否則將葬送政治生涯。

伊拉克總統之位,對薩達姆實在是太重要了。薩達姆有一種英雄主義情結,他要復興阿拉伯世界,如果沒有這個總統位置,他的理想如何實現呢?在他的支持者看來,美國霸權主義想控制中東,如果要遏制霸權主義,就必須敢於鬥爭。因此,薩達姆既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也要順應民意。伊拉克在此時號稱“第四軍事強國”,但薩達姆是否有自信?恐怕很難說。在此之前,兩伊戰爭已經暴露出伊拉克的短板,還遠未達到一流軍事強國的水平。

在這個時候,伊拉克選擇與美國開戰,贏面確實很小。但是,薩達姆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他或許認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而美式民主,最害怕打仗,如果總統要打仗,那就會死人,最後民眾就不願意了,這個總統也會被迫改變民意。然而,薩達姆對美國的民主制度存在誤解,美國的民主,其核心在於分權制衡,而不是一人一票。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總統有了很大的權力,他可以發動戰爭,而這也是美國總統獲取支持率的方式。因為對外戰爭,會塑造一種強硬的形象,這會讓他個人的威望得到提升,而即使打敗了,也不用承擔責任,美國沒有建立對總統的戰爭追責制度。這也就是說,即使在美式民主下,民眾厭惡戰爭,可政客們卻對侵略戰爭樂此不疲。所以說,薩達姆寄希望於讓美軍多流血,然後逼迫美國政客認慫的想法,很可能落得一場空。

如果要讓這個計劃實現,就必須把美軍打疼,至少要造成大的傷亡。問題在於,薩達姆還是高估了伊拉克軍隊,低估了美軍。在當時,美軍已經完成信息化,伊拉克根本無力與之對抗。但是,薩達姆不得不打這一仗,或許他已經知道勝算不大,可他不能退縮。最終,海灣戰爭打響了,薩達姆的軍隊一潰千里,被迫撤出科威特。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我肯定海灣戰爭之前薩達姆就曾意識到伊拉不是美軍的對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相信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八十年代後期伊拉克與美國有多親密。由於法國支持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顛覆伊朗的政權,美國在中東的多年心血付之一炬。而對伊朗滿懷敵意的薩達姆伊拉克立馬變成美國阻止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擴散的橋頭堡。兩伊戰爭中斷伊拉克戰場失利之際,美國經濟封鎖伊朗,逼迫各國對伊朗武器禁運,甚至直接把監測到的伊朗軍事部署,軍隊動向告訴伊拉克 ,幫助伊拉克反敗為勝。而兩伊戰爭後老布殊更是不遺餘力地給伊拉克拉貸款重建經濟(甚至在伊拉克債務違約之時依然對銀行施壓加大貸款)。順著這條路子走下去,石油資源豐富的伊拉克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富裕的區域強國。

然而一切都給一個女人和一件事打亂了,整個伊拉克乃至中東的走向都因此面改寫!

兩伊戰爭期間中東遜尼派富國出於對霍梅尼的害怕紛紛出錢支持伊拉克作戰,然後既然戰爭結束了伊朗也打殘了,那不就到了相量還錢的時候麼?可老薩不幹了:大家是遜尼兄弟,我又出錢又出力還賠了那麼多人命,都窮得穿不起褲子了!你們倒好,光化了幾個錢就得了好處,現在居然好意思叫我還錢?合著仗就為我一家打的麼!一來二去的吵了起來。

當時老布什發電給薩達姆對這些激烈的爭吵表示擔憂,認為債務問題應當以談判解決。

老薩心想你這不是外交表述麼,蘇聯剛解體美國畢竟是唯一的超級大國。我倒要去看看你到底什麼意思。馬上親見美國女大使阿普里爾.格拉斯皮(請記住這個名字)。這個2B以為老薩找她是希望美國幫忙對科威特施壓減免債務的。於是在那裡老薩聽到了一句不知所謂的話:“美國無意介入阿拉伯人內部的紛爭,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

老薩那個興奮得手都搓掉皮,明擺著的伊拉克百萬大軍什麼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都是土雞瓦狗,美國人不干預還不是手到擒來麼?到時候有多少石油啊!

兩天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宣佈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第十九個省。

歷史的解密顯示薩達姆對美國軍事實力有一定的認識,他甚至計劃買入大批美國的次級別武器作為強軍手段。也就是說他知道自己的現役武器連美軍的次級品都不如。而在作出入侵科威特的決定之前,他必須得到美國的首肯也是明證。

於是有人就會納悶了,那麼他為何對老布什的撤軍警告視而不見呢?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因素:

第一,他是以少數遜尼派統治多數什葉派的,政治強人的形象太重要了,一旦形象受損則遭遇國內反筮的風險加大。

第二,受身邊人長期逢迎拍馬的影響,認為伊軍最低限度都可以重創美軍而今美國因國內反戰而撤退。事實上當時所有用蘇式武器國家的專家都如此判斷,我記得張將軍就是因兩次美伊戰爭而成名的。當時我是絕對不信的,理由再顯淺不過,因為我國當時的裝備比伊拉克還要差所以必須誇大伊軍的武器 ,張將軍只能作出T72一輛足以戰勝M1A1幾輛的判斷了,因為我國當時是T52和T62。

排除異己到了一定的程度後身邊全是阿諛奉承之輩,嚴控言論到頭來手下盡是應聲之蟲。最後坑得自己粉身碎骨,老薩亦是一代梟雄,只可惜多勇而少智。不過最重要的坑是美女大使挖下的,一個可怕的錯誤造成了一連串的悲劇。而世界亦因此而重新審視美軍海空一體戰理論。


鹽坪冰舞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梟雄兼小強人薩達姆·侯賽因悍然入侵科威特並宣佈其將成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這引發了自冷戰後的又一次重大國際危機,由於特威特在他的控制之下,這使得伊拉克馬上以世界第四大軍力國家自居。

薩達姆佔領科威特以後有效的控制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儲備,並滿懷希望的將伊拉克建立為該地區的主導力量。隨著伊拉克在科威特的軍事集結繼續迅速進行,這對沙特阿拉伯的入侵擔憂與日俱增,身為“世界警察”的美帝,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怎能坐視不理!

8月6日布什就宣佈“伊拉克隊科威特的侵略是站不住腳的”。美國總統很快就獲得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譴責這次侵略,開始對伊拉克實行武器資源禁運,並沒收其國外資產。

聯合國軍開始集結

隨即美國開始動真格的了,由50多萬美國大兵和20萬國際部隊,還包括阿拉伯國家部隊組成的一個多樣化的軍事聯盟軍成立。隨後的幾個月開始在科威特沿岸和阿拉伯邊境開始部署。最初的“沙漠盾牌行動”是防止伊拉克幾區侵佔阿拉伯,但是薩達姆好像並沒有任何動作,在這期間西方和阿拉伯國家開始說服薩達姆撤軍,但是很明顯他們白忙活了,薩達姆可不是隨便就想把進口裡嚼著的肥肉丟出去。

伊拉克坦克部隊

在外交失敗的情況啊,聯合軍開始進行了“聞名世界”的“沙漠風暴行動”!而薩達姆則認為,美國對一場註定會在中東火藥桶中造成重大傷亡的常規戰爭沒有胃口,很顯然薩達姆錯了,它低估了美帝“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與終於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好藉口可以攪合進來了的機會!

好吧這個武器大家都眼熟


1991年1月17日的早晨,沙漠風暴行動的第一階段開始了!美軍動用了大量新型精確制導武器,從巡航導彈到巴雷特反器材狙擊讓整個世界看得眼花繚亂!F-117隱形轟炸機和巡航導彈在行動後的幾小時就對巴格達市中心指揮控制中心進行了毀滅性打擊,美英兩國輕而易舉的摧毀了伊拉克龐大的地空導彈基地和武器庫。

最後多國部隊開始發動空襲,摧毀了伊拉克的發電廠、軍事和民用通訊中心、伊拉克危險的化學武器和和武器生產設施。總而言之美國拿出了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機動性和驚人的力量!

詳細資料大家可以自行查閱,為什麼打這一仗,那就是利益的驅使,榮譽的光芒!最後致敬伊拉克民族英雄--薩達姆!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你的關注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