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棄5G 運營商嫌5G 只有設備商吹5G秒天秒地秒空氣

此前,鐵流文章說明了,現階段5G技術升級虛假,只是商業概念,性能提升依靠暴力堆料,並帶來覆蓋差、成本貴、功耗大三大短板。

在《5G:資本逐利因汝之名》中,鐵流指出:

說一千,道一萬,5G到底咋樣,不看八股文,也不看通信設備商的營銷和廣告,更不看運營商的官話、套話,還是看實踐。

畢竟,因為大家都懂得原因,運營商的公開表態必須迎合政治正確,但具體實踐才體現真實意圖。

4G於2013年12月發牌,運營商對4G的熱情非常高,根據中國移動發佈2014年全年業績報告,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移動已經開通72萬4G基站,4G用戶數超過9000萬。

如果加上聯通和電信建設的基站,僅在1年內,中國運營商開通的4G基站就超過100萬個。

中國運營商僅在1年內就建成了現今全球4G基站的20%,國內4G基站的35+%,在2年多的時間裡把4G覆蓋率提升到90%以上。由此可見,只要技術升級是有真材實料的,運營商的熱度是非常高的。

那麼,就讓大家看一看,5G能不能把4G淘汰掉,就如同4G部署後,運營商開始關停3G。

看一看運營商在部署5G後,是5G成為運營商的現金奶牛,能造血,還是成為運營商的負擔。

看一看三大運營商對於5G是否有4G這樣的熱情,還是說侷限於完成政治任務——政府抽一鞭子,運營商走一步,缺乏主動性。

這樣,現有5G的真面目在兩三年內就自然會暴露。

蘋果棄5G 運營商嫌5G 只有設備商吹5G秒天秒地秒空氣


從實踐上看,現階段5G的真面目,從運營商到終端廠商,都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

最近,蘋果公司庫克宣佈,5G目前還不是蘋果考慮的問題。稱蘋果公司將仔細評估各類新技術,然後再合適的時間和條件下儘快推出產品。

也就是說,蘋果對5G無愛,新版蘋果手機將不支持5G。

必須說明的是,蘋果剛剛和高通達成和解,不存在買不到5G基帶的問題,何況,5G基帶供貨商除了高通和剛剛宣佈退出的英特爾,還有華為、聯發科、展銳。

因此,新版蘋果手機不支持5G,其實是蘋果深思熟慮的結果。

鐵流認為,原因有三:

一是現階段5G覆蓋會非常差,手機單方面支持5G沒意義。

二是現階段5G網速很不穩定,時高時低,且信號穿透性差,進了建築物就沒信號,體驗很差。

三是在手機中加入5G芯片將增加手機的成本和功耗,特別是由於5G暴力堆料,芯片面積太大,不採用頂尖工藝根本就放不進手機裡,即便採用臺積電7nm工藝,其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功耗會影響手機的成本和續航。

蘋果棄5G 運營商嫌5G 只有設備商吹5G秒天秒地秒空氣


歸根結底,上述三個原因,其實是現階段5G技術虛假帶來的。

無獨有偶,不僅蘋果放棄5G,國內外諸多運營商也嫌棄現階段的5G。

以最先商用5G的美國和韓國運營商來說。韓國移動運營商承認他們的服務沒能滿足消費者預期,並承諾改善網絡質量。韓國三家運營商SK Telecom,KT和LG Uplus都公開承認他們的5G網絡在交付方面存在問題,很多用戶抱怨他們的服務並不像宣傳的那樣快速、安全。由於在實踐中碰壁,韓國已然放緩了5G推廣。

美國的情況也是類似,AT&T實踐中發現覆蓋只有180米,一進屋子就沒信號,被用戶各種吐槽。美國運營商已經放緩5G建設。

國內三大運營商對現階段5G也是非常不感冒,據《金融時報》4月17日報導,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4月16日在深圳舉行的年度分析師峰會上表示,這40份5G商業合同,有23份來自歐洲,10份來自中東,6份來自亞洲(其中一份來自香港),還有1份來自非洲,中國大陸的一個都沒有。楊超斌稱,“在大陸,雖然我們做了很多測試,但都不是商用的。”

之後,網絡上甚至還掀起了“三大運營商不愛國”的風潮。不知是否受到輿論壓力的影響,中移動緊急採購了500個5G基站,並把其中一半左右的訂單給了華為。

這裡再解釋一下為何華為在海外能簽下40份合同。

華為之所以能在全球拿下40份合同,一方面是5G已經被營造成政治正確和科技制高點,由於5G已經被輿論封神,諸多國家的運營商自然會去試一試。特別是當競爭對手開始上馬5G之後,也會逼著另一些運營商去上5G。正是國外運營商這種試水的心態,使華為雖然簽下了幾十個國家的訂單,但訂單總量不過4萬個基站,還不如國內一個省的紅頭文件要求建的基站數量多。

另一方面,這與華為具備成本優勢息息相關——華為低價格外加出口信貸的成本優勢。由於國家政策,以及國家開發銀行對華為的不同尋常的支持,使華為在海外大肆攻城略地。也是因此,華為一直被美國和歐盟指控接受鉅額補貼,美國進出口銀行總裁霍赫貝格就直言,華為增長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它從國家開發銀行獲得了300億美元出口信貸額度的支持,這使得華為可以給顧客提供比競爭者更優厚的資費條件。

蘋果棄5G 運營商嫌5G 只有設備商吹5G秒天秒地秒空氣


但對國內運營商而言,由於沒有了國開行加持的華為產品,競爭力就大為縮水,即便輿論上華為5G已經封神,在今年2月的世界移動大會(MWC2019)上,華為攜帶其5G方案高調亮相,並在其官網上稱“華為在5G解決方案領域保持絕對領先的優勢”。華為董事長梁華在媒體溝通會上也表示:華為5G技術成熟度,至少領先行業其它公司12至18個月。

但從實踐上看,國內運營商就是沒和華為簽訂商用合同,然後網絡輿論咒罵:“三大運營商不愛國”。

歐洲和日本對於現階段5G不看好,於是聯手搞“後5G”。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近期日本與歐洲的政企學將聯手,面向下下一代通信標準“後5G”啟動共同研究。這項共同研究項目由日本方面主導,歐洲多家老牌通信研發單位將參與其中,力圖通過日歐聯手,用“後5G”在技術上逆襲“5G”。

回想當年3G,這簡直就是LTE的翻版,是歷史的重演。

可以說,從運營商和終端廠商對現階段5G的態度,已經很能說明現階段5G是存在很大問題的。只有設備商在唱獨角戲。

蘋果棄5G 運營商嫌5G 只有設備商吹5G秒天秒地秒空氣


雖然蘋果在庫克時代不停吃老本,在創新上已經非常保守了,甚至被調侃“bigger than bigger”,但蘋果的行業地位在這裡,蘋果佔據了全球手機利潤的60%以上,蘋果沒有盲目跟隨現階段的5G,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類似的,中國三大運營商雖然被國人各種吐槽,但就其基建水平和服務水準來說,即便是最弱的聯通,在國外也是頂級水平的。

三大運營商集體不看好現階段5G,特別是用戶數量是美國人口2.5倍的中移動嫌棄現階段5G,只是在行政壓力和輿論壓力下才少量採購5G基站幫助國內設備商去庫存,已經足以說明,現階段5G是啥玩意。

目前,國際頂級終端廠商和全球最大運營商都對5G非常冷淡,美國、韓國最先商用5G的運營商對5G評價也比較負面,並放緩5G建設,日本和歐洲甚至開始搞“後5G”,這些實踐足以說明,現階段5G就是皇帝新衣。設備商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只是因為商業利益最大化,並希望用輿論綁架國家政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