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校園霸凌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校園霸凌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都認為,校園是尋夢的地方。

但曾幾何時,校園霸凌卻成了孩子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

“媽媽,我不敢上學。”

當孩子這樣說時,身為父母的你會怎樣做?

——鹿媽

文 | 清辭媽媽

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賬號)

“校園欺凌,是最病態的存在。”

當初,懷著憧憬和希望踏入校園,後來卻發現迎接我的只有暴力和羞辱。

就在前幾天,“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被推上了熱搜。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校園霸凌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一名初二的學生,跳樓自殺;

一名高二學生,臥軌自殺;

還有許多學生,雖然尚未尋短見,但也有過千萬次自殺的念頭。

為什麼會在假期過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不是作業未完成,也不是開學恐懼症,真正的原因讓我們心悸,那是來自他們內心深深的恐懼——校園霸凌。

1

辱罵毆打、強迫脫衣、強灌春藥,拍照侮辱......

這些不是什麼黑幫電影的鏡頭,而是發生在校園裡的真實事件。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校園暴力成為一個公共話題,極其殘忍的手段加上大量的施暴圖片和視頻,不斷在挑戰著人們的底線。

2015年,重慶的一名初中女生,因為邋遢,被5名室友圍攻打耳光,造成10級傷殘。

2016年,山西的一位名15歲少年,在網吧被6名同學毆打長達4小時後死亡。

2017年,北京的一名中學女生,被同校的5名同學無緣無故毆打、辱罵6小時,期間還被脫光衣服拍視頻羞辱。

2018年,山西的一名15歲少女,被自己的同齡同學強迫賣淫後被毆打致死。

......如此事件,層出不窮。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的數據顯示,近些年,校園霸凌呈低齡化、群體化和反覆性的特徵。

有6.1%的同學經常被欺負,32.5%的同學偶爾會被霸凌,受到過暴力對待的學生高達87%。

然而,在收到欺凌後,超過一半的同學因為怕丟臉而不敢開口求助。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校園霸凌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知乎上有個問題:校園欺凌帶來的是什麼?

一個高贊回答講了這樣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

他有一個初中同學,家裡比較窮,成績也不算太好,再加上穿衣打扮比較土氣,就成了一些同學的眼中釘肉中刺。

平常,這些同學有意無意地嘲笑她,她都忍受過去了。

但有一次,幾名同學故意剪掉了她自行車的剎車線,而她回家一定要經過一條50米長的斜坡。

這名同學就這樣毫無防備地衝了下去,撞到牆上,手腳流著鮮血,而那些作弄她的學生卻在一旁狂笑。

答主最後說,多年後想起這件事就覺得很可怕,一群十幾歲的小孩,就因為看一個人不順眼,竟然做出這樣的事!

我們都認為孩子的純潔與善良無與倫比,然而當一個惡的念頭在他們頭腦中生氣,他們的邪惡與殘忍也是無與倫比的。

東野圭吾在《惡意》中,也有校園欺凌的情節。

當問及施暴者為什麼挑這個小孩欺負時,他們說:

“沒什麼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而已。”

所以,東野圭吾說:“令他害怕的,並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討厭自己的人所散發的負面能量。他從來沒有想像過,在這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惡意存在。”

別低估一個孩子的惡,當他施展出來的時候,就已由天使墮落成了殺人的劊子手。

2

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案件讓我們不禁反思:

為什麼他們不尋求幫助?為什麼他們沒有讓父母給自己轉學?

答案很簡單:沒人相信他,沒人支持他。

去年上映的電影《當悲傷逆流成河》中,飽受欺凌的女學生易遙貌似是被壞學生唐小米等人害死的,但實際上這背後是早已對她淡漠無情的媽媽。

易遙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因母親是按摩師,加上不幸被傳染上性病,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她被大家當做病原體,被大家嘲笑,書包被扔河裡,被誣陷是殺人兇手,可是這些她都尚能挺過,讓她毅然決然走上自殺之路的,是家庭的冷漠。

在世界都對她冷漠嘲笑的時候,她的媽媽也沒能給予她哪怕一絲絲的溫暖。

媽媽罵她是“賠錢貨”,對她冷言冷語,不理解她,甚至汙衊她,在她受到校園欺凌的時候,母親非但不能支持和關愛,反而成為讓她失去希望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敢告訴他們,怕他們不相信。”

“我說了,回去還要被他們嘲笑。”

“說什麼說,說了也沒用。”

“那些人說,要是我告家長,他們會打得我更慘。”

這些都是被欺凌過的少年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或許他們也曾努力地爭取過,但是他的不願上學,被你罵成是逃避學習;他的逃學和曠課,被你認為是不務正業;他的食不下咽,被你認為是矯揉造作。

日本教育專家奧地圭子針對校園霸凌事件曾說:“(校園霸凌)說到底很多家庭都認為家庭不負責培養孩子,孩子是去別處接受教育的。”

家庭,本應是遭遇霸凌孩子最後的依靠;父母,本應是受害者們最堅強的後盾。

可是,如果遭遇這樣的態度,孩子又如何能夠坦誠相待呢?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校園霸凌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3

一位朋友將過她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自己的初中同學,因為長相一般,家境貧寒經常被同學欺負。

但老師知道後,非但沒有批評那幾名施暴的學生,反而當著全班的面嘲笑那名女生:

“你說說你,媽媽就是個清潔工,自己還不上進,你是豬呀。”

他的這番話讓其他同學哈哈大笑,欺負她時也更加肆無忌憚。

學校,本應是教書育人的場所,老師也應當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欺弱,不嫌貧。

然而,又有多少老師,成為施暴者的幫兇;又有多少學校,成為了校園欺凌的魔窟。

“再去學校的話,可能會死掉。”這些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就是一直被這樣的恐懼所支配的。

作者劍聖喵大師在文章中講過一件事。

喵大師的朋友馨是中學老師,在她的班級中,一名小男孩被另兩個男孩強制進行一種名為阿魯巴的遊戲,下手過重導致小文下體受傷。

小文的父母怒不可遏找到學校,但馨所在的年級組長卻漠不關心,只說了八個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為心疼手上的男孩,馨在家長會上對涉案的兩個學生進行了點名批評,然而,幾天後,有家長告到教育局,投訴馨的班級存在亂收費現象。

教育局打電話給校長,要求校長追查。

告密人家長就是施暴男孩的母親,而所謂“亂收費”也純屬無稽之談,但學校選擇息事寧人。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學校的態度。

沒有老師,對馨的做法表示支持,他們甚至覺得馨在多管閒事,還自己拿不到補貼。

年級組長也“好言相勸”:“馨啊,你有大好的前途,不要被這種破事毀滅。我會去跟領導協調,把你換個班,你委屈下道個歉,這個事就給它過去吧!”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校園霸凌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北島曾說:“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鄙是卑鄙者的墓誌銘。”

學校是夢開始的地方,但它應該是好夢,而不是噩夢開始的地方。

4

《LEGAL HIGH》中說:

“欺凌的本質是什麼?作為加害人的學生?老師?學校?這些都不是本質,本質是更恐怖的東西,那不只存在於教室,也存在辦公室公司家庭裡,存在國家的各個角落。

多數派自然被認為是正義,意見相搏的就會被排擠,欺凌的本質是氣氛。”

實施校園霸陵的學生,或許在心裡暗暗驕傲:我們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是在消滅邪惡,宣揚正義。

就這樣,那些或美或醜,或胖或瘦,或貧寒或富裕,或開朗或內向的人,總有一種和“主流審美”格格不入,這就是校園霸凌的開始。

而當暴力行為完成後,這些受害者得不到一點的關愛,反而這個社會似乎開始用有色眼鏡來看他。

“一個巴掌拍不響,我看她是活該。”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你看他那樣,就不是什麼好東西。”

“受害者有罪論”讓每一個人都相信,他是罪有應得。

幾年前,高三女生春藥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名高三的花季少女,因為與班裡同學關係不好,竟然被三名男生聯合起來,在飲料中下了春藥。

事情發生後,女生為了維護自身權益,選擇媒體曝光。

但是事情的後續始料不及,學校認為,就是因為你的曝光,讓我名聲大跌;

同學和朋友也認為,你這樣的行為,不配成為我的朋友。

她身邊的人,選擇了疏遠。

而網絡輿論更是讓人痛心:

有位三個男生拍手叫好的:“這幾個男孩還是孩子,祝高考好成績。”

有抨擊這個女生的:“都怪這個女生,活該被下藥,我要去堵她。”

還有質疑事件真實性的:“怎麼可能是春藥,我看是酸辣粉吧。”

原本是帶著希望尋求正義,卻發現正義的道路上根本沒有陽光的影子。

事件的結果竟然是,這個女孩原諒了三個男生,為他們求情。

而這名少女,她內心的傷痛,有如何能縫合如初?

白巖松在《幸福了嗎》中說過一句振聾發聵的話:

“我終於明白了,自殺的不是我,而是這個時代,是人心。”

當我們不明白這個整個事件的時候選擇抨擊,當我們在自己的角度考慮的時候選擇站隊,原本就是暴力。

你可能不知道,你脫口而出的一句噴子,可能會將一個心如死灰的人推入萬丈深淵。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校園霸凌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5

拒絕校園霸凌,要強身,更要正心。

家庭的不予關懷,學校的漠然處之,社會的橫加論斷,讓校園暴力的施暴者更加肆無忌憚,也讓受害者更加無處可逃。

但是,一個聲音卻告訴我們,校園霸凌,我們必須說NO!

拒絕校園霸凌,我認為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鍛鍊自己的體格。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了》中曾講到過,自己上學時因為比較漂亮,爸爸擔心她被同學欺負,所以特別教她防身術。

憑著這身防身術,和矯健的體格,李教授從來沒有被欺負過。

她說:“孩子要運動,才有爆發力,所有的校園暴力,都會欺負那些看起來柔弱可欺的人。”

施暴者很強,那你就要變得更強。

其二,敢於反抗,勇敢說不。

很多孩子遇到霸凌的時候,不敢說出口。

他們唯唯諾諾,虛與委蛇,雖然害怕,卻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因為他們擔心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微博上一位網友說,他初中被學校霸王欺負,爸爸知道後,對他說:“他打你,你就要打回他,往死裡打。打不贏也要找東西砸他。”就是這樣,他才戰戰兢兢讀完了初中。

但是反抗暴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暴制暴。

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從氣勢上就勝過一籌。

其三,尋求幫助。

很多孩子害怕將欺凌的事情告訴父母,但其實,雪上加霜的父母只是少數。

大多數父母,絕不會坐視不理。

事情只有說出來,而不是自己憋著,才有解決的可能。

在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一定要尋求幫助,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其他人。

一個人承擔,太累了。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校園霸凌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我還想說一下,受害者需要自保,但施暴者更需要教育。

法律的偏袒,社會的縱容,學校的漠視,不應成為他們實行暴行的藉口。

要知道,人性的教育重於知識的教育,人格的培養重於性格的培養。

唯有如此,校園才能真正成為少年尋夢的樂園,進步的樂土。

願世間多一點善念,少一點晦暗。

願我們都能心存信念,陰霾終會過去,陽光普照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