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地震參數速報縮至分鐘!看“尖兵利器”如何實時監測地球“心跳”

交匯點訊 “(上世紀)90年代,江蘇地震參數速報用時至少30分鐘,如今,1分鐘左右就能明確地震發生時間、地點和震級。”“5·12”防災減災日前夕,交匯點記者跟隨省地震局有關人員,分別走進南京、溧陽、高郵地震臺,看到深入地下的“尖兵利器”、不斷優化的數字化分析系統,這些已為監測工作者“把脈地球”精準到分鐘、精確到公里。據悉,目前全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網正在建設,預計2022年建成,並接入全國系統,屆時我省可以具備初步的烈度速報能力。


江蘇地震參數速報縮至分鐘!看“尖兵利器”如何實時監測地球“心跳”


江蘇地震參數速報縮至分鐘!看“尖兵利器”如何實時監測地球“心跳”


在南京基準地震臺的一側,有幾個幽深的小房間,位處環境已很蔭涼,但仍有臺24小時運轉的加溼器“駐守”,這就是測震擺房。全封閉的房間地上,記者看到一個正方形的水泥鑄擺墩,地震計就被罩在其中。南京基準地震臺臺長陳飛現場介紹,地震發生的一瞬間,人腳底感受到的震感不相同,感受到震動的時間也有差異,但幾千公里外的地震,這一紮入基岩的地震計卻能敏銳感知到。溫度、溼度以及人類活動,都可能干擾到地震計的“感應力”,因此,它的選址極為“挑剔”,養護也非常重要。據悉,南京地震臺共有4個這樣的地震計,平均每月接收、監測全球範圍內的200~300個地震信息。


江蘇地震參數速報縮至分鐘!看“尖兵利器”如何實時監測地球“心跳”


除了紮根地層,科學家也在通過水溫、水位的變化觀測地震。“我們每天通過各種地震觀測儀器記錄各類地下信息變化,勾劃出地球能量積累,呈現的曲線變化。”溧陽地震臺臺長毛華鋒表示,目前溧陽臺作為國家基本臺,同時又是“江蘇省自動地震速報備份中心”,一旦省地震局機房發生故障,該備份中心可“接棒”傳輸數據。


江蘇地震參數速報縮至分鐘!看“尖兵利器”如何實時監測地球“心跳”

全球範圍內,幾千公里之外發生的地震,分鐘內即可掌握。“地震波以5~7公里/秒的速度傳向地震計,再通過模擬數字信號轉換器傳輸到測報員的電腦上。”省地震監測中心副主任繆發軍在臺站指著電腦屏幕上顯示的一組“地震波形信號”告訴記者,南京地震臺監測到,5月7日5時19分,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羅貝省發生了7.1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從地震發生,南京臺地震計受到感應,再到工作人員計算出地震要素,整個過程只需要1~2分鐘。

為減少電網高壓直流輸電等對地震觀測資料的干擾,提高觀測數據質量,高郵地震臺自主研發了一套“高壓直流輸電對地磁觀測影響的判別處理系統”,並已通過中國地震局的驗收。高郵地震臺臺長蔣延林介紹,該系統每天對全國28條高直線路干擾進行實時判定和發佈,基本解決了西電東送、北電南供對地震電磁觀測的干擾問題,已納入日常監測工作任務中。

其實,看似安分的地表之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各種“大小動作”的地震。據省地震局統計,2011年~2018年,我省及省界30~50公里範圍內,平均每年發生200次左右地震,地震級達到人體“可感”的平均每年發生10次左右。據悉,目前省測震臺網中心和75個測震臺形成全省測震臺網,每間距35公里就有一個臺站,“排兵佈陣”測震、地磁、地電、形變、短水準觀測等項目,實時監測地球“心跳”。

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