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競聘上崗,但難以達到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目的

競聘上崗,看起來很好,操作起來很難,最終只能導致教師人心浮動,優質師資相對集中,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目前,各個地區對於激發教師的教育激情,採取了多種措施,有的實行“兩自一包”,遊的開展“縣管校聘”,還有的“公民聯辦”,這些方式,作為創新整個教育治理體系的改革,是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畢竟,改,不一定能達到效果,但不改,一定走入死衚衕。

據媒體報道,4月29日,山西省教育廳、中共山西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西省財政廳聯合發佈《關於加快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見》,全面推行競聘上崗制度,建立競爭擇優、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推動義務教育學校幹部教師輪崗交流。確保2020年全省117個縣(市、區)全部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

山西省競聘上崗,但難以達到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目的

那麼,山西推出的競聘上崗,打破教師鐵飯碗的政策,有意義嗎?

第一,該政策出臺的出發點很好——清理不合格的教師,破除職業倦怠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否認,由於僵化的人事管理機制,在教師隊伍中,還存在著人浮於事的現象,也有個別教師,抱著鐵飯碗,不思進取,甚至不排除還有人在其位不謀其事的現象。

針對這樣的現象和這樣的老師,採取一定的新的管理機制體制,是有利於將一些無所事事、無所作為的教師,做進一步的清理、整頓的。

另外,教師入職時間一長,由於工作相對單一,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極有可能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感——據有關調查,教師和醫生,是所有職業中職業倦怠感最突出的。而破除職業倦怠感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調整工作崗位,重新找到職業成就感和新鮮感。

山西省競聘上崗,但難以達到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目的

第二,該政策出臺不少的瑕疵——沒有教師參與的改革是不合適的

前一段時間,網絡熱議一個話題,教育局長很多都沒有教育行業從業背景,這就相當於中國足協主席,都不懂足球一樣——外行領導內行,無疑是奇哉怪也!

所以,從教育發展的角度,讓教師參與教育政策的制定和修改,甚至在前期做一些調查研究,瞭解教師的想法,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我們知道,競聘上崗等政策,是涉及到教師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調整,按照工會有關法律和規定,該政策的出臺,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師參與。否則,讓別人來決定教師的命運,這無疑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再說了,你說打破就打破,那為什麼不首先打破所謂的“金飯碗”而要打破教師手裡的“鐵飯碗”?

山西省競聘上崗,但難以達到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目的

第三,該政策實際操作難度非常大,根本原因在於優秀教師判定的模糊性

競聘上崗在公司企業,已經是通用方式,但在教育行業,卻難見成效,這就像績效工資制度一樣。道理很簡單,優秀教師從來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這跟企業不一樣,產品就是硬道理、銷售額就是硬道理!

我們知道,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未成年的人,教育影響人,就是教師的本職工作。大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其成長又受制於家庭、社區(社會)等多種因素。舉個例子來說,從總體上來看,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基本素質與一般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的家庭的孩子,有沒有區別?(這幾天,某校長的一句實話,被大眾批評,我覺得應當,但我們不能忽視基本的客觀事實)我曾經在一所非常偏遠的地區支教,那裡的孩子,與城裡的孩子,視野差別太大,你說,競聘上崗,如何來判斷老師的優劣?

另外,教育結果而言,滯後性,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特點。人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極有可能是數年後,才顯現出來的。那你說,用現在的學生髮展狀況來評價教師,有時不是不夠科學呢?

所以,很多時候,你說一個教師優秀,我可以說他一點都不優秀——那麼,競聘,連標準都沒有,如何競?

最終,大多是憑感覺罷了!

山西省競聘上崗,但難以達到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目的

第四,該政策最終導致的後果,可能與當初的設計大相徑庭

其實,很多地方已經實現了教師的競聘上崗,大多數地方,開始是轟轟烈烈,後來是偃旗息鼓,再後來是“中道崩殂”——前幾年,成都邛崍、溫江的“縣管校聘”,出盡風頭,現在呢?有沒有這兩個地區的老師,出來談談?

根據三水三心的觀察和了解,教師競聘上崗,最後的結果,大多是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是民怨沸騰。教師怨氣大。通過競聘,將教師的崗位進行調整,甚至是跨校調整,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上班的各種不便捷,特別是一些山區,從這個鄉到另一個鄉,幾十公里——教師上班又比較早,加之女教師居多,你說,其中的難處,有多少人理解?

山西省競聘上崗,但難以達到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目的

學生及家長的怨氣也不小。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教學成績是被重點關注的。但親其師信其道啊,加之每個教室的教學方法、風格都不一樣,歡樂老師,是不是要適應?競聘,讓教師的變化,更加突出,學生和家長,就自然產生了極大的怨氣。

二是教育不公現象凸顯。我們知道,教育公平是國家決策,是所有政策出臺的基本出發點。而教育公平中,最重要的首先是軟件資源的公平。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不願到條件更好、名氣更大的學校?我估計,少!這樣,在校際之間的競聘,就自然導致有名氣的、教學質量相對較好的教師,集中到一些所謂的重點學校,這樣一來,那些薄弱學校,是越來越薄弱!

山西省競聘上崗,但難以達到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目的

三是權力尋租空間越來越大。前面談到過教師評價的模糊性,也正因為這一點,就給權力尋租,創造了條件和機會。一些有關係有後臺的人,就可以藉此機會,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甚至不排除還有人在這中間,進行了某些利益交換——有些時候,某些政策的設計,給這種交還,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啊!

總之,教師是這個社會整體文化素質最高的行業之一,個人以為,教育治理不同於其他的社會治理,還是需要依法依歸充分保障教師的權力,充分關注教師的內在需求,不要用一些所謂的創新,打擊了一大批真心熱愛教育事業的人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