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亲戚自豪地说,自家两个女儿都考了一本,在他们村中只有他们一家,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漫谈君


说实话,如果一个农村家庭的两个女儿都考上一本大学,确实值得自豪的。虽说现在的高考上大学相对比较容易,但考一本大学也并不是那么轻松,更何况是农村家庭,还是两个女孩,为你点赞。你的两个女儿的人生之路会更加精彩,这绝对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

一、农村家庭孩子成才难。本人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深刻体会到农村家庭的孩子成才比城里的孩子要难得多。当年我们的家也应该可以自豪一把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大队(现在叫村)也难考上几个大学生,而我们家就占了两个本科。姐姐早我五年上的大学,而我成了全大队第二个上大学的,虽说很荣耀的,但其中的艰辛也只有我们自己能体会。我家是全大队最穷的家庭之一,当年的学费不高,伙食费也不贵,但就是拿不出,所以经常自己带一坛咸菜去学校。真的吃咸菜吃腻了,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对咸菜不感冒。所以如果不是父母比较开明,在当年那样的家境下,很可能会缀学的,也就很难上大学的。父母是举全家之力来供我们上学,我们才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当然,现在的条件相对来说好多了,但同样也不容易,要想赚比较多的钱,可能就要去打工,而去打工,可能就没办法陪孩子,管孩子。在现今电子新产品这么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比较好的引导和陪伴,很可能会走偏,一旦走偏就根本没机会上大学了。

二、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我们不得不承认,农村人重男轻女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农村女孩子成才比男孩子更难。如果家里有男孩和女孩子,一般会优先培养男孩子。因为很多农村人认为女孩子是别人家的,嫁人了就是别人家的了。当然现在这种观念相对来说要淡了些,因为有不少家庭生的是女孩子,也只能培养女儿了。这个家庭能培养出两个女儿上大学,可见父母还是比较有眼光的,也是比较有能力的。

三、一本大学并不好考。虽说现在大学录取率高达80%,但其中一半都是高职高专生,很多地方把高职高专不看能大专的。而一本录取率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外,都不到25%,要知道,这还是在初中考高中时有近50%的学生分流到职业学校后的录取率。所以真正的一本学生占同龄人口比例就更低了,在大部分省都不到10%,因此能考上一本大学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两个女孩肯定是非常努力去学习,并且有了父母的大力支持。

一个农村家庭能出两个一本大学生,真的可喜可贺,女儿将来的路肯定会不一样,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你们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在农村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能有大学生还是很值得骄傲的,祝福这个家庭出了二只金凤凰。

我的父亲50年代的中专生(1937年,副县级,现身体棒棒哒),兄弟姐妹5人父亲最小集全家之力供出一个中专生是全家人全村人骄傲。父亲当年县农委工会主席给我们村农资、化肥、农机、煤炭、煤油帮助不少。父亲的同学初中毕业后来都上升到县农行行长,市农行副行长。常听父亲讲他的一位同学当年被参选国家原子弹工程,当年国家动员他同学谈话不能告诉任何人如果项目实验不成功永远消失不能通知家人,他同学是独生子就一个老母亲在家,他同学很孝顺结果没去,后来感到很后悔如果去了也会成为功臣。2010年父亲的同学聚会在北京,军界的几位同学介绍了我们的原子弹可比当年的原子弹威力强大多了。

我大伯父家的二位哥哥70年代的高中中专一位教育系统退休(高教)另一位市水利局(正县级)都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高中中专(都以下学6年)

我兄弟姐妹三人(初中毕业)学习都不太好也都不爱学习也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都不太成材但受父亲的教育人品影响,也各自通过自己努力在单位都有点小成绩,我们兄弟姐妹三人都是80年代初农转非父亲给安排就业。

可喜的是2015年我儿子与弟弟家的孩子都双双考入211重点本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中国石油大学,我的儿子当年山东全省位次7500名646分(985山东大学644分)姐姐家的孩子也是一本毕业2010年考入本市公务员。

2019年4月我的儿子与弟弟家的孩子又同时都考入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志愿),弟弟孩子上海大学研究生(第一志愿)。

我哪位正县级的哥哥家孩子也硕士毕业分到国家水利部工作多年了。

我一个堂哥也是1979年的中专生市财政局退休,孩子研究生毕业考到教育系统工作。

另一个堂哥家儿子军校研究生毕业空军正团级,北京工作安家多年了。

一个小家族(总人口不足100人)出了5个硕士,9个本科生,4个中专生(70年代)2个中专生(50年代)我们村1980年时4500多人,2017年时听自己的同学村长说5600多人了通过发选票获知,有二大家族都过千人。我们村前前后后走出去1000多人,北京三人空军司令部一人,水利部一人,最高检一人。

我二位舅舅从未上过学,5位老表也多只是上过小学农民工,但他们的孩子个个也都是本科。

大表侄本科(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韩国延世物理研究方向)2012年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学术带头人。

其他表侄北京国企工作一位,本省国企工作二位,县国企工作一位。全都离开了农村老家老表们也都各自跟着他们孩子工作的城市享受晚年了。

以下是我83岁父亲写的








源清茶社滕州


上学无用论都是嘴上说说,你敢说你不羡慕学历高的,反正我是羡慕,虽然我挣钱也不少,但是就是羡慕嫉妒,我也上了可惜是不入流的大学,我老家村里有几个学习超级好的,其中一个直接保送国外留学了,待客的时候村里都去巴结去了,出去的时候村里都把那姑娘的学业拿出去吹吹,觉得自己村里出人才,自己也很有面子,我初中同桌研究生毕业直接去澳大利亚工作加进修,总之一句话你自己感觉自己挣钱挺多的,其实人家说出来自己的年薪的话你可能只是人家的零头,只是人家不想吹罢了


丢失的戒指4


别说两个一本,就普通本科在我们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么多年来就从13年开始我们这大学生才开始多起来,早知道我们村不管红事白事,礼金只要五块,但只要大学生升学宴,得五十,你想想,我姐考大学那年,村里顺风顺水,一年一次性出了五个大学生,一个一本,一个985.211(我姐),其他普通本科,连续大贺三天。后来还有一个念兰交大的,后保送北京交通大学。

要知道,在一穷二白的农村,大学真的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了。


不一样的大学体验


农村里,一家出一个一本大学生都是很不容易的事,何况自家两个女儿都考上了一本,肯定是一件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


我家也是农村的,姐姐考上了二本,我考上了一本,今年又考上了研究生。每次寒暑假回家,亲戚朋友们总会说,我家风水好,老祖宗为什么单单只照顾我们一家人,七大姑八大姨,整个家族加起来三四百多家人,就你家除了大学生,还是两个。爸爸每次听到别人这么说,总是乐呵呵的,略微有点尴尬地笑笑。

爸爸偶尔也会语气平静地跟我说,你们小时候靠父母给你们挣面子,父母老了就得靠你们给我们挣面子了,我们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虽说几年下来花销有点大,我们比较辛苦,但是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全村有多少人家能培养出大学生?你们考上了大学,我走在路上,腰杆子都硬得多。


萧萧说法


一个农村家庭,两个女儿都考了一本,就算在村中不是只有一家,也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作为亲戚,题主理应为他们感到高兴。

我们村是比较闭塞的,三十几户人家,十七八个姓氏,三十年前基本就靠几亩薄田度日。大家的日子过得都比较凄惶。近些年来,许多人家外出打工,孩子纷纷考出农村,这才一改原本的贫困面貌,只不过村里老宅还在,人却越发稀少了。

说起来,我们村最早考出去的是一个中专生,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顿时成了我们村的偶像级人物,我们一干读书的儿童无不以他为榜样,因为,考上了中专,意味着他率先走出了农村,从此要过上公家人的生活了。

十年之后,我们长大了,又一个考上了师专,紧接着是我第二年也考上了师专。那时候我们家的条件在村里算好的,因为父亲在乡政府有一份公事。所以,我考上的时候,家里面摆了三天酒席。对于农村人家来说,这真的是一件特别值得庆幸的大事啊!

之后,我毕业回到本乡当了一名老师,我本家的两位孩子,特别厉害,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过他们俩,竟然一前一后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在我们村乃至全乡都成了美谈,他们的父亲去世较早,只见到大儿子上了名大;小儿子上名大时,已经去世数年。他们的母亲一说起两个儿子来,那是自豪到没边的!现在这两个孩子都在市里上班,对母亲特别孝顺,他们的命运完全是因为读了好大学改变的。

这么一梳理,我发现我们村三十几户人家里,考上好学校的还就是我们本家的四五户,现在都在外面工作,最次的恐怕就是我了,也在县城的一所学校里任教。第一个考出来的已经在县局当局长了。更关键的是,我们这些从农村里考出来的人,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更加注重。我们的孩子都是一本以上,还有全国重点的。

举这些例子,是想说,农村人家,寻求一条出路,让孩子接受教育的父母都是值得佩服的!尤其是题主的亲戚,两个女孩也仍然尽心尽力,让她们都上了一本,确实是了不起的。

真的不应该再宣扬读书无用论了,读书就算不能谋到一份出人头地的工作或职位,也一定能开阔视野,看到不读书的人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


剑客谈教育


在农村能考上大学的确是件高兴的事。我们家三姐弟,都没有读过大学,我爸兄弟姐妹的小孩都还在读大学,所以我们三姐弟老是被我叔啊,奶奶,爷爷看不起,觉得我们笨,没用,我是最大的(女的),已经结婚了,嫁的很远,是外省,所以就更让我家里的亲戚看不起了,我老公自己做包工头,但是我家里人就觉得我老公是在工地干活的,也看不起,都觉得自己家小孩读大学了,以后有出息的,所以都看不起我们家,但是我想说,虽然我们没有读过大学,不过挣的钱不一定比读了大学的人挣的少。


晓敏mm1


我是80后!好有同感!想起当年我上高中的时候,亲戚家的,邻居家的都初中毕业就开始干活了!我父母坚持让我上了高中,考大学!别人都说,闺女上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挣点钱呢!

当时家庭条件也不好,父母说,我们没有文化,一辈子再地里种地,干活,我们再苦再累供你上大学,将来不求出人头地,只要不受种地的累!所以,我读了高中,大学,走上了讲台!感谢父母!

我是老大,后面的妹妹弟弟也都上了大学!现在在城市扎根,做5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买了房子,车子,还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我们都沾了读书的光!

现在村子里,也会说你看谁谁家,人家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到城市去了,多好!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家庭培养出来大学生不容易!是值得骄傲的事情!父母的远见,孩子的刻苦一起圆了这个梦!!





肖老师英语课堂


这确实是值得自豪的。我家是我们村第一个家里出两个大学生的,第二家是我三叔家。我奶奶很骄傲,村里一共出了八个大学生,有五个都是她的孙子孙女。我妈也很骄傲,说村里有人娶媳妇儿一般都让她去铺床,因为她儿女双全,老公健在,夫妻和睦(看起来,实际上也有争吵)。一次听见男友的妈妈跟她们亲戚说我爸爸妈妈很了不起,培养了两个大学生。后来跟男友说起,男友说那是还没结婚,我妈巴结你。上学期间父母有多辛苦我就不说了,但毕业了很快就苦尽甘来了。虽然大学毕业也一样打工挣钱,工资并不高,但父母基本不用再为我们兄妹花钱。种地都是机械化,就农忙时辛苦一些。


新星178678750


我家兄妹两,我们小时候我爸就希望我们两个上大学,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包分配,铁饭碗。后来我家兄妹两人都是大学毕业,在村子里也是人尽皆知。从大学那会,村里人遇到我爸妈,都会说,你管了。两个大学生。我爸喜欢显摆,我妈不显摆。我妈知道别人的奉承只有是嫉妒。其实大学生现在不值几毛钱,别人家孩子初中毕业就打工赚钱,我家不但没赚钱还继续花家里钱直到二十多岁。家里真是被念书念的穷啊。人家问我爸我工资多少(我在外打工,我哥老家当老师,所以不问我哥),我爸都是往高了说。偶尔问到我,我不直接回答,人家说多少我都说差不多。我不喜欢张扬。过了那种穷酸并且被人瞧不起的年头。现在我只希望家人开心幸福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