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縣木塔,向天再借五百年

冬日,山西一行,過雁門關。

入應縣,木塔雄姿,隱綽可見。走近,天下奇觀,赫然入眼。

即便是見慣了摩天大樓的今天,也難用詞語描摹初見應縣木塔的震撼——平地而起67米的千年木塔直衝雲霄。仰望永樂大帝朱棣手書“峻極神工”匾額,陡覺自身渺小,中華文明浩瀚,敬畏心翻湧。其中,有震撼,有膜拜,有不可思議,或與千年登臨者略同。

應縣木塔始建於遼代,關於它的故事,一切還得從幽雲十六州歷史說起。石敬瑭,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叛將,為向契丹求援,居然割讓了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石敬瑭如願以償地當上後晉開國皇帝,在位七年而亡,幽雲十六州卻落入契丹人之手,歷經百年而不得歸。

應縣木塔,向天再借五百年

自後晉始,中原失去崇山峻嶺的地理屏障,遊牧民族策馬揚鞭,一路南劫,中原重鎮,無險可守,為後來的靖康之恥、兩宋之亡埋下了伏筆。直至四百多年後,明朝徵虜大將軍徐達一路北伐驅除韃虜,收復幽雲之地,才終結了這段歷史,這也是後話。歷史上,王朝更迭帝王登場本常事,但如石敬瑭以割地求榮的方式,戕害數百年國運,被後世詬罵者,可謂獨夫民賊,一人而已。

應縣即古應州,在幽雲十六州之列,被割讓之後成為契丹人經營的遼地,也記錄下國祚數百年的遼文明,木塔即明證。應縣木塔本名佛宮寺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構塔式建築,與法國埃菲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千年應縣木塔,有大精大奇大美。

先說精。木塔傲立於塞外,歷千年風霜雨雪、寒暑交替、地震兵火而不倒,本身就是一個建築史和文明史奇蹟。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重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各層供奉佛像,可同時容納1500人登臨。斗拱——這種中國獨有的建築構件也被運用得登峰造極。斗拱有多個小型木塊精巧鋪疊,有承上啟下之功,可連接各層柱、梁、枋,遇地震狂風侵襲,則如太極推手一般拆解動能,化強大外力於無形,確保木塔安全無虞。應縣木塔共使用斗栱54種、480朵,為中國現存古建築使用斗拱之最,堪稱“斗栱博物館”。塔下瞻仰,朵朵斗拱如簇簇蓮花,鑲嵌塔身,人譽之“遠看擎天柱,近視白尺蓮”。

再說奇。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千年前古工匠的妙極神思——如此沉重的木塔荷載,佇立千年,地基猶穩,未有偏差,更無傾倒。據史載,千年來應州附近遭受多次強震,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便有十幾次——元大德年間,木塔80公里外的大同發生6.5級強烈地震;元順帝時,應州大地震致舍宇倒塌,唯木塔巋然不動;明朝時, 120公里外的靈丘9級強震,木塔絲毫無損;近代,邢臺、唐山一帶幾次大地震,均波及應縣,木塔曾大幅度擺動,風鈴全部震響,卻仍巍然屹立。非但被地震摧拉,更有炮火侵襲,只談近代——1926年,馮玉祥與閻錫山大戰山西,木塔共中彈二百餘發;1948年解放應縣時,國民黨軍以木塔制高點設立機槍陣地,塔身被12發炮彈擊中,木塔均神奇不倒,自有上天眷顧,更因設計神奇,堪稱人間奇蹟。

還說美。應縣木塔地處塞外,30公里外便可遙望其雄姿,古人行腳自然以此為地標,念之見之,應縣將至。木塔禮佛之外,又成出入雁門關的精神圖騰,歷經遼、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千年守望,行人不絕,風鈴有語。應縣木塔共有匾額48塊,最著名的兩塊,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率軍北伐,駐宿應州,登城玩賞時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擊敗入侵的韃靼小王子,後登應縣木塔群宴將官,題“天下奇觀”。這兩幅巨匾,高懸在木塔最高處,讓今人幸覽有明一代“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文治武功。落日餘暉,麻雀繞塔而飛,如膜拜如瞻仰,又成一景。原來,塔上千百隻麻燕以蛀蟲為食,千百年護塔衛塔,如有神助。

瞻仰木塔,必須提及這個偉大奇蹟的締造者——契丹民族。

契丹人曾雄踞北國,自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建國,至1125年耶律延禧被金兵俘虜,再至1218年西遼亡於蒙古,契丹政權存續三百餘年,大遼五京(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備焉,稱霸北方。遼全盛時虎視眈眈,南與北宋爭鋒,西與西夏並立,東與金國抗衡,揚鞭所及,四面俱服,寫就了一部叱剎風雲的歷史,締造了舉世矚目的契丹文,更營造了應縣木塔在內的無數建築奇蹟。

然而,天下大勢分合之間,王朝興衰恍如一夢,大遼國三百年國運一朝坍塌,其締造的文化也逐漸為北國的黃沙湮滅,契丹民族也被糅雜於中華文明的進程中。落入餘暉下,契丹人已不可尋,契丹文已不可讀,唯有契丹塔仍以雄姿傲立,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努力向後人訴說契丹文明的存在。

人如滄海一粟,不過百年;塔如滄海一舟,已行千載。應縣木塔塔身已傾,且榫卯結構無法重構,面臨倒塌的風險。如今,關於木塔的保護有三種方案,一是“落架大修”,也就是拆卸重裝;二是“木塔支撐”,鋼結構外部支撐;三是“上部抬起”,將三層以上全部抬起,將受損的一二層重修。但無論哪種方案,木塔難再是原來的木塔,千年奇蹟或將從此劃上休止符。

千年大遼,此塔隨風,無聲訴說。能否向天再借一千年,讓古今來人再體驗雄峙燕雲的奇蹟?朔風野大,已是黃昏,回望木塔,心有祈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