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杞地名文化——五里河地名文化集錦(七)

玉皇廟 在杞縣城西南5公里、五里河西北7.5公里處。為全縣唯一回民村.9個村民組,667戶,2336人,耕地2243.2畝. 玉皇廟村委會駐地,

金杞地名文化——五里河地名文化集錦(七)

相傳明代王姓回民從北京王府井大街遷此落戶,取名王莊. 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洪水經此。 水後村西側滯留玉皇木胎一尊,鄰村居民就地建玉皇廟一座。 之後,王莊村名漸為廟名取代.

聚落矩形.面積24萬平方米。主街縱三橫四相交,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東坡青沙,餘為兩合土.機井31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村內有清真寺1處,小學校1所,衛生室2處。大路東北通縣城。

後莊 在杞縣城西南 5 公里、五里河西北7.5 公里處. 15 個村民組,754 戶,2236 人,耕地2628.8畝.屬玉皇廟村委會轄村.

明代楊姓漢民於此建村,名楊莊。清末,楊姓遷居蓮花坡,所遺房、地產悉轉售於玉皇廟村回民。之後,以該村位於玉皇廟村北.故名後莊。

聚落矩形,面積7.5萬平方米。主街縱橫各1條,"十"字相交。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機井4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

大路東北通縣城

趙虎崗 在杞縣城西南3公里、五里河西北4公里處.15個村民組,594戶,2474人,耕地2540.趙虎崗村委會駐地,

據傳,明代趙姓據虎形崗地建村,取名趙虎崗至今。

聚落矩形,面積70萬平方米.主街縱一橫二,垂直相交。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東坡青沙兼淤,西坡淤,餘為兩合土。機井24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兼種蔬菜。

小學1所,衛生室2處。

南鄰杞縣一沙沃公路

蘆莊 在杞縣城西南2.5公里、五里河西南3公里處。2個村民組,113戶,495人,耕地506畝. 蘆莊村委會駐地.

明末魯姓居此成村,名魯莊.二百多年前,趙虎崗蘆姓遷入(今已8代),人丁興旺,漸演變為今名。

聚落矩形,面積8.75萬平方米,主街橫一縱三相交。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北東兩坡青沙,餘為兩合土。機井15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傳統種植蔬菜、甘蔗。

學校1所,衛生室1處

北鄰杞縣一沙沃公路.

西孟樓 在杞縣城西南3.5公里、五里河西4公里處。2個村民組,111戶,475人,耕地401 畝。 屬蘆莊村委會轄村

相傳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孟姓從縣東北金盆遷此落戶,樓堂高聳,取名孟樓。1981年地名標準化處理中,因與本公社七里堂大隊之孟樓重名,經縣政府批准,冠“西"字以別.

聚落矩形,面積7萬平方米。主街橫三縱一相交。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青沙,機井8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傳統種植蔬菜、甘蔗。清進士孟毓同故里。

北鄰杞縣一沙沃公路.

捲棚樓 在杞縣城西南2.5公里、五里河西北2.5公里處。3個村民組,127戶,499人,耕地570畝。屬蘆莊村委會轄村。

據傳,宋代王姓於此建村,以其妻念母心切,特建高樓一座,前有捲棚,讓妻登樓遠望家鄉,故名。

聚落矩形,面積17.5萬平方米。主街縱橫"十"字相交。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西坡兩合土,餘為青沙。機井12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傳統種植蔬菜、甘蔗。

大路東北通縣城。

薛莊 在杞縣城西南2.5公里、五里河西北2.5公里處。2個村民組,132戶,512人,耕地537畝.屬蘆莊村委會轄村.

據康熙三十八年白衣大士廟碑載,該村明代稱“舒家莊”。乾隆五十三年(杞縣誌》稱舒莊。年久訛化為今名

聚落矩形,面積10.5萬平方米.主街橫三縱一相交。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青沙,機井16眼.主產小麥、棉花等作物。傳統種植蔬菜、甘蔗。

北鄰杞縣一沙沃公路.

墳角 在杞縣城南5公里,五里河西南4公里處.4個村民組,259戶,1297人,耕地1190畝. 墳角村委會駐地。

明萬曆進士周九皋葬此,年久有人在其塋地東北角建居成村,名周墳角,簡稱墳角。

聚落矩形,面積16.5萬平方米.主街橫2縱4條相交。民居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 土質東南兩坡青沙,餘為兩合土.機井19眼. 主產小麥、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小學1所,衛生室1處.

村西南百米處,有明萬曆二年(1574華)進士擢監察御史何倬,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周九皋墓。大路北通縣城。

七里堂 在杞縣城南3.5公里、五里河西南3公里處。2個村民組,130戶,479人,耕地705 畝。 七里堂村委會駐地

清代建村,以村北側有尼庵白衣大士廟一座,距縣城七里,俗稱“姑姑堂”,故名。

聚落矩形,面積4.5萬平方米. 主街橫二縱一相交。.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機井15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兼種植蓮藕等蔬菜。小學1所,衛生室1處。

大路北通縣城。

孟樓 在杞縣城南3公里、五里河西南2.5公里處.1個村民組,85戶,382人,耕地420畝。屬七里堂村委會轄村。

據傳,清代孟姓從縣城東北柳榆遷此落戶,取名孟家樓,簡稱孟樓.

聚落正方形,面積2.1萬平方米。主街縱橫。十字相交。沿街兩側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或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及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東坡兩合土,餘為青沙。機井6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兼種植蓮藕等蔬菜。

大路北通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