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何以为家》:失败的父母,才把孩子当工具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滚,你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我像一堆腐烂的肉。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要我们像地毯一样被踩在脚下。 ——赞恩 

电影《何以为家》:失败的父母,才把孩子当工具

仍然记得电影海报中的那句话:“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片中的男孩赞恩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原因是赞恩认为,他的父母从来没有把他当作是孩子过,而是当作代替他们赚钱养家的工具。

在赞恩的眼中,他们不是父母,而是令他看不起的:人生失败者。

电影《何以为家》:失败的父母,才把孩子当工具

妹妹以嫁出去的名义被卖掉,赞恩12岁就出来打工为家里赚钱,因为上学并不能解决家里的困难,所以父亲也拒绝让他上学接受教育。家里所有孩子的出生,几乎都是只是为了解决这个“家庭”的困难,他们没有童年,没有纯真的欢笑,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沦为了父母的工具。

电影《何以为家》:失败的父母,才把孩子当工具

影片里的父亲在法庭上为自己这么辩护:

我有什么错?我也是这么被生出来,也是这么长大的。从小到大别人跟我说:“没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孩子是你的脊梁骨,我哪会知道有一天我会被自己的脊梁骨戳穿心扉。”

电影《何以为家》:失败的父母,才把孩子当工具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失败的父母指望着孩子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他们眼中,男孩是工具,可以分担生活负担,女孩是商品,可以卖了换钱。

最终,他们亲手毁灭了那么多孩子的一生。

电影《何以为家》:失败的父母,才把孩子当工具

导演拉巴基没有找专业的演员,而是找来了有着真实经历的赞恩,和与她设想中的故事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去演绎。因为她不希望这是一部“演”出来的电影,这些悲剧不仅是银幕上的故事,更是每天不断发生的事实。

电影《何以为家》:失败的父母,才把孩子当工具

对于电影的意义,拉巴基说:“我不想天真地说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变你看待这些孩子的态度、或是你看待你自己生活的态度,那么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你。当千千万万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开始发生。”

电影《何以为家》:失败的父母,才把孩子当工具

电影的最后,影片里赞恩笑了,只是很普通的一笑,却是显得与整部电影格格不入。好似隧道中的一束光,让所有的一切充满希望,可以更好地继续前行。

电影《何以为家》:失败的父母,才把孩子当工具

孩子就应该是孩子本身,而不应该当成是‘成为大人’的预备时期。愿每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