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末,都会陪孩子一起阅读,是默读好呢?还是大声朗读好呢?

夏日孤雪


给这个家长点赞。只要能坚持下去,你一定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白费的。至于是默读好还是大声朗读好呢,其实是各有利弊,重点是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我姐家孩子,从一岁多就开始读绘本,然后是漫画书,故事书,现在是小学5年级,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在课堂中阅读,学习成绩也很好,很多一部分功劳就是阅读。

刚开始阅读,我更偏向于大声阅读

如果说默读和大声朗读,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更应该是大声朗读,最好是用手指指着字,一个一个的读,这样不仅书读了,还能学不少的生字,一举两得。

读书需要注意的就是对内容的选择

很多家长一说起阅读,就会给孩子准备《四大名著》《论语》等等,家长认为的好书,其实这样的书孩子不一定感兴趣的,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孩子才会去读。

一说起孩子读书,很多家长都会说,我给孩子准备了很多的书,可孩子就是不想去读,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书孩子不喜欢。

父母能一起读书真的很棒

首先说榜样的力量,我们都知道那种自己玩手机,让孩子去读书的家长吧,如果能和孩子一块读书,孩子肯定会乐意读书的。

一块读书,可以读一样的也可以读不一样的,然后彼此交流,也是增进亲子间感情的一个不错方法。

所以说,重点是一块阅读,至于大声阅读还是默读不是太关键。


快乐儿童ing


陪孩子一起阅读,是默读还是朗读更好?对于这个问题,要看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孩子又是多大的孩子,根据目标和孩子的年龄来选择阅读的方式更好一些。

我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学前班,从她们小的时候我给他们读故事开始,到现在我就爱老大已经可以自己读弟子规了!

在是否出声朗读这个问题上,我选择了大声朗读,一方面朗读可以让孩子认识一些字,另一方面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孩子更容易感悟到故事的情感。

除了朗读,我们还会一起扮演故事情节,往往一个故事会出现很多的玩法。

我闺女有一套最喜欢的绘本《亲亲小桃子》,这是她出生5个月之后我给她读的,到现在他7岁了我们有时候还会读。

这套书,我们用来当做过画画的素材,还用来扮演过故事,还作为认字课本用过,现在我家二宝都可以拿着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了。

所以我认为在孩子最初阅读的时候,不要拘泥于阅读的形式,是读,是演,还是分析都可以。

当孩子大了,到了可以独立阅读的时候,也不用就让孩子一边默默的读书去了,大家一个房间各看各的,我们还可以彼此共读一本书,然后一起分享一下感悟。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式。

读书的时候是朗读还是默读,真没有一定的规则,只要孩子喜欢,并且能到到自己的目的,这就可以了!


三宝美妈


大家好,我是小人物眼里的烟火人生,二孩宝妈。

我的观点是大声朗读会好一些。

我老大小时候还不识字的时候,我会念故事给他听,读的时候也会指着书本告诉他我读的是什么。因为是大声朗读,所以人的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如果是默读的话,你不知道他读了哪里,有没有走神,而朗读的过程,你可以看到他的状态。

有时候孩子自己看书会觉得无聊,而妈妈陪他一起读,他会感觉到妈妈对他的重视,像我老大现在11岁了,有时还是喜欢让我读给他听,说像回到他小时候妈妈一直陪他的感觉。

孩子的理解力始终是有局限性的,妈妈和他一起读,读的过程中因为你了解他在读什么,那么他提问时你也可以迅速回答他。

所以我还是觉得大声朗读会更好些,不然你看学校老师要求学生早读,都要求他们大声读出来,才会称为朗朗读书声!


可乐妈谈人生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利用周末时间陪孩子读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做到。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平时工作很忙的,周末也要加班,根本没时间啊!”

穆老师想说,陪孩子读书,不需要一天时间,哪怕每天抽出二十分钟,也是可以的!

一则开卷有益,二来增进情感,何乐而不为呢?


闲言少叙,回到正题!

家长陪孩子读书,是心中默读,还是大声朗读呢?老穆结合教学经验及自身经历,给出如下建议:

不论是心中默读,还是大声朗读,都各自有它的好处。

我们可以根据所读内容、读书环境、孩子性格特点及自身需求等方面,适时做出调整,不要拘泥于哪一种,要学会灵活变通。

穆老师先为大家分析一下“大声朗读”的好处,如下:

🍁【1】增强孩子自信心

朗读有利于改变自卑心理,树立自信,提高气质修养!

🍁【2】让孩子身心更健康

朗读能够让孩子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情感率真,身心更健康!

🍁【3】开发孩子右脑

朗读能够合理开发右脑,训练人的视觉、听觉,养成“眼到、口到 手到、心到”的良好朗读习惯!

🍁【4】大声朗读,让你精神抖擞;

🍁【5】大声朗读,让你不会走神;

🍁【6】大声朗读,更容易理解文意

大声朗读时,每一个字都要读到,文章看的就比较完整,更容易正确理解文意;

🍁【7】大声朗读,更容易体会作品情感

当孩子把感情带入朗读时,更容易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穆老师再为大家分析一下“心中默读”的好处,如下:

🍄【1】训练孩子的阅读专注度及耐心,利于考场做阅读理解

🍄【2】提高阅读速度,达到一目十行

🍄【3】有利于思考问题,快速理解内容

🍄【4】不易疲劳,提高阅读时长。

家长朋友们,我们到底该如何抉择是大声朗读还是心中默读呢?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根据读物类型来抉择

如果是小说,建议默读;

如果是散文或诗歌,建议朗读。

如果是童话、寓言类,都可以。

🍄【2】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

性格外向的,可以选择心中默读,培养孩子的耐心;

性格内向的,可以选择大声朗读,培养孩子敢于“讲话”的勇气。

🍄【3】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倘若孩子要参加朗诵比赛,肯定选择朗读;

如果孩子要参加语文竞赛,要选择默读。

🍄【4】根据阅读的环境进行抉择

倘若环境清雅,可以默读;

倘若环境吵闹,朗读和默读都可以。默读锻炼静心能力,朗读,更容易入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学们,趁年轻,多读书吧!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孩子刚学识字的时候,主要还是朗读为主,这样我们才能及时的发现孩子有哪些字词不是很熟悉,可以及时给孩子解释或者纠正。

到了后期,孩子阅读速度比较快的时候,我建议以默读为主。家长只要在旁边自己读自己的书即可,孩子有疑问帮助ta解答一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或者是有价值的内容。

我们陪伴孩子阅读,一定要有侧重点,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策略:

1、识字为主

这个阶段最好是逐字大声朗读,这可以锻炼到孩子的识字能力,也可以锻炼到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会跳字,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有些字发音不对,这都是可以提醒孩子的地方。


2、理解

这个阶段主要是能够理解文字的意思,产生自己的疑问。我在跟孩子读一些故事的时候,经常会各自负责一个角色,轮流读。我们会试着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尽量能够从语气中表达出人物的感情。这会相对有趣,而且还能够加强孩子对内容的理解。

3、创造

阅读是一种输入,改编是一种输出。孩子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一定的改编。如果是章节型的故事,我们可以预测一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故事里面的人物的做法对吗?有没有其他更适合的做法呢?


4、对比和联系

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当天读到的内容和以前的某些内容做对比,这可以帮助孩子给各个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在孩子需要协助的阶段,我建议朗读为主;当孩子能够自主阅读的时候,默读为主,这就是我的建议。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首先为这位妈妈(或者爸爸)点赞,重视孩子读书,并且身体力行地和孩子一起读书,是关心孩子成长的好妈妈,假以时日,一定会看到读书带来的效果。



1.至于是默读还是朗读,首先要看读的什么书。

您和孩子一起阅读,估计您的孩子是小学生(至少能单独阅读了),小学生大部分读故事书,童话、历史故事,或者名人故事类的书。这类的书,以讲故事为主,默读比较好,因为孩子喜欢的是故事本身,默读能让他尽情沉浸在故事中。读过一本书之后,可以和他交流一下,里边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都可以讨论讨论,鼓励孩子多说,多给他赞赏和鼓励。

如果读诗歌或者优美的小散文,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读,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你一段他一段或者合诵,还可以偶尔配上音乐,这些都能激起孩子读书的兴趣。

当孩子读书的兴趣有了,慢慢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受益终身。



2.其次要照顾孩子的兴趣。

因为主要让孩子读书,所以,要多结合孩子的喜好,看他更喜欢什么方式,如果孩子更喜欢安安静静默读,就不要打扰他,让他默读好了;如果孩子喜欢和你一起朗读,喜欢边读边讨论,那就这样读,也是可以的。

我家孩子小时候就喜欢我给他读,我就天天给他读,后开慢慢地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看,我就让他自己看了。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各看各的的,有时候会讨论一下人物,不强迫不灌输,让他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不要因为读书的形式败坏了孩子读书的胃口,要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自由和快乐。



3.读书方法可以这样变化。

读书的形式很多,我们不要拘泥,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达到读书的目的就可以了。比如除了读书,还可以听书。

我们70后这一代人,小的时候,都听过评书,耳熟能详的评书有《三国演义》、《杨家将》、《明英烈》、《三侠五义》等等。听书的乐趣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爱读书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

当孩子读书读烦的时候,我们可以换换方法,比如听书或者看电视剧,所有名著都有音频,并且大部分都改编成了电视剧。女儿不爱读《水浒传》,我就让她看电视剧的《水浒传》,别提看得多开心了。



虽然不如看原著,但看了就比不看强,况且等她长大,不定哪个机缘,什么触动到她,她就会自己去找原著来看,如果完全不知道,那么被触动的机会也就不会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