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1910武威东关)

1

林则徐行走在武威驿路上,像掐了表一样,赶在八月十四日晚进了凉州城.第二天,就是中秋大节。他初七日早晨出的兰州西门,到了十四日晚进的凉州东关,整整行走了八天。明清时期,紧紧张张走八天,兰州——武威,木轮大车算是“特快”,两腿11号算是“快客”。不似今天,走高速或坐火车,也就三个多小时;过两年,高铁来了,就一个小时许。

历史时间,总在改写文化时间。

说雅致点,好听点,林则徐西走新疆惠远是“谪戍”,“谪”,古义是众口责骂。说难听些,其实就是“刺配”、“充发军”。烧红的铜模子,有阴刻的“囚”字,被御吏拿了,在犯人的额上“咝啦啦”一按,潦毛垢臭。一生的耻辱就留在躯体上了 。梁山上的人,额上多带“囚”疤,心里永远留下了自卑。所以,别人见了,为解尴尬,就一揖说:“好汉啊。”得进行心理的基本疏导。

林则徐为啥得到甘肃官场的抬举?他民族英雄的称号是后来人追加的,当时就是个背枷带镣的“罪臣”。他笔记中所记,同行者除了一干挑夫,还有公差几个,说白了就是押解人,他们才是一路上具有话语权者。根本不是夕阳西下,秋风古道,木轮车上昂首捋须的形象。二子一妾拿了自家的银子,雇买木轮车,跟随受罪。他的出行阵势,纯粹属自费。抬举他,因为他是闻名于世的官员书法家;抬举他,因为他有强大的翰林团体势力,有无数与他瓜葛紧密的原同事,这些人还在官位上,怠慢林大人,等于怠慢“翰林圈”、“官场朋友圈”。

比如,就近来叙,低他一 级的翰林院同学牛鉴,在八月还在两江总督任上,同英人谈判,路闻还在开炮海战。陕甘总督富呢扬啊,是老早就交结下的朋友;凉州提督长年,与他有多次履历重合处,明显属于婚丧嫁娶场上吃席贵宾。古浪陈世熔县长,又是他高考时的门生。每走一城,都是能找到几个“故交”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气派还在林大人的脖子上挺着。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牛家花园度假村)

何况他是大诗人,陇西一秘书长陈培德私离岗位,一路护送,攀个枝儿,口上说是向林大人学诗。其实呢,这个基层老滞官有算盘打。还真打对算盘了,两年后,林大人时来运转,在凉州接印,当了代理陕甘总督,陈秘书长的行情就大变了,涨官了。

兰州官场亦然。眼拙者,挤破门要留下林大人的墨宝,挂在家中夸耀;眼贼者,吃请后面的文章就多了。林则徐把这的一举一动都记在本子上了。兰州官员接待者:陕甘总督富大人,还有“司道程玉樵(德润)、王西舶(兆琛)、唐子方(树义)、云兰舫”,都是甘肃实权派。在唐树义的暗中主持下,他照单子写联或写斗方,“自辰至酉,手不停挥,而笔墨事仍未能了。”早七点写起,到晚七点了,单子上的润笔还没了结。这还不算,他临走时的初六日,真正要他留点有价值的“对联、扇面”的高官们就来了,写了四小时,才把“督、司、道”五品以上的官员的任务全完成了。“夜,复补书各处纸幅,终夕未寝。”看,又写了整整一夜,才把方方面面的人情都交代了。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1910,凉州乡村)

2

今天有朋友质问我:你说从武威到武南三十里,可是坐公交车11路,要走18公里,花一个半小时哩。我答,这是林大人亲笔所记,不但说了是三十里,而且发出了西行以来难得的轻松语气,说是“颇近”。再说了,清朝的驿路与现在的水泥路,就不是一回事。

不服?那你弃车步行!穿越一回清朝?

话说1842年八月十四日中午,大河驿吃完饭,林大人继续赶路。“饭后又行,经二十里、十三里、五里等墩。”这几笔是到凉州城才补写的。那时从大河驿到凉州东关,是望墩而行,有墩处就有堡,有集市。二十里堡、十三里堡、五里堡,这些地名现在还有。只不过,现在的五里堡、十三里堡都被圈进了城市的水泥圈了。

林大人一行看见东关的建筑物时,已经是黄昏时。现在的东关与那时的东关直接是两码事。林大人眼中的东关是凉州大城外孤立的一个小关厢,长宽各一二里吧,杨家坝河穿过关城南水洞,流向北水洞,关厢的中间有座大桥,跨河而建。从关厢东门入,过桥,两旁建有庙宇、逻铺、商肆、车马店。从关厢走一二里,才出关厢西门。走上几丈,是宽阔的东城护城河,蓄着水,搭一巨大的木质吊桥。过桥才算是进入了凉州城的东关。

二十四座高大的城门楼子。

现在市政府的地皮,就是林则徐第一站去的甘凉道衙门。

在东关门外,迎接林大人的是甘凉道道台官郭柏荫,林则徐的老乡啊。此人身世了不得!清代,在凉州当官者,身世最厉害者,武有状元郎牛凤山,文有中国神话“五子登科”的实现人郭柏荫。如果看官现在去福州旅游,导游一定会推荐去看一个“文曲聚会处,五子登科地”的好去处。正是凉州当官多年的郭大人的家。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3

八月十四日,戌时,两个福州人握了手,滴了些泪。凉州宾馆脏,郭大人就直接把林大人拽到了现在市政府的后院子,安置在道台大人的家里了。——当亲戚对待了。

郭柏荫的爷爷、爹爹那是大大的文人,对林则徐的少年成长作用很大。他的爹爹郭阶三,是嘉庆二十一年福建乡试的举人,当过几个城市的教育局长,在道光年间购买下了福州老衙门的一块地方,建了大宅。郭柏荫是二儿子,有一个哥哥郭柏心,有三个弟弟郭柏蔚、郭柏苍、郭柏芗。五弟兄读书非常厉害,个个成绩优异,郭阶三家里的娃全部高中秀才、全部高中举人,郭柏荫是厉害中的厉害,在道光十二年金榜题名,成了进士。四十出头,就当上了甘凉道台。

郭家孩子厉害,郭家老宅更是有名。是一个什么样的宅子呢?现在还保存的好好的。前后共三进,坐北朝南,四面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临街大门左右两侧为马头墙,设六扇门,中为门厅,左右两侧门房、轿房。石框门内天井、回廊,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厅堂宽敞,构架用粗大木柱、青石柱础。二进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三进为面阔五间双层书房。东墙外花厅三间排厅堂一座,假山、鱼池、花亭、大树等遗迹犹存。

再介绍一下这个郭道台,是自古以来凉州当官后,走到官场顶层的不二人物。当了道台后,考优等,然后一路上升,蹭蹭蹭,历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代理巡抚、广西巡抚、湖北巡抚。什么意思?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两任省委书记角色。更大的还在后头,同治年间,当到了湖广总督,坐镇武昌了,超一品,西南王。他光绪年间还活着,高寿老人,归乡后又当了好几年鳌峰书院的院长。

这人也给凉州人开了学气。虽是达官,却读书不辍,勤奋著作,是闻名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大学者。他写的大部头书,现在还能见到的有《天开图画楼文稿》《嘐嘐言》《续嘐嘐言》等,不得不令吾等肃然起敬。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郭柏荫故居)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郭柏荫故居)

4

正是凉州瓜果丰收季、牛羊秋肥时,林则徐大人在道台家精美的雕牙大床上歇息养身子,郭道台则亲率家小,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十四日夜,凉州官场集体到大十字百年稻香楼赴宴,欢迎林大人。十五日夜,月上中天,一城望月。林大人在凉州赏月,诗兴大发,写下了几首七律。具体细节,看官百度我的文章,可见内容。我不赘述了。

林则徐在日记中写道:

“ 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均住甘凉道署中。整行装,换雇大车,直至乌鲁木齐。”

八月二十二日,凉州崭新的大木轮车,送林大人登程。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1910,凉州官员标准照)

5

写到这里,还是要交代几行人不知道的干鲜历史。

还是郭柏荫。中国人现在羡慕一个“三坊七巷”的地方,在福州。这里就巴掌大点地方,却在晚清出了无数名人,提起来个个都吓人。郭柏荫的七条巷子的邻居们,不仅有林则徐,还有沈葆祯。不但有严复,还有冰心、林徽因、郁达夫等等,不论年代多远,基本都沾亲带故。

扎堆出名人的原因,是教育环境好哇。郭柏荫老汉当院长的鳌峰书院,那是赫赫有名,挑选的学生是福建最好的秀才,有清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教、学、研、编为经,以出当世名士为纬。只要是人才,在这里都能得到悉心培育,而无经济负担之忧。是郭柏荫等历任山长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三坊七巷”的人间传奇。

史记:1842年,林则徐眼中的武威,凉州道台太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