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下的东汉中年人——张仲景

今日,一篇名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朋友圈刷了屏幕,作者讲述了一他的岳父从得流感到去世的这段经历,作为北京的中产阶级,一场流感将他们的生活打回到解放前。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流感依然会夺取人的性命,那么生活在古代的人们又能如何面对呢?

流感下的东汉中年人——张仲景

“东汉末年是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这首歌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背景,连年战乱,千里荒野,百姓颠沛流离。比战争更可怕的是瘟疫,大战之后必有大疫,十室九空,民不聊生。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一个中年人,他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开创了中医学的诊疗方式,用他自己的力量改写了人类历史,在历史的天空下留下万丈光芒,下面是他的自白:

流感下的东汉中年人——张仲景

我叫张机,字仲景,南阳郡人

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员家族,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医术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希望能成为一个像扁鹊那样的人

断人生死,救人性命

名士何颙善于品评人才,他见到曹操曾说:"汉家将亡,安天下的必定是这个人啊。"

作为同乡,他对我说:你善于思考,深思熟虑,处事稳重,言不张狂,将来一定能成为名医

我一直将这话记在心里,而不断为之努力

我博采中医众方,勤求中医古训,刻苦专研,直到有一天师傅对我说,你已尽得我所学,医术之精不弱于我

我知道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可是这不是我的目标,我要成为扁鹊那样的人

流感下的东汉中年人——张仲景

后来我被推举为孝廉,进入官场

虽然厌倦,却也无奈

后来一步步做到了长沙太守的职位

当官的同时,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在这太守大堂之上,我依旧能行医看病,因为这是我的梦想

他们信任我,尊敬我

每次看到病人都能因为解除病痛而喜笑颜开,

我觉得这是上苍最好的奖励

流感下的东汉中年人——张仲景

战乱,又见战乱

我对于这样的时局感到深深的厌倦

虽为一方太守,我却没有能力改变这个局面

战争带来的不止有流民与荒芜

还有那猛如洪水的瘟疫,肆虐千里

十室九空,荒无人烟

我虽被人称为神医,可是面对瘟疫

我还是感觉无力

不到十年,我的家族,两百多人的大家族

死了三分之二,仅存几十人

多少次我都从梦中惊醒,多次我都自责到心痛

世间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

作为一个大夫,我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夺走生命

深深的挫败与无力

流感下的东汉中年人——张仲景

我难道就这样沉湎于自责与愧疚之中吗?不,我不能

我做官既然改变不了这世界,那我就做回我自己

用手中的针与中药,来改变这个让人绝望的世间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总结,一次次的结合经典

我发现了一类外感热病,我把它称之为

伤寒,那个夺走了我许多亲人性命的凶手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指导,我从六经辨证阐述了伤寒等其他疾病的发展机制与治疗

建安200年,我写成了一本中医医书,叫《伤寒杂病论》

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

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流感下的东汉中年人——张仲景

中医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宝藏

PS:①古代的伤寒与现在的流感有颇多相似之处,也有中医医家认为流感当属于温病。

②伤寒论首创中医外感病六经辨证体系为后世垂范,通篇所论寒温并用治法,燮和阴阳,针对性强,不良反应小,既攻邪,又不伤正;既分发挥药物的有效作用,又使其不致太过,可起到并行不悖,相反相成之效。这对于现代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临床指导意义

③下面是一些网友的回答

流感下的东汉中年人——张仲景

流感下的东汉中年人——张仲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