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诸葛亮躬耕地——“南阳”所谓诸葛亮遗迹没有一个在宛城

南阳卧龙岗为证明自已是躬耕地,收罗了许多清代关于南阳有诸葛亮遗迹的记载作为证据。

历史中的诸葛亮躬耕地——“南阳”所谓诸葛亮遗迹没有一个在宛城

  • 我们来看看南阳卧龙岗说提供了哪些诸葛亮在“南阳”的活动遗迹!

1、《中州杂俎》记载,诸葛亮“又尝居叶县之平山下,现存隋开皇二年断石幢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在高阳华里。’今山下少西有诸葛庙,东金鸡冢,疑冢即孔明父祖葬处.盖孔明琅琊避地而西,自其父祖已然,其居南阳则自孔明始也。此断石幢既为隋时物,则去三国时未远,言必得其真,故而书之。”

据《叶县志.陵墓》称:“开皇断石幢系明代叶县县令牛凤在《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石碑中所记”。今平顶山卫东区妇幼保健站有诸葛庙遗址,东有诸葛庙街,《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的石碑,竖立在妇幼保健站院内,至今保存完好。`

这里提到的“隋开皇二年断石幢”在叶县,今天在平顶山市,不在今天南阳,更不在宛城。叶县在东汉属南阳郡。

2、清朝末年,南阳方城拐河镇群众,在沣河淤沙中发现一块晋代诗画石,上半部刻有《诸葛武侯躬耕歌》,下半部刻有诸葛亮画像。该诗画石现保存在拐河镇高中院内。

首先,这块碑是伪造的假货。详见《历史上的躬耕地─卧龙岗躬耕地证据“诸葛武侯躬耕歌碑”是假货!》。但是就这样一块假碑他也和宛城无关。它在方城,东汉属堵阳县,属南阳郡。

3、《唐河县志。地舆志古迹》记载:“诸葛庄在县西四十余里,位于桐寨铺西,清乾隆五十二年,犁地得石碣,有‘诸葛庄’三字,相传武侯曾置庄田于此“桐寨铺《乡地名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诸葛庄位于桐寨铺西南三公里,在曲岗村北350米处。原系诸葛亮在此置买的庄田,早已不存,现仅留遗址,地势较别处高,有砖块瓦砾。1937年,冯岗村民在此‘挖出大缸一只,传说尚有水井一眼。”

诸葛庄在唐河县。唐河在东汉属湖阳县也不属宛城,属南阳郡。

4、清代汪介人著《中州杂俎》载:“诸葛亮本琅琊人,徙于顺之阳之石峡口,结庐而隐,寻徙入南阳之卧龙岗。今裕州石峡口(今方城县小史店)有小茅庵,唐时石记犹存。又尝寓居于新野之野白岗,庄宅基址今为玉皇庙,古井尚在。

根据这则记载可知,清代方城有诸葛亮小茅庵遗迹,新野有诸葛亮野白岗庄宅基址。上述遗迹一在方城,一在新野,都不在宛城,而都在东汉南阳郡。

5、而所谓《益部谈资》记载:“先主寓荆洲,从南阳大姓晁氏贷款千万,以为军需,诸葛亮担保,券至宋犹存。”《诸葛氏谱》记载:“亮为弟均,取南阳林氏女为妇,期年,生子名望。” 《诸葛氏祖碑文》》载:“我葛氏家琅琊,迁于南阳,食禄为诸,以官为姓。”《琅琊郡全裔堂诸葛氏宗谱》称:“亮生于琅琊,迁居南阳,官于西蜀。”该宗谱还:“诸葛亮次孙诸葛京次子(诸葛)冲携眷复归故里,又还琅琊。”等等。

这里的“南阳”显然都是指郡望——南阳郡。同样也无法得出诸葛亮与宛城的任何联系。

  • 本人引用以上南阳卧龙岗方面提供的证据,并不代表我承认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是从这些清代发现的所谓史料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哪怕是南阳方面提供的证据也没有
    一个所谓诸葛亮遗迹在宛城,都在宛城以外的东汉南阳郡其它地域。
  • 这恰恰证明,诸葛亮根本没有到过宛城,所以到了清代甚至连个传说的故事都编不出来。
历史中的诸葛亮躬耕地——“南阳”所谓诸葛亮遗迹没有一个在宛城


因此,这些在清代发掘出来的所谓诸葛亮在南阳活动的遗迹,恰恰否定了南阳卧龙岗是躬耕地的可能性。因为没有任何一个遗迹在宛城,没有任何一个史料表明诸葛亮曾到过宛城!而所谓卧龙岗草庐只是明代才出现于史书的赝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