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越為何能成"八王之亂"的最後贏家?

白船


(晉武帝司馬炎)

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東海王司馬越雖然笑到了最後,但也沒能笑多久。八王之亂將天下搞的民不聊生,並引狼入室,糾集匈奴等兵入中原作戰。匈奴人劉淵稱帝,司馬越率西晉最後的主力軍隊北伐,病死軍中,大軍被石勒殲滅。隨後,匈奴人相繼攻克洛陽和長安。

如果勉強說八王之亂的最後贏家,就是匈奴人劉淵和羯族人石勒,還有南渡的晉元帝司馬睿。沒有八王之亂,劉淵、石勒、司馬睿都不可能當上皇帝。

(八王之亂人物關係)

有幾位悟空問答的網友將八王之亂的經過講述得非常清晰了。

我這裡主要講講導致八王之亂的西晉體制的弊端。

西晉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政治人才選拔機制,仍然是封建殘餘的宗室豪族血統繼承及九品官人法。

中國的皇權官僚體制,一直到隋朝出現科舉制,到宋朝完善科舉制,才奠定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政治人才選拔機制。

1:西晉在權力分配機制上進退失據,外戚、內宮、親王相繼作亂,只是亂得太狠了,宦官們都沒來得及作亂,西晉就滅亡了。

從西漢的霍光開始,一直到西晉,外戚擅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政治頑疾。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搞的天下大亂。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的鬥爭,搞的政權奄奄一息。

秦始皇建立了皇權至上的郡縣制大一統制度,採用的人才選拔機制仍然是軍功授勳和法吏升遷制。這套機制適合耕戰為核心的戰爭時期,不適合和平時期。

軍功和法吏把六國的人才全部排除在上升管道之外。六國人才不能當秦軍的將領,也難以通過學習秦朝小篆和繁瑣的秦律像蝸牛一樣升遷。

所以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六國人全都開始造反。

西漢建立後,採用軍功貴族和察舉徵辟制。

察舉制,其實是一種推薦素質人才的一種手段,二千石的官都有推薦權。一開始的二千石,大都是軍功貴族。察舉,主要是舉孝廉,這個人孝順、廉潔,就可以推薦。孝順、廉潔都是一個主觀標準,發展到最後,二千石的大吏推薦的都是自己人脈關係網中的人。

徵辟就更直接了,大吏們可以直接任命自己的手下官員。

察舉徵辟制,造就了西漢末年的豪族大吏。

西漢中後期,其實是皇帝和豪族官吏共同統治。

東漢建立後,外戚擅權的現象更加嚴重,主要的原因仍然是豪族政治。

光武帝劉秀之所以能順利當上皇帝,是因為有一大批豪族接受他的盟主地位。劉秀也拉攏這些豪族,給他們種種優惠政策,讓後代皇帝與豪族通婚。

豪族政治加上政治婚姻,導致外戚的勢力在東漢繼續膨脹。

三國曹魏建立了九品官人法,實際是皇權對豪族的進一步控制和妥協的產物。通過九品官人法,曹魏細化了對豪族的分類管理,對上等豪族進一步妥協,對中下等豪族進一步控制。

一句話,分化瓦解。

九品官人法實際上強化了上等豪族的勢力。

比如司馬氏一族,就是通過九品官人法不斷擴充權力,最終篡奪了曹魏的政權。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為大將軍,就是九品官人法的具體表現。老子是什麼官,兒子最終也會當什麼官。

司馬氏一家得權不正,也需要一些忠誠的豪族支持,比如司馬炎皇后的父親楊駿,司馬衷皇后賈南風的家族。

上樑不正下樑歪。

這些外戚豪族在皇帝闇弱或皇后垂簾聽政時,就會野心膨脹,將西晉推向滅亡之路。

西漢初年的七國之亂,表明不但外姓王靠不住,就連同姓王也靠不住。春秋時期的同姓諸侯還不是鬥得你死我活。

曹魏的曹丕,很警惕宗室謀亂,如果不是《七步詩》,就差一點把自己親弟弟曹植害死。曹丕一直壓制著宗室親王,讓他們不能獲得一點實際權力。

因此,司馬氏一家來奪曹魏的天下時,曹魏的宗室親王一點反應也沒有,沒實力啊!

司馬炎當了西晉皇帝后,也怕手下的大臣篡權奪位,就大力分封有實力的宗室親王。

西晉八王之亂前,一共分封了二十七個同姓親王,各鎮一方要地,控制各州郡的兵馬。

司馬炎的內心一陣獰笑:天下要鎮,全部是我兒子們、侄子們、孫子們控制,應該不會再出現第二個曹操、第二個司馬懿了吧!?

確實沒有出現第二個曹操,因為司馬家族內部自相殘殺起來了。

這就是八王之亂。

(八王封地)

2:八王之亂的經過

司馬炎的悲劇是立了一個傻兒子晉惠帝司馬衷當皇帝,晉惠帝司馬衷就是那個天下饑荒時“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司馬炎本人並不傻,他看到嫡長孫司馬遹非常聰明,傻兒子雖然笨,但等兒子死了,聰明孫子就會當皇帝,也不錯啊。

晉武帝司馬炎一直把孫子司馬遹帶在身邊。一次夜裡宮中失火,司馬炎藉著火光登樓觀望,五歲的司馬遹卻把爺爺拉到暗處說:

“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

五歲的小兒竟然知道讓皇帝躲避不測之禍,司馬炎當然大為驚奇了。

晉武帝司馬炎的兩任皇后都是楊氏,司馬炎死後,外戚楊駿與其弟楊珧、楊濟權傾天下。

(楊駿)

晉惠帝皇后賈南風的權力慾也是無比驚人,她秘密聯絡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進京城清君側。

西晉的親王都帶兵。

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很輕鬆地進京誅殺了楊駿一族,連帶把皇太后楊芷也廢了,囚禁在金墉城並餓死她。

(八王之亂的譜系圖)


賈南風翻雲覆雨。

她先是設計讓司馬亮、衛瓘掌權,把立功的司馬瑋晾在一邊,又寫一份假詔書給司馬瑋讓他誅殺司馬亮、衛瓘。

司馬瑋把事辦完後,賈南風又說司馬瑋偽造詔書,把司馬瑋也宰了。

賈皇后權術大,把兩個親王、兩個大臣全害死了。

賈南風掌管了天下,八年還算太平。

但賈南風自己作死,想害死太子司馬遹,因為她是後媽,司馬遹的親媽是屠夫之女。

賈南風騙太子司馬遹喝醉了酒,用司馬遹的筆跡偽造了一份逼晉惠帝讓位之文。

據此,賈南風廢掉並最終殺掉了太子司馬遹。

趙王司馬倫和齊王司馬冏矯詔進宮,殺掉了賈南風,並把名臣張華也殺掉。

趙王司馬倫自己當上了皇帝。

許昌的齊王司馬冏、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聯合起兵,殺掉了趙王司馬倫,迎晉惠帝司馬衷復位。

齊王司馬冏又想獨霸政權。

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心懷不滿,又聯合長沙王司馬乂,誅殺了司馬冏。

長沙王司馬乂又想雄霸天下。

司馬顒、司馬穎聯軍二十七萬討伐司馬乂,雙方兩敗俱傷,誰也沒吃掉誰。

這時,第八王出現了。

司空東海王司馬越勾結禁軍將司馬乂抓獲,送到司馬顒處,司馬乂被架在火堆上燒烤而死。

司馬穎和司馬越又打起來了。

司馬越處於下風,司馬越的弟弟司馬騰引烏丸、羯兵助戰。

司馬顒也趁勢要漁翁得利,向司馬越挑戰,但打不過胡人騎兵。

敗將司馬穎和司馬顒又聯合起來,派手下的匈奴人劉淵引匈奴兵助戰。

劉淵回去後,自立為漢國皇帝。

司馬穎和司馬顒相繼被害死。

八王只剩下了東海王司馬越。

(八王之亂末期形勢圖)

匈奴人勢力已坐大,司馬越在北伐途中病死。

隨後,西晉滅亡。


沂藍書院趙月光


八王之亂這段歷史很亂,我嘗試給它講清楚了,諸位看完也就知道,所謂最後的贏家其實並無多大意義。以下是正文。


公元290年5月16日,晉武帝司馬炎撒手人寰。

在司馬氏的治理下,西晉初年即有盛世之相。“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均平,人鹹安其業而樂其事”,國家上上下下富得流油,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太康之治”。

而政治上,在進一步革新、完善制度之餘,司馬炎大行分封:二十七個同姓親王各鎮一方,同時國內州郡之兵馬悉數被裁撤。靠著世族大家的力量登·上·帝·位的司馬氏,此時再也不用擔心外姓專權、魏晉禪代之劇重演。

雖然四海承平如此,但隨著最·高·統·治·者的離去,晉朝的命運陡增變數。

因為新·皇帝,是個傻子。

1.

晉惠帝司馬衷,司馬炎的次子,其母為武元皇后楊豔。由於其兄司馬軌早夭,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嫡出的司馬衷便毫無爭議地成為第一皇位繼·承·人。

然而,若從“立儲以賢”的角度來看,這爭議可就大了。早在司馬衷做太子的時候,朝廷上上下下就都知道這傢伙沒什麼帝王之才,就連他老爸也對他表示懷疑。

▲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

而司馬衷繼·位之後的事蹟,更是與段子無異。有次司馬衷去華林園遊逛,聽到蛤蟆叫聲,腦洞大開問左右說:

“此鳴者為官乎,私乎?”

這是公家的蛤蟆?還是私人的蛤蟆?

在場的人聽了無不懵逼。有個人機智地回答說:

“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在公田裡的就是公家的,在私田裡就算私人的。

後來天下大亂,百姓多餓死。見此場景,司馬衷又說了句曠世名言:

“何不食肉糜?”

啊,餓死人了?那饑民不是正好有肉粥喝了嗎?

一千多年後,明武宗正德年間,浙江錢塘發生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刀刀致命,錢塘縣令斷此人系自殺身亡。案情上報後,刑部駁回勒令杭州府重審,而重審的結果仍然是自殺。於是案情再次被上報,到了皇帝那裡。明武宗朱厚照了解案情之後便勃然大怒:

“豈有身中五刀自斃者?欲將朕比晉惠乎?”

自殺要如此捅自己五刀嗎?當朕傻嗎?

“晉惠”已然成了“傻皇帝”的代名詞。

2. 駿

皇帝痴傻如此,自然就很容易被身邊的人掌控。最先把手伸向權力的,是皇帝的母族,外戚楊氏。

司馬衷15歲的時候,他的生母武元皇后楊豔就撒手人寰了,年僅37歲。臨終前的楊豔對自己的痴兒很是放心不下,生怕自己走後說不定哪天,多情好色的晉武帝另立皇后,痴兒的儲君之位便就此不保。於是楊豔便枕在晉武帝的膝上請求說:

“叔父駿女男胤有德色,願陛下以備六宮。”

叔父楊駿的女兒德貌兼備,希望陛下選她來備六宮。

晉武帝流著眼淚答應了她。兩年後便立楊豔的堂妹、楊駿之女楊芷為皇后,即武悼皇后。

楊芷立後,楊氏家族更加飛黃騰達。而晉武帝在位晚期,由於天下太平,無事可憂,於是晉武帝也變得“不復留心萬機,惟耽酒色始寵後黨”。雖然有大臣對晉武帝說楊駿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但終不被採納。

藉著晉武帝的專寵,楊駿與其弟楊珧楊濟,勢傾天下,時人有“三楊”之號。

晉武帝病重時,楊駿趁著“親侍左右”的機會,“改易公卿,樹其心腹”。晉武帝發現楊駿“所用者非”,這才有所醒悟,下詔讓以汝南王司馬亮入朝輔政。

然而楊駿害怕失寵,從從中書監那裡“借”了詔書來看,看完便把詔書“藏”了起來。任憑中書監怎麼要,楊駿都不給。武悼皇后於是向晉武帝奏請以楊駿輔佐新君。在看了臣下擬好的遺詔後,晉武帝一言不發,知道事情已經不可挽回,無奈點了頭。

▲ 楊駿

楊駿此人雖然沒什麼威望,沒什麼器量,也沒什麼能耐,但權力慾卻非常強。

司馬衷一繼位,楊駿即升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統攝朝政,總領百官。為了收買人心,不惜大肆封賞。卻又“不納良言,遍樹親黨,疏遠宗室。”

針對這種情況,他的朋友勸誡道:

“你現在是外戚之身,卻行伊尹、霍光之事,輔佐傻皇帝,必須要效法古人至公至誠謙順之道。從來沒有外姓專政而得善終的。

現在海內盡是司馬氏藩王,宗室的力量如此強大,你卻不給他們參政的機會,‘內懷猜忌,外樹私暱’。如此很快就要大禍臨頭了。”

但楊駿卻當耳旁風。完全不把二十多個宗室親王放眼裡。

然而,還沒等司馬氏藩王動手,有人就給楊駿做了局。

3. 風

晉惠帝司馬衷之所以留名青史,除了因為他的痴他的傻,還有他的皇后給他增光添彩。

賈南風,曹魏名臣賈逵的孫女,晉朝開國元老賈充之女。她和司馬衷的這門親事,最初是非常不受公公晉武帝待見的。

當時晉武帝中意的是衛瓘家的女兒,而武元皇后楊豔則受了賈充妻子郭氏的賄賂,在晉武帝面前推極力薦賈充之女。這時候晉武帝就說了:

“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

話都說這份上了,這親事要成那得多離譜。

然而武元皇后堅持推薦,而大臣也有人進言說賈氏之女“賢”,最後晉武帝架不住勸,就給自己的傻兒子訂了這門親事。

之後的事情跟所預期的差不太多,畢竟這賈南風是名門之後,爺爺和爸爸都那麼聰明,到她這,智商自然低不到哪裡去。

史載在司馬衷當太子的時候,晉武帝經常懷疑太子不聰明,覺得他難當大任,有朝臣也進言說“太子不慧”。於是晉武帝便召集東宮屬員宴飲,並出了題目讓司馬衷作答。

啥?要考試?太子妃賈南風得知消息後可是嚇得不輕。知道這傻太子肯定答不上來,所以沒辦法,賈南風“急中生智”:找人代答。

槍手把答案寫好了,其文各種引經據典,文采飛揚。眼尖的人看出破綻來了,跟賈南風說道:

“這太子又不讀書,你答案裡那麼多典故,不是一下子就露餡了嗎?還不如直白了說。”

賈南風聽後大喜,便讓這人重新用大白話作答。晉武帝看了之後,“甚悅”

賈南風不僅有心機,還是出了名的狠心妒婦。史載:

“性酷虐,嘗手殺數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

司馬衷的小妾懷孕,便以戟打之,以致流產。

晉武帝聞之大怒,想廢了她。有大臣勸道:

“賈妃年少,妒是婦人之情耳,長自當差。願陛下察之。”

後來楊珧也替賈南風說話:

“陛下忘賈公閭耶?”

就算不喜歡這兒媳,好歹給她爹她爺爺一個面子吧。

由此賈南風才得不廢。

▲ 賈南風

性格殘忍,有心機,善妒,這一系列性格特質背後的本源,是賈南風的權力慾:

現在的她身為太子妃,未來便是皇后。而皇帝是又是個傻子。如此天下,不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嗎?

4. 亮

雖然楊駿也知道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不是省油的燈,處處對其提防限制,並任命親信掌控禁軍,但在楊駿專權於朝,得罪皇親之時,一張大網早已不知不覺地佈下。

鑑於朝中四下多為楊駿所把持,為了扳倒楊駿,賈南風只得打親王們的主意。先前因楊駿矯詔,錯失輔政之機的汝南王司馬亮進入了賈南風的視線。

公元291年,賈南風密令司馬亮興兵討楊。司馬亮聞之曰:

“駿之兇暴,死亡無日,不足憂也。”

另外,楚王司馬瑋也收到了賈南風的密詔,也上表請求入朝。楊駿雖然素來忌憚司馬瑋,可生性懦弱的他面對司馬瑋的“請求”卻不敢拒絕。

於是司馬亮、司馬瑋兩個親王便進了京城。形勢對楊駿而言,急轉直下。

▲ 八王之亂中主要的幾個王的分封情況

楊駿的下屬向他進言,勸他燒雲龍門,向賈南風示威,並興兵先下手為強,懲辦宮中“奸人”。以此扭轉局勢。然而楊駿“素怯懦,不決”,並說:

“魏明帝造此大功(雲龍門),奈何燒之!”

出於這樣一顆愛惜古建築的心,楊駿終無所行動。

而當司馬瑋等人率軍圍攻楊駿府邸時,楊駿已無處藏身。一代權臣就這樣被亂兵殺死在馬廄裡了。武悼皇后楊芷亦被廢,囚於金墉城,凍餓而亡。

在株連數千人,剷除了楊駿的黨羽之後,根據晉惠帝的詔令,司馬亮與老臣衛瓘分掌大權。明眼人應該很容易就看出來,這自然不可能是傻傻的晉惠帝自己的主意,必是賈南風在後面翻雲覆雨。

對誅滅楊氏之功臣為何如此處置,賈南風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很快,司馬亮就給出了答案。

事實證明,當初晉武帝病重時,選擇的輔佐新君之臣,無論是楊駿,還是司馬亮,論政治手腕,都是非常差勁的貨。

楊駿伏誅後,司馬亮掌權,而另一個參與其事的實力派司馬瑋卻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這本就是一顆定時炸彈。而司馬亮卻忌憚司馬瑋的功勳和威名,竟然迫不及待地要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削奪司馬瑋的兵權。司馬瑋聞之,大驚。而賈南風則心中暗喜。

一道司馬衷的密詔,下到了司馬瑋的手中。司馬瑋據此興兵,圍殺司馬亮、衛瓘等人。而就在殺死司馬亮的第二天,又一道皇帝的詔令發了下來,這次卻是向司馬瑋的部下宣佈司馬瑋偽造詔令,殺害司馬亮、衛瓘。司馬瑋的部下聞之皆散,司馬瑋就此被擒殺。

就這樣,楊駿、衛瓘等老臣不在了,兩個親王也做了陪葬。

天下,是賈南風的了。

5. 遹

八王之亂,起自公元291年,終於公元306年。然而這十六年間,並非年年動亂。在公元291年,誅殺楊駿、衛瓘、司馬亮、司馬瑋,前前後後只用了三個月。之後的八年,賈南風大權獨攬。

在這段時間裡,史家給出的評價是海內晏然”“朝野寧靜”。賈南風雖如其他外戚一般擢拔宗族,卻也能選賢任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不論寒門還是高門,皆得任用。以致這八年,在名臣張華

等人的輔佐下,短命的西晉王朝又渡過了一段穩定的時期。

然而造化弄人,最後打破這種穩定的,還是賈南風,是她的善妒的性格,是她膨脹到無以復加的權力慾。

傻皇帝司馬衷,只有一個兒子,名叫司馬遹[yù]。

司馬遹的生母,出身低微。為了躲避賈南風的妒害,其母回到晉武帝皇宮,這生下孩子。於是司馬遹出生之後就一直長在宮中。而對此,時為太子的司馬衷居然毫不知情,直到有一次進宮上朝,才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兒子。

司馬遹小的時候,一直養在他的爺爺晉武帝身邊,也非常討人喜歡。司馬遹五歲的時候,宮中失火,晉武帝登樓觀望,司馬遹卻拽著爺爺的衣角,輕輕地把他拽到暗處。晉武帝問其原因,司馬遹回答說:

“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

宮中失火,非常時刻,身為人君不可以被火光照到,以避險。

武帝甚奇之。

一次,司馬遹跟著晉武帝視察豬圈,對晉武帝說:

“豕甚肥,何不殺以享士,而使久費五穀?”

豬都這麼胖了,為什麼不殺了犒賞臣下,還讓這豬在此浪費糧食?

晉武帝深為嘉許,於是就把豬殺了。

在晉武帝眼裡,這個小皇孫有宣帝司馬懿遺風,對自己的大臣說:“此兒當興我家。”

史家也普遍認為,晉武帝沒有改換皇儲,堅持立傻兒司馬衷為太子,除了長幼嫡庶的考慮,也有這“好聖孫”的因素。

然而等到“好聖孫”長大了,事情卻起變化了。

雖然少時有美名,但跟司馬衷一樣,年紀稍長得司馬遹也不好學,每天只顧嬉戲玩鬧。不僅玩,還玩得很花:

史載司馬遹竟然在宮中開市場了……讓人殺牲賣酒,他親手稱重,從不缺斤短兩。由於其生母是屠戶之女,因此他也特別喜歡賣肉。又讓西園賣葵菜、藍子、雞、面等,賺錢牟利。

如果只是玩鬧也就算了,司馬遹跟自己的“後媽”賈南風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僵。

賈南風本就忌憚身為太子的司馬遹長成之後,會分自己的權力,遑論以後君主更替,新君繼·位會不會像當初自己對楊氏一族一樣斬盡殺絕。而太子在賈南風面前也很是跋扈,幾次對人揚言以後要清算賈氏。

於是隨著司馬遹年紀漸長,賈南風對他的憂慮也日日漸長。

一個驚天的陰謀布了下來。

▲ 晉都洛陽。“政治監獄”金墉城位於洛陽城東

6. 倫

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的第九子。論輩分,他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是晉惠帝司馬衷的叔爺爺,是司馬遹的祖叔爺爺。此時的他正擔任太子太傅,是司馬遹的老師。

一直以來,司馬倫對賈南風與司馬遹之間的爭鬥,看得都很清楚。雖說是太子太傅,東宮的人,但司馬倫很明白,此時帝國的掌權者,唯賈南風而已。因此對賈南風,司馬倫一直是諂媚逢迎。

而賈南風對司馬遹,也終於到了不可再忍的時候。

公元299年,賈南風騙太子司馬遹進宮,誘至別室,以酒灌之,司馬遹大醉。然後趁司馬遹醉酒讓他抄寫一份要其父、白痴皇帝司馬衷退位的文章。但因為司馬遹醉得太厲害,只寫了一般就醉得不省人事,剩下一半,賈南風只得找人代筆,仿照司馬遹的筆跡抄完。

此文呈給司馬衷之後,傻皇帝大怒,下詔將太子廢黜,囚禁於金墉城。

雖然張華等大臣力勸,但太子只是被廢,顯然不能讓賈南風滿意:得讓太子死了,賈南風才會放心。

另一方面,司馬倫在太子被廢后,曾一度想與東宮屬員一起,謀廢賈南風,讓太子復位,然而幕僚孫秀的一番話,卻讓司馬倫改變了主意。孫秀說道:

“今國無嫡嗣,社稷將危,大臣將起大事……

明公素事賈后,時議皆以公為賈氏之黨。今雖欲建大功於太子,太子含宿怒,必不加賞於明公矣。當謂逼百姓之望,翻覆以免罪耳。此乃所以速禍也。

今且緩其事,賈后必害太子,然後廢后,為太子報仇,亦足以立功,豈徒免禍而已。”

傻皇帝就一個兒子,現在太子廢了,國家後繼無人,社稷將傾。明公一直與賈南風親善,現在人都把你當做賈南風的黨羽。明公想建功於太子,但太子對明公宿怒已久,一定不會加賞,反而會加害。如今之計,不如暫緩一步,等賈南風殺了太子,我們再廢后為太子報仇。

這樣既可以立功,又可以免禍。

司馬倫聞之,便堅定不移地開始鼓動賈南風謀害太子。

▲ 司馬倫。此人對西晉之害,遠甚於賈后。

不久,賈南風果然於金墉城殺了廢太子司馬遹。司馬倫等人於是立即偽造晉惠帝的詔書,派齊王司馬冏[jiǒng]進宮收捕賈南風,廢為庶人,並大肆捕殺後黨。

在被押出宮殿時,賈南風隱約看到了傻皇帝司馬衷的身影,打呼道:

“陛下有婦,使人廢之,亦行自廢!”

你讓人廢了你的皇后,無異於讓人廢了自己啊!

司馬倫將賈南風囚於金墉城,下偽詔賜喝金屑酒。

一代妖后的人生就此謝幕。

7. 亂

賈南風謝幕了,真正的八王之亂的帷幕卻剛剛拉開。

皇帝是傻子,皇太子被廢殺,皇后又被廢殺了,而之前太后一族也已被殺乾淨:中樞皇權轟然崩塌,一時間沒有了絕對的權力統領全國。

原來被賈南風壓制的各個宗室親王,這下都躍躍欲試,都想在這亂局之中分一杯羹,試試自己有沒有皇帝運。

為首的便是趙王司馬倫。

在廢后不久,司馬倫便大殺特殺,許多有功有能之臣,如張華等,皆被殺盡。

清理完各路障礙後,司馬倫迫不及待地將手伸向了皇冠。他強逼晉惠帝司馬衷退位,囚於金墉城,尊為太上皇。

就這樣,司馬衷成為史上第一個既當過皇帝又當過太上皇的人。可憐的他,不僅在皇帝圈裡面,傻的程度位列前茅,在太上皇圈裡,還是他獨霸傻帽頭名。

司馬倫當皇帝了,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yì]、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óng]、東海王司馬越等等能不能當皇帝呢?反正就是比誰的膀子粗唄。別忘了,當初晉武帝可是封了二十七個王啊!至高的權力面前,誰不垂涎?

自此天下大亂。

經過一通混戰,七年後,所謂“八王之亂”,終於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利告終,然而晉朝的天下,也就此歇菜了。華夏迎來了一個更大慘局:

五胡亂華開始了。


最愛歷史


八王之亂沒有最後贏家。一個皇帝被匈奴人俘虜並虐殺,朝廷被人給一鍋端的王朝,何來的勝利者可言?



一、八王之亂的起因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老祖宗的兵變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只要對統治者不滿意,是可以兵變的。

公元254年,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老祖宗的行為又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只要看小皇帝不爽了,是可以廢黜的。

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掉魏帝曹髦。老祖宗殺戮再次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對不服的人就要殺掉,皇帝也不例外。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掉魏帝曹奐。小祖宗的登基繼位給了所有人一個啟示——只要拳頭夠硬實,誰都能當皇帝。

公元266年,司馬炎分封二十七個王,這些王以郡為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並且,各諸侯王還可以有數目不等的軍隊。

雖然說,司馬炎分封諸侯王的本意很好,是為了讓諸侯王領兵制約大士族。但就實際結果來說,卻導致了諸侯王擁兵自重,使諸侯王變成了事實上的軍閥。

結果這一下,諸侯王起兵造反的硬件和軟件算是全具備了。

從硬件上說,諸侯王手上有兵,具備了造反的實力。從軟件上說,老祖宗早有示範,不滿意可以造反,皇帝是可以廢殺的,實力夠硬還可以稱帝。既然祖宗都可以這麼幹,那麼我為什麼就不能這麼幹?

當然了,硬件軟件全齊活,不代表諸侯王就一定能造反。因為只要皇帝不昏庸,拍死個把造反的諸侯王根本不是難事。但是,問題壞就壞在了皇帝這一點上。

晉武帝司馬炎明知道兒子司馬衷是傻子,卻還是要傳位給他。於是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壞的影響——傻子都能當皇帝,我們智商正常的人為什麼不行?

於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這八位諸侯王就開幹了。(參與八王之亂的諸侯王不止這八個王爺,但這八王是主要參與者,也就是核心人物)


二、司馬倫、司馬瑋被誅殺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他在嚥氣之前,他的老岳父楊駿懼怕失勢,就修改了司馬炎的遺詔,讓半死不活的司馬炎默許他一個人輔佐司馬衷。由於司馬衷是傻子,所以國家大權全掌握在楊駿一人之手。

楊駿獨攬大權後,汝南王司馬亮害怕楊駿要害他,便逃亡許昌。司馬亮這一跑,更是讓楊駿囂張跋扈。他輔政時期,凡有詔令,晉惠帝過目後還要交於他,然後由他直接下發執行。一時間,楊駿儼然變成了西晉王朝的真皇帝。

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對楊駿獨攬政權的行為非常不滿,她便派人與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秘密聯絡,要他們帶兵進京,討伐楊駿。結果,楊駿就被殺了。

賈南風聯合二王誅殺楊駿後,朝政大權由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元老大臣衛瓘三人共同執掌。賈南風的親戚也擔任了一些要職,在朝中有一些勢力。

但未能獨攬大權,這讓賈南風極為不滿。於是在誅殺楊駿後不久,她又以晉惠帝的名義下密詔給楚王司馬瑋,讓他殺了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然後再讓他一個人輔政。楚王司馬瑋為人比較實在,聖旨讓他殺,他也就殺了司馬亮和衛瓘。

結果,等他殺了司馬亮和衛瓘後,賈南風卻翻臉不認賬,派人造謠,說他偽造手詔,故意殺害朝廷重臣。司馬瑋的部下聽到謠言後嚇得不輕,丟下武器就跑路了。於是司馬瑋也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變成了光桿司令,被賈南風派人活捉。

過後,賈南風以司馬瑋偽造手詔,惡意害死司馬亮、衛瓘為名,將其處死。

至此,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結束。朝政大權被賈南風掌控,她的親戚黨羽,比如她的族兄賈模、內侄賈謐、母舅郭彰等人,很多都被委以重任。司馬氏的江山,就這麼被賈南風給操控了。


三、賈南風、司馬倫被誅殺

賈南風獨攬大權後,掌權了八年,社會比較平靜,諸侯王們都不怎麼敢造次。(八王之亂前後二十年,並不是一直都在亂戰,中間有一段平和期)

假如說,賈南風要是有個兒子,八王之亂到這裡可能就結束了,不會有後來的事。但是偏偏就這麼巧,賈南風沒有兒子,並且當時的太子司馬遹跟她還不和。她為了保證自己將來能當上皇太后,就設毒計害死了太子司馬遹。

結果這一下,趙王司馬倫高興了。因為趙王司馬倫早就看賈南風不爽,並且他也想當一把皇帝過過癮。於是,他就在賈南風毒死太子司馬遹後,也學賈南風一樣,偽造晉惠帝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殺掉賈南風,並誅滅了賈氏一黨。

事後,司馬倫偽造詔書自封相國,掌握了朝政大權。又過了幾個月,司馬倫廢黜惠帝自立為帝,將惠帝軟禁於金墉城。

由於司馬倫一黨道德低下,無治國能力,黨羽之間又勾心鬥角,在政治上並無建樹,因此司馬倫稱帝后,天下徹底大亂。

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聯合起兵討伐司馬倫。

司馬倫興兵反擊,與三王混戰,死者近十萬多人,但最終戰敗,被三王殺掉。至此,司馬倫一黨被消滅。



四、司馬囧、司馬乂被誅殺

司馬倫被誅殺後,三王當中勢力最大齊王司馬冏迎接惠帝司馬衷復位,並由他出任大司馬一職,主理朝政。


三王當中的另外二王,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見司馬囧撈的好處最大,對司馬囧獨攬朝政也非常不滿,便決心二度起兵,殺掉司馬囧。但是由於二王實力不夠,二人就決定再拉一人入夥,此人就是第七個被裹入八王之亂的諸侯王,長沙王司馬乂。

長沙王司馬乂當時駐軍在洛陽,他在密會河間王司馬顒的使者後,率軍奔襲皇宮,以奉天子的名義攻打司馬冏。司馬冏最終戰敗被殺,其黨羽被誅滅。

誅滅司馬冏黨羽後,司馬乂獨攬大權。而司馬顒因為什麼都沒撈到,又見朝政被司馬乂一人獨攬,便心懷不滿,聯合司馬穎集中了27萬大軍起兵討伐洛陽。

司馬乂領兵迎戰,與司馬顒、司馬穎聯軍會戰於洛陽城下,雙方打的兩敗俱傷。

此時,在朝廷內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見雙方兩敗俱傷,便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在夜裡捕獲司馬乂,將其交給了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處理。最後,司馬乂被火烤而死。他的黨羽也被誅滅。



五、司馬越獲得最終“勝利”

在接連坑死了司馬囧和司馬乂後,成都王司馬穎終於是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輔政大臣的寶座。他一入洛陽,就給自己增封了二十郡的封地,拜丞相。儼然當年獨攬大權的趙王司馬倫一樣。不過司馬穎認為洛陽乃不祥之地,就沒有留在洛陽,而是回到了封地鄴城。

此時在洛陽的東海王司馬越對司馬穎的遙控專政非常不滿,就召集了十萬大軍,並帶著晉惠帝一起進攻司馬穎的老巢鄴城。司馬穎領兵還擊,大敗司馬越十萬大軍,並把晉惠帝搶到了手。

司馬越兵敗後,他的弟弟司馬騰害怕被司馬穎報復,就外結烏丸、羯朱等胡人部落,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派去的鎮壓大軍打不過,被打的全軍覆沒。

失敗的消息傳到鄴城後,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續逃跑。司馬穎甚是恐慌,與幾十個將軍連同晉惠帝連夜逃到洛陽。司馬騰糾集胡人番兵在其後一路追殺,不及而還。

就在司馬越和司馬穎混戰期間,河間王司馬顒偷偷攻佔洛陽。他看到司馬穎失勢,就把司馬穎趕回了封地,由他接替司馬穎,自行選置百官,獨攬大權。

其後,司馬顒讓晉惠帝下詔,要司馬越回朝與自己共同輔政。但司馬越不受。於是司馬顒就挾持晉惠帝,發詔攻打司馬越。司馬越當時的實力有所恢復,就起兵迎戰。

雙方一通混戰,司馬顒軍大敗,由洛陽退往關中。司馬越繼續追殺,由他從塞外搬來的鮮卑外援攻破潼關進入中,大掠長安,屠殺了兩萬餘人。

司馬越進入長安後,留下一軍鎮守關中。然後他就率領諸侯及鮮卑軍隊護送晉惠帝回到了洛陽。事後,晉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增封下邳、濟陽二郡。司馬越變成了朝廷權臣。

這個時候,司馬穎和司馬顒全完了。可是二人不服輸,就想翻盤。其中,司馬穎派部將劉淵回老家搬救兵。可當劉淵回老家後,卻故意不救司馬穎,而是自立為王,建立了五胡亂華時期由胡人建立的第二個政權——匈奴漢國。(第一個是由氐人在四川建立的成漢政權)



六、司馬穎、司馬顒之死

八王之亂期間,天下大亂。東海王司馬越獨攬朝政時,氐人在益州、匈奴在幷州,都趁機建立了胡人政權。冀州和幽州雖然沒有獨立,但兩地的地方最高長官劉琨、王凌也都是擁兵自重,不拿朝廷當回事。

並且這還沒玩。當時的遼東半島實際上已經獨立了,被鮮卑慕容氏霸佔。而山東和河南也分別由苟晞、王彌割據。所以事實上,西晉王朝當時已經是四分五裂。

但儘管如此,西晉朝廷那幫肉食者卻依然是渾渾噩噩,不知悔改,繼續內鬥。

成都王司馬穎等不來劉淵的援軍,又被司馬越追殺,便躲到了范陽王司馬虓處避難。司馬虓只將司馬穎囚禁,並未將其加害。但是司馬虓不久後暴斃,范陽國長史劉輿擔憂留司馬穎一命,會成為後患,就令人秘密勒死了司馬穎。

司馬穎死後不久,惠帝司馬衷突然死亡。有人說是被司馬越毒死,但沒有證據。其後司馬越扶持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

晉懷帝剛登基,就下詔書赦免司馬顒,任命為司徒,讓其回朝廷。司馬顒喜極而泣,沒懷疑這是陷阱,就急忙奔赴洛陽。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南陽王司馬模早已派遣人在半路截擊,最終把掐殺死了趕往洛陽的馬車內。

司馬顒死後,參與八王之亂的八人,就僅剩司馬越一人了。

七、後續


東海王司馬越雖然贏下了八王之亂,但是面對日益強大,由劉淵建立的匈奴漢國時,他完全沒有應對辦法。並且由於他的無能,朝中大臣也對他頗為不滿。為了排除異己,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他下令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結果此舉不僅沒有鞏固地位,反而大失人心,遭到了朝野內外的一致指責。

為了平息輿論,司馬越只得自請出徵,帥軍征討匈奴漢國。可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匈奴人的對手,因而大軍還在半路上時,他就急血攻心,病死在了軍中。

司馬越一死,十幾萬晉軍群龍無首。匈奴軍隊在石勒的率領下,襲擊晉軍。石勒把匈奴騎兵擺成了一個環形陣,將十幾萬晉軍圍在環形陣中,用弓箭射殺,十餘萬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踐如山,全被殲滅。

隨後,石勒焚燒司馬越的靈柩,將天下大亂之罪歸罪於司馬越,同時,洛陽的晉懷帝也發詔貶司馬越為縣王。至此,八王之亂算是完全終結了。



八王之亂雖然結束了,但是悲劇其實才剛剛開始。由於司馬越出征討伐匈奴時,帶走了洛陽的所有精銳,因而這就導致石勒殲滅司馬越大軍後,洛陽變成了一座空城。匈奴軍隊眼見洛陽空虛無防,自然是大舉進攻。不久後,洛陽淪陷,晉懷帝被俘。

洛陽淪陷後,秦王司馬鄴於長安即位,延續國祚。但當時天下大亂,各地的軍閥和藩王都不救援。因此,司馬鄴在關中堅持了四年後,也被匈奴擊敗,淪為俘虜,而西晉也正式滅亡。

在匈奴兵全力攻打關中期間,琅邪王司馬睿在江南趁機發展勢力。司馬鄴死後,司馬睿於江南即位稱帝,是為晉元帝。

所以說,八王之亂沒有勝利者,所有參與八王之亂的人,都是失敗者。還說勝利者,那也是胡人、江南的士族。


Mer86


首先,所謂的八王之亂:<strong>是指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參與動亂的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其次,從結果上看根本談不上贏家。於司馬氏,自相殘殺,血流成河。於國,大一統的西晉王朝曇花一現。於民族,中國進入五胡亂華時代,導致了近三百年的大動亂,漢族幾乎遭滅族。

最後,看看東海王司馬越的結局。司馬越是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與西晉皇室的血緣關係很遠,在爭權奪利上並沒有優勢。八王之亂非常混亂,見下圖:

司馬越在八王之亂生存之道就是後發制人和“牆頭草”,待其他諸王殺的差不多了再出手。司馬越在毒死晉惠帝司馬衷後,重新扶持皇太弟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司馬越掌權以來,誅殺忠良,排除異己,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滿,但鑑於其他諸王的教訓,沒有稱帝。但是司馬越手裡的天下就只是一個爛攤子。外部,北方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前趙政權不斷壓迫。內部,晉懷帝不滿司馬越專權,下詔大將軍苟晞討伐司馬越。在內憂外患下,司馬越驚懼成疾,吐血而亡。司馬越的靈柩在運回東海途中被焚燒。 司馬越的王妃裴氏在逃回東海時,被亂兵所俘虜,後被轉賣給江南吳氏,東海王的世子被亂兵所殺。從這個結局來看,司馬越完全談不上是勝利者!!!


閒話歷史君


其實沒有最後的贏家,自16年的八王之亂後,漢族經歷了最殘酷的五胡亂華。其實為八王之亂埋下禍根的正是泰康之治的司馬炎,真是成也司馬炎敗也司馬炎。

先看歷史的評價:

革新政治,振興經濟, 厲行節儉,推行法治, 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人口增殖, 整個社會呈現繁榮景象, 史稱“太康之治”。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他為了鞏固皇權而大封宗室,使得諸王統率兵馬各據一方。然而,在晉武帝死後,諸王為爭奪中央權力,內訌不已,形成16年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結合歷史我們知道,司馬氏是得到士族官僚的支持才控制政權的,而司馬炎建立的晉朝也是第一個世家大族控制的大一統王朝,後期,司馬炎為了皇權考慮,開始控制世家大族,於是他犯下了第一個錯誤,大肆分封皇族子嗣為王,並且擁有軍權,企圖用皇族實力對抗大士族的野心家。雖然,起到了特定作用,但是沒有吸取周朝的教訓,導致諸侯王勢力龐大,這才是對中央的最大威脅,這時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隱患。

之所以是隱患,那是因為沒有導火索,隱患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司馬炎卻又偏偏犯了第二個錯誤,立傻子為太子,在當時所有人都能看出司馬衷是個痴呆,但司馬炎仍一意孤行讓司馬衷即位,好,其實可以,你只要學漢武帝為了防止子少母壯殺鉤弋夫人把外戚全部控制住,然後立一賢臣輔佐,或許還有些許轉機。但是,巧就巧在,司馬衷白痴,而媳婦賈南風卻是個又醜又惡毒又想專權的女人,繼承人又不是賈南風所生,賈南風想除掉他,卻不得不借助司馬氏諸王的力量。

如果,賈南風安分守己,到繼承人即位,或許可以保證她皇太后的身份,但恰恰相反,賈南風被司馬倫利用殺害繼承人,司馬倫又以此為理由殺掉賈南風奪得政權,之後自立為帝。而司馬倫又是個缺乏政治遠見的人,又被不服氣的諸王討伐,兵敗被誅。

此後,諸王相繼內亂,一直到司馬越掌權自任太傅,立晉懷帝,然此時的晉王朝經過十幾年的戰亂,已經千瘡百孔,再加上司馬越輔政期間不思團結官員一致對外,反大權獨攬,殺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紛紛起兵討伐。也就在此時,胡人還是入侵,五胡亂華掀開了血腥的屠戮漢人一幕。


史海渡今朝


“八王之亂”中,參與者不止八王,而最後剩下的只有司馬越,如果這就叫贏家,那他勉強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還沒嗨多久,整個西晉就完蛋了,他也是嚇死在了路上。具體的要從傻子皇帝的老婆賈南風說起。

首先,醜女賈皇后禍亂朝廷。

晉武帝死後,傻兒子登基,賈南風成為皇后,她一心想的就是掌控皇朝大權。但因當時朝堂大權被皇太后的父親楊駿一手把持,她插不進手,所以就策劃了一場政變。她招來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誅殺了楊駿一黨,然後又餓死皇太后(老太太,養兒防老呼?),希望從此能奪得至高無上的權位,但事與願違。這次政變後,朝政大權由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元老大臣衛瓘三人共同執掌。雖然賈家也分到了一些權力,但這顯然無法讓賈南風滿意。於是,她又以晉惠帝的名義讓司馬瑋殺了司馬亮與衛瓘,然後把誅殺大臣的罪名嫁禍給司馬瑋,把司馬瑋也殺了,這下終於高枕無憂了,西晉王朝大權終於在握,從今以後這天下就是她的了。

司馬亮與司馬瑋的死,揭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儘管手握重權,但賈南風一直有塊心病,就是她只給傻皇帝生了四個閨女,沒兒子,為了長期掌握大權,她設毒計殺了由謝才人生的太子司馬遹,把妹夫韓壽之子韓慰祖抱進宮來立為太子。這娘們兒膽子太大,簡直瘋了,下面的王都炸了毛了。於是趙王司馬倫以矯詔的名義,帶兵進宮誅殺了賈南風及其所有黨羽。賈南風終於結束了她貪婪罪惡的一生,“八王之亂”也由此局面失控。

司馬家族內訌升級,王爺們互相殘殺,樂此不彼

司馬倫殺了賈南風后,偽造詔書,自封宰相,沒多久就按捺不住慾望的驅使,軟禁傻皇帝司馬衷,自立為帝。他都能當皇帝,下面的兄弟肯定不高興,然後齊王司馬冏,聯合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聯合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被殺,這時他們又抬出了司馬衷,但因為三王分贓不均,司馬顒和司馬穎又打不過司馬冏,於是又聯合長沙王司馬乂,殺了司馬冏。好事還沒完,司馬乂因勢力也很強大,就也獨攬了大權,司馬顒和司馬穎等於白忙活了半天,於是倆人糾集近三十萬大軍跟司馬乂槓上了,結果兩敗俱傷。

這個時候,暗地裡看熱鬧的東海王司馬越出現了,他暗地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在夜裡捕獲司馬乂,將其交給了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然後,司馬乂自然也掛了,還是被火烤死的。結果,成都王司馬穎趁機撈到了最大的好處,他一入洛陽就自封宰相,然後,就跑回封地了。東海王司馬越很不滿,於是拉上皇帝司馬衷,率領十萬大軍去討伐司馬穎,結果大敗,連皇帝都被司馬穎劫走了。司馬越兵敗後,他的弟弟司馬騰害怕被司馬穎報復,就外結胡人部落,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大敗,連夜帶著皇帝司馬衷跑回洛陽。在此期間,河間王司馬顒偷偷攻佔洛陽,他趕走司馬穎,自己獨掌大權,又想把司馬越騙到洛陽除掉,於是也派大軍向司馬越殺去,結果沒成功,於是連洛陽也不住了,直接帶著皇帝跑長安了,司馬越就帶著自己的人馬和塞外鮮卑人一起殺向長安,先奪得晉惠帝送往洛陽,又接著追殺司馬顒。最後,司馬穎死於范陽王司馬虓手下的長史之手,司馬顒被南陽王司馬模埋伏擊殺,八王只剩了一個司馬越,惠帝司馬衷在此期間也掛了,結束了傀儡的一生。

司馬越的結局

司馬越是碩果僅存的一位王,當然也是最有實力的一個了。到了這裡,你認為他成了最後的贏家,那也是正確的。可是,這贏家還能嗨幾天?

由於這麼多年的內訌,天下已經四分五裂,除了各地實權官員或王爺不聽中央詔命以外,少數民族貴族還建立了一些新政權,瓜分天下,如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氐羌人建立的成,還有鮮卑慕容氏獨霸的遼東。

司馬越獨霸朝政,但卻由於自己的愚蠢和無能,大失人心,在匈奴的高壓下,自己不得不帶兵討伐匈奴,希望為自己增加些政治籌碼,但在帶兵進攻匈奴人的途中連嚇帶累,病死於軍中,他的軍隊也被匈奴人全部消滅,至此,“八王之亂”結束。

跟司馬懿、司馬昭和司馬炎比,司馬家是一代不如一代,心眼子沒一個用到正地方的。司馬越從獨霸朝政到死,總共也沒多久,不但自己生命走到了盡頭,連帶著西晉政權也走到了頭,怎麼看這司馬越也不像是贏家的樣子。但嚴格來說,他又確實是這場“八王之亂”後碩果僅存的一個王。


歷史天空下的螞蟻


“八王之亂”是晉朝皇室內部相互之間的一場血腥殘殺。在這場殘殺中,司馬家族內部的人,幾乎都參與進去了。算起來,介入程度最深的,卻只有八個王。在這八個王中,司馬越是活到最後的人。那麼,是什麼原因,司馬越能夠活到最後,成為最終的贏家呢?

(司馬越劇照)

有人可能說,這是因為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出場時間最晚,一般出場時間最晚的人,都能夠笑到最後。就如同一戰和二戰時期,美國是出場時間最晚的,因此美國也是笑到最後的,是最終的利益獲得者。而美國也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獲得了很大的紅利,讓他崛起成為戰後的強國。

不過,這一點用在司馬越身上是不合適的。因為司馬越不是出場之間最晚,而是在“八王之亂”的開始階段他就出場了。當時,賈南風為了剷除獨掌朝政的楊駿(皇太后楊芷的父親),暗中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讓他們進京誅殺楊駿。司馬越也就跟著參與了這一次行動。

不過,那時候的司馬越,還不是王,他只是跟著行動。楊駿被誅殺後,由於司馬越建有大功勞,因此受封五千戶侯,擔任尚書右僕射,後來再被封為東海王。

也就是說,他雖然在“八王之亂”一開始就參與了行動,不過,他並不是主角,並沒有站在權力的焦點上。因此,他也沒有成為大家針對和打擊的對象。這是司馬越能夠存活到最後的第一個原因。

(八王之亂)

第二個原因,司馬越位於朝廷中,不掌控兵權。

西晉初年,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王,根本的原因,是晉武帝司馬炎由於清楚地看到了司馬家族替代曹魏家族的過程,他擔心別的家族也會替代他的司馬家族,因此,努力擴大司馬家族的權力,對司馬家族的皇室內部的人進行大肆封王。不但封王,還讓這些王們到各地去就藩,把土地分封給他們,同時還允許他們自己提拔官吏,擁有軍隊。這樣做,就像西周初年的那種分封一樣。

司馬炎的這套措施,雖然讓司馬家族內部掌控了整個西晉政權,別的家族很難與司馬家族抗衡。但是卻也造成了司馬家族的藩王們擁兵自重。

“八王之亂”,就是那些擁兵自重的藩王們為了權力,互相的爭奪大戰。當時司馬越雖然被封為王,後來還當到了司空。不過,他住在京城了,並沒有擁有軍隊。因此,就算他想要參與到互相之間的爭鬥之中,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個原因,司馬越掌握好了進入權力爭奪的時間節點。

司馬越在最先八王的爭奪過程中,一直冷眼旁觀,並沒有參與進去。這也使得他把自己很好地保護了下來。

當司馬越介入八王之間的爭奪的時候,“八王之亂”已經接近於尾聲。互相之間也被殺死得差不多了。當時長沙王司馬乂把控著朝廷,地方上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正聯手和他作對。在這時候,司馬越擔心司馬乂失敗後,自己會受到連累,連在朝廷上擔任司空都不太可能。同時也是他想積極介入。因此主動把司馬乂抓了起來。

不過,這時候他依然不想成為中心,只是把抓捕司馬乂的信息傳遞出去。傳遞到司馬顒那裡,司馬顒把司馬乂抓回去烤死。這樣,司馬穎到朝廷,進入了權力中心。

(司馬穎劇照)

第四個原因,司馬越不失時機地掌控了朝廷軍隊。

司馬穎入主朝廷後,司馬越以討伐司馬顒(因為他殺掉了司馬乂)為名,讓朝廷把十萬大軍交給他。這樣,他帶著晉惠帝及十萬大軍到達鄴城。

不過,雖然司馬越掌控了軍隊,但他不會打仗,被打敗了,手中也失去了晉惠帝這張牌。但他卻也得以回到自己的封國東海國,並休養生息,積攢力量。

第五個原因,司馬越最後站出來收割麥子。

司馬越躲到東海國以後,他也就把自己保存了起來。這時候,司馬穎也因為獨掌朝廷,被其他諸侯王打死。這樣一來,實際上就只剩下司馬顒。於是,司馬越派他的弟弟司馬模打敗司馬顒,並掐死他。如此一來,司馬越成為八王中最後一個王,並毒死晉惠帝,擁立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為皇帝,也就是晉懷帝。而司馬越也掌控了朝廷。

不過司馬越雖然笑道到了最後,不過,由於他依然像其他諸侯王那樣,想完全掌控權力,在朝中排斥異己,最終,他在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以及全國人民的不支持中,憂懼而死。並沒有把西晉復興起來,反而加速了西晉的滅亡。這也是他的悲哀。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八王之亂是發生在西晉時期的一場由皇族為爭權而引發的內亂,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內亂造成了西晉嚴重的經濟政治文化破壞,直接導致了西晉政權的滅亡以及將近三百年的動亂,從此進入了五胡亂華這個悲慘恥辱的時期。

所以,我不同意題主的說法,“八王之亂”沒有贏家,司馬然更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八王之亂的起因是由於當時的皇后賈南風見晉惠帝司馬衷無能,便起了謀逆之心,想用外戚干政,剝奪皇權,於是便動手除掉了當時的保皇派太傅楊駿,此時賈皇后一人獨大,開始他的干政之旅,但是當時其他的司馬王爺也看不過去,紛紛想來分一杯羹,於是藉口外戚干政,分別出兵勤王,一番混戰後幹掉賈皇后,然後當時實力最強的王爺司馬倫便開始公然獨攬大權,這時,一起起兵的其他王爺不幹了,於是又開始一番混戰,在其他王爺都已經相互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司馬然突然異軍突起,剿滅其他勢力贏的戰爭。

當時西晉連年內戰,國內非常混亂危機,國內百姓苦不堪言,同時國庫空虛,國外當時匈奴國已經日益強大,頻繁來犯,勝利之後的司馬然還沒來得及稱帝的,突然匈奴來犯,於是司馬越不得不出徵,結果在出徵路上自己生病死了。他一死,整個局面就亂了,導致大軍被匈奴國大敗。最後便是五胡亂華的局面。

所以任何時候,國家內亂永遠都沒有贏家,軍隊打的都是自己的臣民,打得越激烈,最後不管哪一方勝利都要收拾之前的爛攤子,打著打著自己的家底就掏空了,而且還導致了五胡亂華,給當時的人們造成極大的傷害。


丫丫說史


八王是怎麼來的?

八王之亂的起因,說來話長。

事情還要從曹魏建國說起。

曹魏建國以後,鑑於魏國沒有完成統一中國的使命,因為曹魏皇帝沒有冊封曹家子弟在地方上割據稱王。

而這樣做,固然有效增強了朝廷的實力,但客觀上埋下了隱患:比如高平陵之變以後,司馬懿殺害曹爽,逐步控制了曹魏朝廷,而曹家子弟只能眼睜睜看著曹家天下逐步落在司馬家手裡而無可奈何——曹家子弟在高平陵之變後,能拿得出手的反抗,也只有曹芳密謀殺害司馬懿和曹髦討伐司馬懿這兩件事。


因此司馬炎篡奪曹家天下以後,吸取了這個教訓,他認為,如果曹家在天下多分點自家子弟做諸侯王,是不是就可以在朝廷權力被架空以後,依靠諸侯王奪回權力?

於是,司馬炎開始大封諸侯。

所謂的“八王之亂”,指的就是司馬炎冊封的王爺裡面的八位,製造出來的混亂,因此被後世稱之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怎麼爆發的

司馬炎去世以後,西晉的皇位被太子司馬衷繼承——司馬衷的諡號是晉惠帝,不過,歷史上諡號叫惠帝的,多半沒有好下場,司馬衷也不例外:這個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痴兒皇帝,智商可以用智障來形容。

而智障當皇帝的好處就是可以成全野心家。

於是司馬炎死後,晉惠帝的母親楊太后和老婆賈皇后,以及背後的兩大家族就開始動起手火併,起初楊太后佔優勢,但是賈皇后知道找外援:比如先是利用司馬瑋(八王之一)殺死了支持楊家的輔政王爺司馬亮(也是八王之一),然後賈皇后又以司馬瑋亂殺人為藉口,殺了司馬瑋,掌握了朝廷大權。



賈皇后這麼幹,是忘了司馬炎當初為啥在各地分封諸侯王了,不過,這次沒用地方上的王爺動手,禁軍頭目司馬倫(也是八王之一)在賈皇后殺死司馬瑋沒多久,就發動政變,把賈皇后全家殺了個一乾二淨,而且還索性把晉惠帝趕下臺,自己上臺當了皇帝。

如果司馬倫僅僅殺賈皇后一家,那麼本身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兒,但是,你自立為皇帝,等於犯了眾怒,為此,司馬囧、司馬穎、司馬乂、司馬顒等西晉王爺(都是八王裡面的王爺)開始起兵討伐司馬倫,討伐司馬倫的同時,司馬囧等人還互相火併,就這樣,八王之亂全面爆發,整個西晉帝國,陷入戰亂之中。

司馬越的脫穎而出

仔細讀前文的朋友會發現,八王只出場了七個,沒錯,還差一個司馬越。

在八王之亂起初,司馬越一直在一旁做一個看熱鬧、打醬油的,而隨著參與火併的“八王”只剩下司馬顒和司馬穎、司馬乂之後,司馬越突然襲擊,殺死了司馬乂,開始和司馬顒和司馬穎的火併。

不過,論軍事水平,司馬越遠遠不敵司馬穎——因此在和司馬穎的較量中,被司馬穎打敗。

而司馬穎本身的水平和能力,其實真不如司馬越——其實八王之亂的八位王爺,本身都是草包,區別在於誰比誰更加草包。

司馬穎是一個比司馬越要草包的人,但是偏偏司馬穎手下有個將領,叫張方,這個張方軍事造詣比較強,在中國軍事史上有西晉名將的稱號,除此之外,司馬穎脅迫晉惠帝西逃關中,而張方在關中有不少實力派朋友,可以保證司馬穎政權穩定。


也就是說,只要張方在,司馬穎進可以碾壓司馬越,退,可以割據關中自保,司馬穎佔有絕對的主動權。

而面對司馬越的窮追猛打,司馬穎居然有了惶恐和厭戰心理,甚至不知道是不是司馬穎被鬼迷了心竅,居然認為,只要殺了張方和司馬越議和,天下就太平,自己也可以太平了?

於是司馬穎殺了張方。

而張方之死,在軍事上,意味著司馬穎的軍事優勢蕩然無存,而張方的朋友、關係聽說司馬穎殺了張方以後,唯恐司馬穎不死自己會被司馬穎暗殺,於是紛紛暗地勾結司馬越。

這一切,對司馬越來說,不亞於中了頭彩——就這樣,司馬越擊敗司馬穎,攻入長安,控制了西晉朝廷,之後不久,司馬越殺死了司馬穎和司馬顒,成為了八王之亂中,最後的贏家。

可以說,司馬越的最後獲勝,一定程度上,是受益於對手的愚蠢。


藤樹先生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八王之亂”有最後贏家嗎?一個司馬家族弄的整個華夏雞犬不寧。司馬氏有本事奪了曹魏的天下卻沒有本事守住。反而因為自己的內鬥導致出現了“八王之亂”。最後更是出現了“五胡亂華”的慘劇。司馬氏罪孽深重這是毋庸置疑的。

八王之亂又是怎麼發生的呢?可以說司馬氏最出色的三個人就是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了。除此三人之外司馬氏後代皇帝都是一些蠢材。尤其是晉惠帝司馬衷完全就是一個白痴。歷史對司馬衷的評價就是“痴呆無作為”。而司馬衷時期由於司馬衷智商不夠用。所以由太傅楊駿輔政。而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起了歪心思。賈南風眼看司馬衷無能不作為所以起了奪權的心思。所以賈南風藉口殺掉了楊浚開始干預朝政。 司馬家的王爺一看晉惠帝痴呆沒腦子。而朝堂權柄又旁落到皇后手中。所以都起了爭權奪利之心。而爭權奪利的王爺遠不止八人。只不過在其中有八人勢力為最龐大所以這起司馬氏內部爭權奪利的暴亂被稱為“八王之亂”。



當時爭奪權力勢力最大的八位王爺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人。整個“八王之亂”持續長達十六年。皇后賈南風殺害輔政大臣楊浚只不過是“八王之亂”的誘因。後來王爺們看到賈南風不僅自己干涉朝政,還要立太子鞏固自己的勢力。所以聯合起來推翻了賈南風。而推翻賈南風的大功臣司馬倫掌握了大圈之後又廢掉了晉惠帝司馬衷想要獨攬朝政自立為帝。司馬倫這麼一來其他王爺又不樂意了。所以在看到晉惠帝被廢之後大家紛紛起兵爭奪皇位。



司馬越這個人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本身司馬越有野心,但野心又不太大。所以感覺司馬越這個人有些畏畏縮縮的。而且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初中期並沒有太多建樹反而還有過失敗的經歷。但到了“八王之亂”的後期司馬越好像開掛了一般先後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諸王的勢力之後開始掌控西晉政權。這個時候西晉王朝司馬越說了算。可以說當時司馬越即使自立為帝的話也沒有任何人敢反對,有能力反對。但司馬越並沒有自立為帝。反而把晉惠帝弟弟司馬熾立為皇帝。自己只當了一個太傅。但是司馬越並沒有把權利還給皇帝。反而以太傅的身份獨攬大權。這就有點“脫褲子放屁”的嫌疑了。



雖然司馬越是八王之亂的最大贏家。但是他畢竟沒有自己稱帝。所以其他的世家大臣也不懼司馬越紛紛和他開始爭奪朝廷上的話語權。而司馬越也由於獨攬大權被其他人排斥。最後西晉內部要聯合起來攻打司馬越。而北方異族也開始野心勃勃的想要入駐中原。導致司馬越終日膽戰心驚的活著。最後憂慮驚懼而亡。說白點就是嚇死了。司馬越死後正式標誌著“八王之亂”徹底結束。而司馬越也當了最終的“背鍋俠”。西晉把八王之亂的罪責一股腦兒的全壓在了司馬越的頭上。所以說司馬越是先贏後輸。並不能算是贏家。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