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金刚经》是佛学中的一部大乘经典,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经典之一,代表大乘佛教的最高指挥,读懂《金刚经》中的九大智慧,人生从此不再有烦恼。


智慧一:心境决定处境

真正悟了道,就没有时间观念。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时间是相对的,真正的时间,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没有古今,没有去来,等于一首古诗:“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智慧二:自助,才有天助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

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

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前面祷告,说声对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智慧三:心如镜,方知人生如梦

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是学禅的,他的诗文境界高,与佛法、禅的境界相合。苏东坡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象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

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智慧四:清福谁都有,却没人享得了

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通叫做享洪福。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

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

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智慧五:不圆满,才是真实

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就早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

曾国藩到晚年,也很了解这个道理,他自己的书房叫做求缺斋,一切太满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点缺陷。

因此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有福报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书读得好的,多半是福报差一点;命运好一点的人,多半在知识上少一点,有了这一面就少掉那一面。

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智慧六:心的真相是无相

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所以佛经说的是形容,当我们修养到那个境界,几乎近于清净空相的时候,如如不动。

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智慧七:不理烦恼,才能真正消除烦恼

思想哪里来?哪里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你为什么去管思想?它来的时候,贸然而来,去的时候,贸然而去,所以大家打坐的时候,拼命想把妄想空了,你看,多傻啊!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澜,想尽办法要让心里的那个波澜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拼命地想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

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智慧八:时空是相对的

人经常说人生如梦,好像梦就是没有,这个观念、思想是错误的。梦不是没有,梦是有,偶然的,暂时的,片面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最长的梦没有超过五秒钟的。人睡着做了一个梦,梦见从小长大,经过了多少事,直到最后自己死了,醒来眼泪流湿了枕头,梦中经过几十年光阴,实际上只有三秒钟。

梦中的时间、空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也了解到时空是相对的。我们在地球上过半个月,月亮上只是一夜,这个世界上一年,太阳里只是一昼夜。还有其它世界,我们过一百年,他们才过了一昼夜,我们人的一昼夜,却是许多小生物的万世万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千百亿化生不晓得过了多少时间。

所以宇宙间任何星球,时空都是相对的。

南怀瑾先生从《金刚经》悟出9大人生智慧,大梦顿醒

智慧九:真的大道一定是平实的

《金刚经》一开始,佛就摆一个榜样给我们看,他自己穿上衣服,化缘、吃饭,吃完了,洗了泥巴脚,敷座而坐。也没有一个学生把他位置铺好,是他自己来安置,弄弄好,趺坐,把位置拍拍平,然后自己上去坐。

什么叫修行?《金刚经》一开头就全说了,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修行。

摘录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