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不需用“打架”來自我證明

武術不需用“打架”來自我證明

傳統武術的“大師”又被打了,又被KO了,又是事後各種“不服輸”。

10月19日晚的一場搏擊比賽中,“太極大師”宋德財在80秒裡被自由搏擊選手阿虎KO。之後宋德財對媒體表示:“自己第一次上正規擂臺,但對手實力超出想象。傳統武術不是不行,要看個人,個人功夫好還是有得一拼。”

近幾年來類似的事似乎一再發生。隨著自媒體、短視頻興起,更是成了炒作的慣用套路:一些自封的“武術大師”在抖音上diss一番現代搏擊,在微博上下戰書,然後,擂臺上被打得鼻青臉腫,之後又是一頓“口炮”,然後輿論場一陣子“中國傳統武術真的不行”的嘲笑。

然而,這些小丑一樣的人物能代表中國武術嗎?中國功夫的唯一價值就是打擂臺嗎?似乎這個話題被帶進死衚衕。

應該說,自由搏擊技術結合了人體運動學、生理學、力學等科學的前沿知識和實踐,論“打人”,那是最有效率的,什麼“四兩撥千斤”“點穴術”“以柔克剛”,在體重、腹肌、出拳速度和力量面前都是自欺欺人的浮雲,一些傳統武術的練習者在擂臺上失敗,並不意外。

但是,技擊運動不只有“打人”的一個維度。中國功夫的自我證明,不一定需要在擂臺上打倒對方。評價一項體育活動,不該進入價值觀的死衚衕。

論“打架”的功能,作為奧運會項目的跆拳道同樣也不如自由搏擊,是不是要批判跆拳道也是花拳繡腿呢?如今家庭汽車普及了,但是速度遠遠比不上汽車的長跑運動,反而成為很多白領的“宗教”。反過來說,現代自由搏擊背後的高強度的魔鬼訓練,對人體傷害頗大,註定不可能普及的。

所以,傳統功夫需要揚長避短,和搏擊形成錯位競爭。中國傳統武術的真問題,不是打不過自由搏擊,而是本身亂象叢生:在宣傳上把拳術神秘化,不僅可隔山打牛、凌空發力,“包治百病”;在教學上搞玄而又玄;在組織架構上,搞拉幫結派……結果,好端端的傳統武術被搞得烏煙瘴氣,大大小小的“嘴把式”出乖露醜,練習人群日益萎縮。

作為體育運動的武術,需要的是與現代生活結合,絕不能倚老賣老,固步自封。跆拳道的歷史並不悠久,直到1955年才正式提出了“跆拳道”的名稱。如今,人們無論是練空手道、跆拳道還是太極拳,甚至很多女孩子去練搏擊操,其目的都不是為了“打架”,而是把技擊術當成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是對自己的挑戰、對自身性情的調養,對身心與世界關係的更深層體認。

傳統武術不需要通過“打架”來證明自己,更不應任由“跳樑小醜”炒作,需要做的是將自己發展成適合現代人練習的體育運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