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登基时国库有6000万两银子,为何嘉庆继位后国库空空如也?

苏枫樱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位60年,当了三年太上皇,其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尤其在平定西川,巩固边防做出了突出贡献!对内继续推行雍正时期的新政,大力发展农业,乾隆时期中国的人口达到了最高点,并且编制了《四库全书》,其晚年因为自身的骄奢淫逸,官吏贪污腐败成风,民不聊生,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开始走向了衰败之路,那么为什么雍正去世后给乾隆留下了6000万两白银,而嘉庆继位后国库空空如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一问题!

首先,雍正皇帝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比较务实,乾隆喜欢虚华之世,两者截然不同!雍正继位之初接受了康熙晚年的烂摊子,在国内进行大力的改革,并且特别关心百姓的疾苦,雍正最讨厌反感官吏腐败,所以在雍正一朝官吏相对比较收敛,能够很好的服务人民,对贪污分子进行严厉的打击,人称抄家皇帝,雍正对待自己也比较简朴,他信佛所以一般都是素食,对于当时的雍正只想如何把国家治理好,如何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乾隆继位之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把清朝治理的井井有条,对官场上的奢华腐败之风也是比较厌恶的,并且惩治了很多的贪污犯,但是到了晚年自身过于膨胀,开始追求享受,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六次下江南,消耗巨大,可以说是用尽全国之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后留给嘉庆的只是虚度的繁华!这就是雍正和乾隆的区别!

其次,大兴文字狱涉及人员众多,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对人民思想的禁锢也是比较严厉的,尤其在乾隆时期文字狱是比较盛行的,因为一本书,一句话或许就会人头落地,人人自危,这就变向的消耗了国力,消耗了经济,在军事上,打仗实际上打的是财力,在乾隆时期平定大小金川,剿灭回族叛乱等,有很多的战争都是可以避免的,为了体现天朝的皇威,对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其结局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再次,清朝到了乾隆晚期,国内人口迅猛的发展,土地兼并非常的严重等社会显现已经凸显,在重用一些贪官,可想而知其结果,和珅在乾隆中后期,身兼多种要职,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光嘉庆抄没和珅的家产,就相当于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综合,国库当然没钱了,都跑到个人腰包了,和珅只是其中一位,国家有那么多官吏,人人如此国家不亡才怪呢!贪官污吏的盛行是造成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最后,乾隆虽然在历史上比雍正有名气,但是他没有其父务实,留给嘉庆的是国库空虚的烂摊子,从嘉庆以后清朝就走向了衰败,其乾隆的责任是很大的,他在位60年,虽然有雍正留下的丰厚的财富,但个人追求享受,铺张浪费,大兴土木,屡次发动战争,官吏贪污腐化之风等许多原因,使国库早已空虚,还好给嘉庆留下一个和珅,但是不管怎么说乾隆没有给嘉庆留下什么,留给嘉庆的只有逐渐走向衰弱的大清王朝!




且爱且珍惜


雍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劳模皇帝,死后留下6000万两白银的数据并不准确,6000万只是雍正七年的数据,雍正最终留给乾隆的国库存银的数额是3453万两。这个数据来自于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上谕档中乾隆四十年的奏折《军机大臣遵旨查明康雍乾年间户部银库存银数目奏片》,雍正一朝白银最多的年份在雍正八年为白银6218万两,随后对西北连续用兵,到传给乾隆皇帝时只有3400万两,乾隆驾崩时留给嘉庆皇帝5600多万两,说国库空空如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乾隆皇帝花了多少钱?

乾隆皇帝作为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曾六下江南,每次都是浩浩荡荡、前呼后拥,身边皇亲贵胄加上文武重臣以及随行护卫官兵计两三千人,外加一千多艘精美游船,光伺候打杂拉纤的民夫就有数万之多。船只和马匹,看上去犹如一条长龙,遮天蔽日。皇帝驾到,地方官员为了让皇帝吃好、喝好、玩好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单是乾隆沿途休息起居的行宫都提前修了三十几座。



根据资料显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累计花费了2000余万两银子。2000余万两白银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1840年中国与英国打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鸦片战争里中国的军费开支大体为1000—2000万两银子,也就是说用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相当于打了一次鸦片战争。



但是,转折来了,这2000余万两并不全是国库支出,而是直接向民间和商人摊派,说白了就是吃大户、凑份子,比如沿途道路桥梁修葺、刷漆美化、居住的行宫、吃饭等等他是不会支付的,这些钱大都来自商人的捐款,比如乾隆九年,两淮盐商程可正情愿捐 16万两;乾隆二十二年,盐商黄德源孝敬皇帝100万两,仅乾隆九年到乾隆五十七年之间,盐商共有 15次“孝敬”,总额高达 526余万两白银,每次捐款均额为 35万余两。作为回报乾隆会在心情好时对盐商的税收做减免,比如在第五次南巡免除了两淮盐商未交税银120万两,淮南商人200万两,第六次南巡免除税收160万两等等,他一方面让商人捐款,一方面又用免税做奖励,这是公然地贪污啊?相当于自己国库花100两而享受了价值1000两的服务,其中的900两就被乾隆贪污了。



乾隆皇帝不仅仅在南巡时花钱,对西部用兵也是花钱如流水,乾隆十二、三年用兵金川,到乾隆十四年三月止,所需军费达775万两,乾隆十九年出兵西陲,到二十五年,需要的银子高达2310万两。乾隆三十一年出兵缅甸,到三十四年,所需军费高达910万两。有人统计称,乾隆统治时期,各项战争总共花费达1亿2000万两以上。



但即便如此,到乾隆驾崩嘉庆继位时尚有5600多万两,说国库空空如也不符合历史事实,那么嘉庆皇帝把钱花哪里了?

嘉庆皇帝继位时并不算太穷,甚至和乾隆继位时相比还多了一些,有这么多钱为什么嘉庆还在喊穷呢?



原因是就在这一年嘉庆元年(1797年),川楚白莲教起义爆发,军费开支暴增,国库存银随即开始雪崩式下滑,到嘉庆二年(1797年)就下滑到了2800万两,到第三年又只有1900多万两了。嘉庆四年“和珅跌倒”也只是让国库存银回升到2200多万两,有人说和珅跌倒不是有8亿两白银吗?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清末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书中说:“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自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

按中国传统计数方式,一兆就是一百万,八百兆就是八亿。以乾隆朝平均一年4000多万两白银的收入来计算,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这个说法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认定为史实。然而,这个说法实际上漏洞是很大的,如果抄了一个和珅就搞来了八亿两,嘉庆帝哪儿还会看着国库存银一路下滑而束手无策呢?



事情还没完,到嘉庆六年(1801年)国库存银下滑到了1600多万两的谷底。此后随着白莲教起义逐步平息,国库存银才开始缓慢回升,嘉庆皇帝平定白莲教前后九年时间,共花费军费两亿两白银。虽然嘉庆十分节俭,晚年让国库累积到了3300万两,但是嘉庆时期,因为吏治腐败,官民矛盾突出已让这个国度已经慢慢走向衰亡。


寂寂无人


乾隆早年登基的时候,确实是励精图治,当时的川贵等地土地进行了整改,人口不断增多,可是到了乾隆后期,整个清朝却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乾隆打着效仿康熙查访民情的幌子下江南游玩,每次都在万人以上,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下江南花费高达二千多万两白银,是康熙下江南所用的百倍之多,数量差不多占当时清朝税收的一半,基本上税收一半都供他玩了。江苏学政尹会和纪晓岚曾劝谏过乾隆不要再如此奢侈,反被乾隆痛骂训斥,所以后来再没官员敢随便劝说了。

不仅如此,乾隆还大量兴造皇家园林,以供其避暑打猎游玩所用。扩建静明园,静宜园(香山行宫),皇宫内苑,玉泉山静明园,还建造了造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不仅如此还将搜罗全国的奇珍异宝,古字名画藏在紫禁城建福宫和圆明园中。所有花费更是数不胜数,几乎把康熙雍正两朝的积蓄全部挥霍一空。

乾隆晚年各地百姓日渐贫苦,各地人民反抗斗争在不断兴起。甘肃苏四十三和台湾林爽文领导的人民起义最为人熟知。也为嘉庆年间白莲教天理教大起义埋下伏笔。虽说清朝是从嘉庆年间才开始衰落的,但实则起源却是在乾隆。




快喊666


康熙晚年,政治松弛,国库空虚,积弊甚多。雍正继位后,清理亏空,惩治贪官,同时实行养廉银制度,提高官员收入水平。设立军机处,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实行经济改革,推行摊丁入亩。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三年时间,却给大清朝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有制度的,有文化的,有精神的,当然,也有经济上的。在经济方面,雍正接手康熙时,国库余银800万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乾隆接手雍正时,国库余银高达6000万两。 然而,等到嘉庆接手时,国库基本空虚,这是为何呢?

乾隆太贪玩。他在位期间,曾经六下江南,每次下江南都很铺张,要花费约近两千万两白银,六次下江南,估计花费不低于一亿两白银。乾隆附庸风雅,喜欢收藏古玩,花钱自然也少不了。他痴迷陶器,专门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督陶官”,研发了层出不穷的奇巧陶器,也夯了不少银子。他还拨付了巨额资金修建圆明园。这玩来玩去的,国库哪能受得了?

乾隆喜欢面子工程。以过寿为例,乾隆是有名的孝子,对崇庆皇太后是百依百顺,从乾隆六年开始,一直到乾隆三十六年,先后为皇太后操办了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大寿,即所谓的“万寿庆典”,一次比一次奢华,浪费惊人。以七十大寿庆典为例,单在工程方面就花费惊人:专门拨白银100多万两,将西直门到西华门一带的街道铺面统一修葺。紫禁城内外的寿安宫、万寿寺、正觉寺等也全面整修。在万寿寺旁边效仿江南修了一条苏州街。这乾隆皇帝堪称面子工程的高手啊。乾隆孝顺皇太后,对自己也不吝啬,他过70岁大寿、80岁大寿时,奢靡浪费比皇太后过寿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乾隆闭关锁国。他在位执政60年间,西方世界发生了三件大事: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英国人已经提出了太阳系起源和演化假说,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还送给大清一台天文望远镜;美国人签署了《独立宣言》,发明了抽水马桶;俄罗斯伊丽莎白女皇颁诏建立了莫斯科大学。乾隆大摆千叟宴的时候,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西方的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大清国却在顽固的吃老本,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浮华梦中不愿意醒来,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底层国民多数面黄股瘦,民生之艰难,让人心痛。

有人说和珅贪腐,挖空了清朝的国库,我以为不然,和珅再贪,那银子也没跑国外去,最终还是回到了朝廷的腰包里。皇帝的奢靡和无为,才是导致国力衰败的根本原因。乾隆的儿子嘉庆帝很节俭,没办法,他命不好,摊上了一个爱花钱的老爹,差点把家业花光了。嘉庆之后的道光更是可怜,龙袍坏了也不舍得换。可见大清的国力,自乾隆开始,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灯花物语


乾隆小哥哥是怎么样的人相信大家在很多电视剧啊,野史 啊看过很多,结合正史总结一下其实他就是玩家,一个有素质的玩家,玩的同时没忘本。

乾隆 雍正 康熙被称作康乾盛世,这是三代,其实功劳大都在康熙的伟才,雍正的勤勉下铸就的,就乾隆的政绩而言,他只是没忘本,做了该做的,没作,仅此而已。乾隆在世的时候标榜康熙,康熙做什么他做什么,康熙下江南是为朝廷的难题奔走,乾隆下江南做了什么?虽说大多是戏说,是传说,但,无风不起浪。

除了玩,乾隆还是个风流的家伙,后宫自不必说,不是后宫的他看上的也不少,在乾隆平定叛乱之时,不像他爹和他爷爷想着怎么节俭,因为国库不允许,百姓还没从战乱中醒过神来也不允许,但乾隆就不一样了,有他爹他爷爷留下的钱,阔气,一挥手,打!

乾隆平生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没出现过俭这种现象,也就说他没倡导过“俭”,也是因为祖上留下的底子厚,乾隆兴奢,从吃穿用,到欣赏都是。从乾隆年间出土的文物即可看出,乾隆年间烧纸的独一无二的瓷器,12种彩绘集于一个花瓶,这种需要的工艺现在的烧制手段也未必做到那样极致,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和银子?可见乾隆的奢侈。

再观乾隆年间的朝堂正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盛世之下才是衰败的开始,究其源头就是当政者的影射。所以,乾隆晚年国库空虚啊,朝政开摔啊,都是有原因的。


求硕寄宿考研


乾隆皇帝即位之初的国库财产都是雍正皇帝留下来的,雍正皇帝可以算得上古代最勤劳的帝王,解决了康熙晚年吏治腐败问题,推行摊丁入亩政策,是的财政收入大增,国库才充盈起来。乾隆皇帝随说有一些功绩,但六下江南,耗费了大量的国库存款,再加上官员腐败横行,天下第一贪和珅就是在他的那个朝代搞垮了国库,导致国库后期空虚。最后留一个烂摊子给了嘉庆皇帝,所以说清朝真正衰落开始是源于乾隆皇帝的。


择壹城终老


富不过三代,雍正呕心沥血攒了家产,乾隆认真花一下,到嘉庆就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