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知”是什么级别?比“知县”高吗?

清朝地方行政划分中,有省、府、厅、州、县的区别。这些不同级别的行政区,会设立相应官职,处理各自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同知跟知县都是如此。不过,这两个官职在设立时有很大不同。

知县在设立初期,便有明确职权和目的,就是协助朝廷,治理县一级的行政区,掌握辖区内征收钱粮,刑名治安,维护教化等事务。而同知却有很大不同。他们知府的副职,也就是府级官员。


“同知”是什么级别?比“知县”高吗?


清朝设立地方官职时,每一个层级的正式官员数量都不多,只有一个主印官和几个副手,其余大部分事务都要依靠书吏幕僚等人完成。

地方上需要处理的公务又极为繁杂,所以即便是副职实际也需要承担很多工作任务。同知在初期时,便是由知府派出,到地方处理盐务、征粮、治安、水利防备等事务。


“同知”是什么级别?比“知县”高吗?


每个府只有一两个同知,却需要处理那么多事务。很多同知被派往地方处理后,因为公务牵绊,经常是长时间无法回到府衙。所以,他们只能长期留任,久而久之,清朝地方官制开始出现变化,厅一级的行政区逐渐形成。

过去官府的办事机构叫做“听事”,简称“听”,后来就逐渐演变成“厅”,成为同知外出办事的独立机构。同样属于厅级长官的还有通判。厅级衙门明朝末期时就已经出现。天启末年,四川设立叙永厅。


“同知”是什么级别?比“知县”高吗?


清朝入关后,延续这一趋势。早期时,厅普遍设立于边地,很大程度上带有以军事维护治安的功能。《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七年在都匀府的八寨厅和单江厅分别设立同知和通判。(云贵总督鄂尔疏...应设文官分治,请于都匀府添设同知、通判一员,以同知分驻八寨,以通判分驻丹江)。

这并非孤例。雍正十年朝廷平定贵州叛乱后,就在大定府的水城厅和铜仁府的构城厅设立同治和通判。(移正大营同知驻扎松桃,大定府通判驻扎水城)


“同知”是什么级别?比“知县”高吗?


不过,当时通判虽然已经从府级衙门中独立出来,级别依然非常高。它们属于府级官员的层次。雍正八年时。朝廷在镇远府、黎平府设立同知,专门处理苗族事务。

但是,从乾隆初年开始,厅一级的行政区开始出现“散厅”的区分。散厅隶属于府或道,级别跟县相同。乾隆八年的时候,江西巡抚陈宏谋考虑到江西吉安府莲花桥一带距离县城太远,上疏将吉安府的永新、安福两个县的部分乡地合并成厅,并设立厅级衙门,驻扎莲花桥。


“同知”是什么级别?比“知县”高吗?


乾隆十二年,朝廷裁撤西安潼关县缺,把原本交归县官管辖的屯田钱粮事务,都交给同知管辖。乾隆中后期开始,在厅级行政区中,又划分出直隶厅的区别。这个在《大清一统志》中有明确记载。直隶厅跟散厅的区别在于,直隶厅是直接隶属于省级布政使司,属于府级行政区 ,级别跟府或直隶州相同。

也就是说,在整个清朝历史中,同知跟知县之间的关系,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同知是知府的副职,需要经常外出办事。它们的官阶是正五品,级别是府级官员,属于知县上级。


“同知”是什么级别?比“知县”高吗?


第二阶段,同知因为经常外派,逐渐成为州县常驻官员,于是从清朝初期到雍正年间,同知就逐渐摆脱知府,成为独立的地方官员,并且成为厅一级的行政长官。这个时候,同知依然是府级官员。

它们的地位跟官阶,仍旧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办事衙门出现变动。这个时候,它跟知县之间,属于行政级别不同,处理事务虽有交集,但知县所处理的更多是征收钱粮,同知则是维护治安。


“同知”是什么级别?比“知县”高吗?


第三阶段是从乾隆年间开始,清朝地方厅一级的行政区中,开始出现跟县同级别的“散厅”。过去厅级行政区主要集中在边地,乾隆时期也开始逐渐出现在内地。它们所处理的事务,也不再只是维护治安,同样会涉及到征收钱粮,推行教化等事务,跟知县相差不大。只是同知官职级别较高。

至于到乾隆后期出现的直隶厅知州也相差不大,只是它的辖区和行政级别和官职都比知县更高。这就是同知跟知县在历史演变中的不同区别。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