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一德格天1


包拯做过的最高职位是枢密副使,中央决策机构的9个成员之一,按照宋史来看,枢密副使是从二品官。包拯史载最后的实授官职是三司使,枢密副使,前者接近现在的经济部长,后者差不多是军事系统的副长官(不过宋代控制军队极其严格,并没有多少实际调动部队的能力)。

包拯任开封府尹的时候,是正三品官。包拯在任开封府尹前是江宁府尹(从三品)后于嘉佑二年升任开封府尹(正三品)。 开封是首都,所以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死后追授礼部尚书,为银青光禄大夫,宋制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传、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人。 举乡试入都,恩赐进士,初任南平教谕,后升任淳安知县、兴国知县。 在任内推行清丈、均摇,廉洁自恃,人言“布袍可脱粟”。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其时世宗宠信方士,专意斋蘸,妄求长生不死之药,忽朝失政.无人敢谏,只有海瑞备死上疏。犯颜直谏,震惊朝野,被罢官入狱,世宗死后获释。 隆庆三年(1569年)任应天巡抚,任内誉主持疏浚吴松江、白茹河,大力推行“一条鞭法”,遭到张居正等人的反对,被革职回乡。海瑞一生刚直不阿,居官期间,平反了一些冤狱,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南包公”。 他72岁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仍力惩贪污官员,不久病逝于住所。 死后,朝廷赐祭八坛,赠太子少保,溢号忠介,造官员许子伟护灵枢归葬。


文东i静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地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

宋朝时,在宰相之下又分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其中枢密使是军事机构,故枢密副使是掌管军事方面事务的中央官员。宋朝的“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参谋机构,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相当于参谋总长。包拯是几品官?枢密副使即副总长。应该从一品官员。

开封府伊,按现在的官职比较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开封在当时是宋朝的帝都。包拯能做的开封府的一把手,其实比当时的一省封疆大吏官职还要稍高一点。和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比省委书记要高一点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包拯手里有三把铡刀,最具权威的就是龙头铡上铡皇亲国戚及皇氏宗亲。下铡在朝高官,等于包拯同时兼任着都察院一职。这个官职有点像今天的中纪委副书记。和最高检副检察长。如果按照今天的官职来推演。北京市委书记兼中纪委副职属于副国级国家干部,入围中央委员这是肯定的。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

海瑞右佥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委副书记,但当时只是给他挂个虚衔,没有实权,政府不给实权是怕海瑞不知深浅,乱查处官吏,容易引起官场动荡,动摇国本。

这样算来还是包拯的官大。


天才地杰


包拯、海瑞都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廉吏,他们一心为国为民,不畏权贵,为民做主,一生刚正不阿,因此一个被称为“包青天”,另一个则被称为“海青天”。



那作为相隔百年的青天大老爷,包拯与海瑞到底谁担任的官职更大呢?

包拯

包拯生前官至枢密副使,正二品。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副长官,协助枢密使执掌宋朝军令,《宋史.职官志》载:“枢密使,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



枢密院是北宋最高的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号为“二府”,枢密院为“枢府”。宋太祖赵匡胤置枢密院的目的如宋末历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枢密院官虽曰掌兵,亦未尝不兼任宰相之事”,就是为分相权,因此北宋初期枢密院的权力非常大。

“佐天子执兵政”,这就是枢密院。《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宋初枢密院下设兵、吏、户、礼等四房,分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同时若得皇帝的批准,枢密院还有调兵之权。当然宋初,枢密院并没有统兵的权力,如禁军,有统兵之权的是殿前都指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等三衙,而枢密院只有调发禁军的权力,正所谓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简单的说“枢密副使”就是宰相之职,他是宋初全国军令的执掌者之一,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等统称为“执政官”,可谓是宋初权势最为显赫的一个官职。

海瑞

海瑞生前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记住不是很多题主说的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是正二品,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右佥都御史位在左、右副都御史,左、右都御史之下),位列正二品。南京右都御史,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职掌与北京都察院一样,但是十三道监察御史人数要少于北京,南京都察院监察御史只有30人,而北京都察院大约有110人。同时南京都察院拥有提督操江之责,领上、下江防之事,这是北京都察院所没有的。



都察院,为明朝最高监察机构,“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拥有监察、弹劾百官及建议之权。都御史为都察院最高长官,“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明史.职官志》),他负责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御史。



都御史可弹劾奸邪、小人结党、作威福乱政之徒,卑劣贪鄙败坏官纪之徒,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现成章法、企图进用之徒。同时遇到朝觐、考察时,都御史会同吏部尚书确认官员贤能与否,及官员升降。此外,大案件重囚犯在外朝会审,都御史与刑部、大理寺主官进行三司会审,明确其是否犯罪。

简单的说右都御史有点类似于秦汉的御史大夫,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监察百官,看官员有无违法行为,有就弹劾他。同时明朝的右都御史还有一项比较大的特权,那就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都察院虽无执法权,但是凭借着这个权力,在小事上,如知县犯法,御史可以直接先免了他的官。



综上所述,包拯的官职其实是明显大于海瑞的,毕竟包拯的“枢密副使”是宰相之职,而海瑞虽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长官,位列右都御史职,也是与包拯的品级一样,是正二品,但他毕竟不是宰相之职,且别忘记海瑞只是南京右都御史,相对于北京的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海瑞的右都御史还是稍微差了点火候,直白的说就是在权利上要比北京低了许多,如此就更比不上包拯的“枢密副使”了。


澳古说历史


先上答案再展开论述:论生前官职,包拯远高于海瑞;若论身后的追赠官职,海瑞又反超了前者半级。

作为中国历史上被树为典型的“青天”,包拯和海瑞在民间无不名头山响,口碑爆棚。对这两位分别生活在北宋和明朝的“清官廉吏”,我们在此不讨论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评价他们的谁更清廉,只说说到底谁的官位最高。

包青天的职位多高,品级几许?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事实上,安徽合肥人包拯并没任过大家所认知中的开封府尹,而是“权知开封府”,意思就是代理开封府尹,并非真正的实缺实任。

北宋的正式知府,全称为知某某府,如知河南府,知济南府,知开封府,级别大致类似于今天的地市级正职。由于开封为北宋的都城,洛阳为北宋的西京,二者行政级别相仿,知开封府、知河南府的行政级别要比普通知府高一格,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所以包拯的这个代理开封尹的实际级别还达不到副省级。

但权知开封府并非包拯的最高官职。1061年,62岁的包拯被擢升为枢密副使,随后不久又调任礼部侍郎,但他推辞不就也没去上任。1062年,包拯在枢密副使任上因病去世,并被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

包拯画像

也就是说,包拯生前做过的最高职位为枢密副使和礼部侍郎,品级皆为从二品,前者职责权限大致等于副参谋总长,后者类似于文化部副部长。他去世后被追赠的礼部尚书,理论上是六部尚书之首,品级为正二品,实打实的正省部级。

海青天的职位多高,品级几许?

与包拯的进士出身不同,海瑞仅仅中过举人,因此起点要低上不少。他从知县做起,一路走来最后做到了南京右佥都御史的高位。

由于明朝实行“两京制”,正式都城北京和留守都城南京的政治级别理论上一模一样,因此北京、南京都设有都察院。都察院的职能大致与今天的中纪委类似,负责纪律检查事宜,设有左右都御史各1名,左右副都御史各1名,左右佥都御史各2名。

海瑞画像

从品秩上看,海瑞担任的南京右佥都御史为正四品,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司局级。如果再考虑到南京仅为留都,就是一个空架子,实际的运行中枢在紫禁城,海瑞的实际权限与影响力甚至还达不到正四品的标准。

但是,海瑞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品秩达到从一品,又略高于包拯被追赠的正二品礼部尚书了。

结论就很明显了:包拯生前的级别为副省部级甚至达到了正部级,海瑞仅仅为司局级,因此不但前者的级别和职位远高于后者,实际影响力更非后者所能比拟


司马砸光


包拯,宋朝人;海瑞,明朝人。

不是一个朝代的人相比,貌似有关公战秦琼之嫌,不过官职有品级,尚能勉强一比。

包拯,最高官职,枢密副使,正二品

包拯号称“包青天”,在历史和民间都是大名鼎鼎。

包拯是进士出身,最为人熟知的官职是权知开封府,但这并非他的最高官职。因为铁面无私,直言敢谏,包拯在权知开封府后,先后任权御史中丞、权三司使、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最终突发疾病在枢密副使任上去世,死后追赠礼部尚书。

北宋实行文武制衡,以枢密院分割政事堂的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最高长官叫枢密使,与宰相对掌文武大权,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但两者互不隶属,相互牵制。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枢密使,也略次于参知政事(副宰相),品级为正二品。

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副国级干部。

海瑞,最高官职,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海瑞跟包拯一样,是著名的“青天大老爷”,但他只是一个举人出身,脾气古怪,不讨人喜欢,因此仕途坎坷,长期在地方州、县沉沦,后来才不断升迁,最终慢慢攀升到南京右佥都御史,并死在任上。

明朝实行两京制,由于朱元璋最初是定都在南京,朱棣登基后才将都城迁往北京,所以南京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南京仍保留一套和北京一样的官僚机构,其中就包括都察院。

明代的都察院属于监察机关,职能与前朝的御史台相同,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国家监委。都察院的最高长官是左、右都御史,共2人,都是正二品,与六部尚书品级相同;次长官是左、右副都御史,共2人,都是正三品;再次是左、右佥都御史,共4人,都是正四品。

左、右佥都御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委委员,副部级干部。

1,从品级而言,海瑞举人出身,生前的最高品级是正四品,副部级干部;包拯进士出身,生前的最高品级是正二品,副国级干部,两者差距明显。

2,从实权而言,包拯长期在朝廷任职,他任职的开封府、三司、枢密院,都是朝廷实权部门,手中拥有实权;海瑞长期在地方工作,短时间在京城工作期间也缺乏实权。

3,从前途而言,包拯很早就进入朝廷,跟皇帝接触多,深受赏识和重用,假以时日,必定是宰相人选;海瑞的性格脾气不受欢迎,在朝廷备受排挤,无论皇帝还是宰相们都不喜欢他,即便生命延长,也很难进入国家领导班子。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包拯和海瑞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清官,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今天来说说包拯和海瑞两人的官职情况。

包拯历任官职的情况

包拯担任过的官职很多,这里选取几个主要的官职来分析。

1.户部判官、副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三部的司长、副部长。

2.陕西、河北等路的转运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交通厅长。

3.权知开封府:包拯的这个职位大家比较熟知,大致相当于现在首都的长官。

4.御史中丞:这是负责监察的官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长、最高检长这类官职。

5.枢密副使:包拯这个官职最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

海瑞历任官职的情况

1.南平教谕:当时南平还是县,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长。

2淳安、兴国知县: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的长官。

3.户部、兵部主事:大致相当于中央部委的处长。

4.右佥都御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的中层干部。

从包拯和海瑞两人的主要官职来看,包拯的官职要比海瑞大的多。从现在来看,包拯的最高官职达到副国级,海瑞的最高官职勉强算的上副部级。


历史守望者


都别抢,我来答。

包拯和海瑞是中国历史上两大有名的清官和廉吏,两个人都因为敢于置生死与度外向皇帝直言进谏,包拯不畏权贵,力求公正,海瑞抬着棺材进谏,这些都是两人正直的表现。

包拯是北宋时代的人,他的官位最高做到了枢密副使。

北宋的官制和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原来的三省六部制度在宋朝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许多官职都成为了虚职,许多官衔都成为了虚衔。

譬如包拯还有两个显赫的官衔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包拯又有外号叫“包龙图”,不过这两个官衔都属于名誉官衔,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这是因为宋朝把职权和官衔剥离的缘故。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史·职官志》

但是包拯的这个枢密副使可不是虚职,这是一个实打实的有实际权力的职位,而且权力还很大。宋代两大权力机构分别是中书省和枢密院。

中书省管政务,枢密院管军事: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和宰相平级,是主管军事的长官,属于正一品官员,而枢密副使属于正二品,所以这个权力还是非常的大。

至于相当于咱们今天什么样的官职,枢密使相当于ZG级,而枢密副使相当于FG级,总之是处于一个国家的权力中心以内。

相比较于包拯的显赫,海瑞的官则显得要小一些,他主要两个官位就是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这两个官阶都属于正四品。

而且这两个官职的作用也大同小异,由于明朝实施的是两京制(北京和南京),这个通政司主要是负责以下职责:

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其官有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等——《明史·职官志》

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纪委机构,当然其权力当然要更大一些,总之有什么冤情啊、要举报啊之类的就到通政司去。

而这个右佥都御史属于都察院下属的官职,这个都察院就是我们熟知的御史台演变而来的,在明代和刑部、大理石并称“三司”。

它的主要职责是:

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势必有“搏击”之嫌,失大臣之体,极易为朝廷招怨,一旦弹劾有误,也无回旋的余地。

这个都察院和通政司的作用有点差不多,不过它的职责有点不一样,通政司是专门负责处理各种冤情啊、不法的行为。

但这个都察院不一样,它只负责找问题,而且专门是鸡蛋里挑骨头的那种,你要是行为不规范啊,或者有什么不正常的举动,这个都察院的官员就可以弹劾你。

但这个都察院一般官位都不高,因为它太拉仇恨,容易被人家报复,所以干脆就不提高它的官阶,反正官就这么大,也不怕你报复。

所以海瑞才有这个胆量把嘉靖大骂一通,当然这本身就是职责所在,换句话说这个都察院就是有一种可以“上告天子,下劾百官”的权力。

而海瑞担任的右佥都御史属于南京都察院的官职,虽然正四品官阶也不低,但是比起包拯的正二品,似乎还是相形见绌。

不过这些都并不影响海瑞抬着棺材去骂嘉靖,是个强人。

海瑞其实就像《海贼王》里的“赤犬”一样是一个信奉绝对正义的人,任何的调和主义和折中主义在他那里都不管用,他的世界非黑即白,你一旦有了错,就必须得付出代价和责任。

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有时未免显得过于极端,倘若完全不知变通,其实有时候也会办坏事。


围炉谈史


包拯和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青天”,因此也经常会被人们拿来比较。那么,包拯和海瑞到底谁的官大呢?



宋朝和明朝的制度有相通之处,却又有着太多差异,二者之间并不能直接进行对比。但是,包拯和海瑞之间还是可以比一比的,包拯最终的官职远在海瑞之上,这一点毋庸置疑。包拯最高曾经担任过三司使和枢密副使,这两个职位在宋朝是属于“宰相”级别的,大致等同于副相。换言之,包拯是当过“副宰相”的。



反观海瑞,海瑞最高只担任过明朝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这只是一个省部级职务,与尚书平级。换言之,海瑞从来没有当过“宰相”。即便这右都御使,还是南京都察院的,明朝的南京部院基本上就是失势官员的养老院,权力微乎其微……从这一点而言,海瑞和包拯之间差了远不止一个数量级!



那么,三司使、枢密副使和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呢?宋、明与现在的制度根本不同,我们无法将之完全对等,只能大概其进行一个对照。



三司使

所谓三司使是唐中期之后、五代、宋为避免中枢宰辅权力过重、对“宰相”进行分权的产物,全称为特简大臣分判度支、户部及充任盐铁转运使,主要分管财政度支、赋税和盐铁专卖等事务。现在我国没有类似职务,如果硬要将三司使与现在的职务挂钩,大概其相当于分管财政、税务等领域的副总理吧。还是那句话,制度完全不同,二者根本不能直接划等号!



枢密副使

宋朝的枢密使是“宰相”的一种,与同平章事属于同一级别,主要分管全国范围内的军事、军队相关工作。其实,枢密使的设置同样是对“宰相”进行分权的产物。如果硬是要和现在的职务挂钩,枢密使大概其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吧。枢密副使是枢密使的副职,如果硬要和现在的职务挂钩,个人认为,大概其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委员,或者建国初期非主持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制度完全不同,尤其是军队编制,现在和宋朝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么论其实有些牵强附会了,但大概其是这么个意思吧。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

都察院是明清时期的国家监察机关,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和现在对比的机构,大概其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至于级别嘛,个人认为可能更接近于国家机构改革之前的监察部一些。明朝的都察院右都御使是都察院主官之一,如果硬要和现在挂钩,大概类似于中央纪委书记、国家监委主任吧。还是那句话,制度完全不同,根本无法完全划等号,一切都只能是牵强附会!而且,海瑞这个右都御史又有所不同,他是明朝南京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在明成祖迁都之后,南京仍然保留了部院构架,但实际权力要大打折扣。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南京部院几乎成为了失势大臣的养老院。海瑞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享受正省部级待遇的闲职而已。根本无法与包拯三司使、枢密副使那样的实权职位相比。当然,级别同样也比不了……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他们都是正二品官。

包拯曾任三司使(北宋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海瑞死前是南京右都御史。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都察院是监察机关,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


跪射俑


包拯龙图阁大学士,御史中丞,三司使等,海瑞的职务一直在南京,明朝是两京制!做过巡按御史,相应而言,包拯的官职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