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某种意义上说天弘基金毁掉了中国基金业

以2013年余额宝的诞生为标志,中国基金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一度让人感到欣喜。互联网的浪潮极大变革了中国基金行业。让已经有些暮气沉沉的基金业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朝气蓬勃。余额宝让天弘基金规模迅速膨胀,并从行业尾部的小公司一跃超过当时的行业老大——华夏基金。尽管这些大公司并不服气并且用剔除货币基金的排名来显示自己依然保持着领导地位,但与此同时,大公司们却不约而同的加大了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力度,通过互联网渠道拓展销售。

而对于互联网销售渠道而言,相对于权益类产品,固收类产品无疑更加好卖。于是,各大基金公司都加大了固收类产品特别是货币类产品的销售力度,货币基金逐渐占据了中国基金行业的半壁江山,甚至六成以上,权益类基金难有突破。

截至2019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133093亿元,非货币基金规模60771亿元。

事实上,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就更低了。按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市值16473亿元,同月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不过19976.31亿元,二者差值仅为3503.31亿元。

这意味着,如果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公募基金作为曾经的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将逐步丧失A股市场话语权。

在市场处于相对低位的背景下,将廉价筹码拱手让与外资,谁之过?

有人可能会说,股市不好,老百姓自然不愿意买权益类基金。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这里面,互联网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或者说,从天弘基金余额宝开始的互联网营销浪潮让中国基金业逐步偏离了资产管理的本质。说的严重一点,天弘基金的余额宝让中国权益类基金经理丢掉了尊严,也在某种程度上毁掉了中国基金业。

为什么某种意义上说天弘基金毁掉了中国基金业

对比一下十余年前的基金业,股票型基金经理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王亚伟、王晓明、王卫东、曹名长、梁永强、张晓东、邱国鹭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威震市场。如今的公募,则成了固收类基金经理的天下。这一批年轻的基金经理们的锐气到哪里去了?甚至有些公募基金都不考虑发行权益类产品了。

十余年前的基金公司是看业绩的,除了那本《基金经理》的小说是讲娱乐八卦外,基金行业其实是没有那么多娱乐新闻相伴的。可现在呢?

这是因为,尽管过去股票投资也存在一些内幕交易,基金经理也出现过老鼠仓。但与债券市场相比,债券市场存在的内幕交易就更多了。而内幕交易往往与权色相伴,这就是基金业十年娱乐化蜕变的重要原因。

好在,证监会的领导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7月,证监会发布的消息,易会满近日带队赴中金公司调研,并主持召开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座谈会,其中,在公募基金产品发展上,会议指出,需把握机遇,着力推动权益类基金的发展。要在提升权益类基金的占比上下功夫,提高研究能力、丰富产品类型、提升投顾水平、优化投资结构,让权益类基金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专业投资者。

看来,权益类产品的复苏,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中国股市带血的筹码,不能就这样交给外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