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藥什麼時候吃?歐洲權威研究給出了答案

知藥客報道

近日《歐洲心臟雜誌》一項入選2萬人隨訪6年多的隨機對照研究稱,

降壓藥或許最好在睡前吃。

在這項多中心、對照研究中,19084例高血壓患者被分配為在睡前一次性吃≥ 1種高血壓藥(9552人)或全部在清醒時(9532人)吃藥。在入選時以及在整個隨訪期間每次計劃的門診就診(至少每年一次)時,還進行了 48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降壓藥什麼時候吃?歐洲權威研究給出了答案

結果發現,較清醒時吃藥,睡前吃藥可降低45%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梗、冠脈血運重建、心衰或腦卒中等。

進一步分析可見,睡前服藥還可降低56%的心血管死亡風險,36%的心梗風險,40%的血運重建風險,42%的心衰風險和49%的腦卒中風險。

“當前有關高血壓指南沒推薦服藥時間。由於清晨高血壓的危害,很多醫生建議清晨服藥。但我們的系列研究之前顯示,睡眠收縮壓是心血管病風險最顯著和獨立的指標。”研究者指出。

這些結果是在考慮了性別、年齡、2型糖尿病、慢性腎病、吸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清醒時平均收縮壓、睡眠時相對收縮壓的下降以及心血管病史等後所得。

而且研究者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睡前服藥降壓藥,血壓得到更好控制,最重要的是心血管病和心血管死亡的風險大大降低了。

高血壓為什麼要服藥?

降壓藥又稱抗高血壓藥。是一類能控制血壓、用於治療高血壓的藥物。

一般來說,高血壓屬於慢性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有效控制血壓到目標水平(一般來說要求血壓低於140/90mmHg),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心腦血管事件,如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腎病的發生及進展,同時可以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降壓藥什麼時候吃?歐洲權威研究給出了答案

降壓藥有哪些不良反應,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不良反應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說的“副作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降壓藥在控制血壓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可能對我們身體不利的作用。

比如利尿藥氫氯噻嗪會導致血鉀降低、尿酸升高;ACEI類藥物(如卡託普利)可能會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腫;鈣拮抗劑也可能會引起頭痛、水腫、面色潮紅等。

那麼患者該怎麼看待這些不良反應呢?

一來不要被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條目嚇壞了而不敢吃藥進而耽誤了病情,二來對出現的不良反應不要置之不理,記下自己感受,必要時或複診時告知您的醫生,請醫生從專業的角度幫您調整治療方案。

降壓藥什麼時候吃?歐洲權威研究給出了答案

總的來說,我們常用的降壓藥都是經過長期多中心的臨床實踐考驗的,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

降壓藥什麼時候服用最好?

一般來說,我們每天的血壓水平是規律波動的:24 h有兩個血壓高峰時間,即上午6~10時,下午4~8時(所謂的“勺型曲線”)。那麼在這兩個高峰前半小時服藥,降壓作用就會比較好。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有些患者凌晨血壓升高,那麼就需要在睡前加服藥一次。雖然歐洲的這項研究也支持睡前服用降壓藥,但是是否睡前用藥,一定要在血壓監測的基礎上諮詢專業醫生。


關注知藥客(公號\\APP)醫藥代表的業務助手,學習、分享、展業上量更簡單!

[1]Ramón C Hermida, Juan J Crespo, Manuel Domínguez-Sardiña, et al. Bedtime hypertension treatment improves cardiovascular risk reduction: the Hygia Chronotherapy Trial. Eur Heart J, 22 October 2019.

[2]Hermida RC, Ayala DE, Mojón A, et al. Bedtime ingestion of hypertension medications reduces the risk of new-onset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ologia, 2016, 59(2): 255-265.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