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匠精神独步天下?他们的盔甲刀剑从大唐一路山寨到高句丽


日本工匠精神独步天下?他们的盔甲刀剑从大唐一路山寨到高句丽


日本工匠精神独步天下?他们的盔甲刀剑从大唐一路山寨到高句丽

日本人是一个讲究工匠精神的民族,但这并不能说他们的工匠历史从来就是伟光正,就像德国造在很长时间内是山寨假冒的代名词一样(19世纪是英国人主动给德国商品打上了德国造的标签,以区别于英国货),日本工匠精神的代表作日本刀和日式盔甲也在很长时间内离不开中国制造。


日本工匠精神独步天下?他们的盔甲刀剑从大唐一路山寨到高句丽



日本刀从诞生之日到全盛时代都不离开来自中国的铁料,原因很简单日本在近代以前并不是一个金属铸造工艺发达的国家,在近代以前人类的冶金科技树上贡献技术是零,而在近代以前中国的金属冶炼工艺则独步天下,中国产的铁坯被是日本人最看重的战略物资。西汉的铸铁技术和盐铁专卖政策让西汉政府手中掌握着3000多万斤的铁器原料,从吕后时代起西汉的铁器生产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成了出口创汇产品,南越国和朝鲜半岛都从西汉进口过大量铁器(西汉国营铁场出口的铁有专门的记号)。朝鲜半岛进口的铁器就被他们转卖给了大和族,变成了“渡来人”屠杀日本列岛土著的最佳武器。


日本工匠精神独步天下?他们的盔甲刀剑从大唐一路山寨到高句丽


经过漫长的发展,日本刀也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但从中国进口原材料这点一直不变。现代考古通过对战国时期(1467-1615)的武士刀进行分析,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日本刀通过唐铁(含铜铁,中国北方铁矿)打造的占数量的三成多,以南蛮铁(含磷铁,中国广东、福建铁矿特征)占为主要原料打造的占四成多。而以当时的武士刀价格来说,这么大批量进口中国原材料,甚至会造成进出口上的赔本,因为在明朝日本刀确实不是什么高价货。


日本工匠精神独步天下?他们的盔甲刀剑从大唐一路山寨到高句丽


在明代朝贡贸易中,一把武士刀等于三贯宝钞是长期定价,而一贯宝钞相当于铜钱12.5文,3贯宝钞在明朝仅仅能买上一只鸡。在朱元璋父子统治时期明朝国内的一口铁锅价格就价值100文铜钱,对外出口要达到1875文钱(明代严禁直接出口铁胚),也就是说即使日本人找到了最良心的“雷锋式”走私商,他们用武士刀换铁器依旧要赔上三倍左右。


日本工匠精神独步天下?他们的盔甲刀剑从大唐一路山寨到高句丽


作为更重要的武士象征,日式铠甲也从诞生之日就山寨味十足。最早的日式铠甲是“挂甲”,它由上千个小铁片串连而成,可以分成几个部件,重点保护头部到小腿的要害。它和当时高句丽王朝的装甲很相似,高句丽王朝的盔甲是也是由众多方形或者长方形小铁片用皮条和金属丝串联而成的铠甲。由于高句丽和大和政权的关系,日本的“挂甲”明显是山寨高句丽的产物。唐朝灭了高句丽,也干掉了和大和政权关系密切的百济,大唐的铠甲也成了日本铠甲师山寨的目标。日本的铠甲师学习唐朝同行在绵袄上缝上甲片,制造出了绵袄甲,它的成本只有“挂甲”的三分之一,安全又保暖一度风靡整个日本。到了日本战国时代,日本铠甲师还模仿西洋板甲制造出了“南蛮甲”。


日本工匠精神独步天下?他们的盔甲刀剑从大唐一路山寨到高句丽


日本匠人的这些模仿、引进并不奇怪,就像他们在现代也学习了制表和汽车制造技术一样,能模仿后青出于蓝才是关键。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因此今天的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认为自己的工业品只是量大质不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