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都温江区现在发展大不如前,落后于其他郊区?

龙虎啸


金温江,银郫县,最歪(牛)还属双流县。这是成都人长期以来对于郊区几个县的评价。温江作为成都西边的农业大县,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富庶的。在上述3个强县当中,温江是最先撤县设区的(2002年),所以了先发优势。比如2005年就开通的光华大道,就将温江和成都的通勤时间压缩到了10多分钟;联通郊县和成都市区的地铁4号线,也是全线贯通最早的。而2005年的花博会,更是将温江的名头打到了全国。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得很好,所以沿着光华大道一带,温江的房地产业发展得最早最快,而花卉产业又是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这让温江成了成都最热闹的郊县;同时,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职业交通技术学院等高校新校区都放在了温江,也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强大的购买力。


但是花无百日红。除了花卉产业和光华大道,温江这10多年的发展并无其他亮点。比如温江最能拿出手的就是海峡科技园,但里面的企业其实都是非常小的企业,即便是有一些所谓的制药企业,都偏向外包装或者来料加工。


温江的整体发展,偏向于“轻产业”(即服务业),正如上文所说的花卉,还有休闲娱乐(比如国色天线乐园,非遗博物馆等),没有太重的投入。但服务业本身又存在低门槛的问题,比如主题乐园,国色天香显然无法与成都西北三环的欢乐谷竞争,将来估计也很难和都江堰的融创城、天府新区的恒大文化旅游城竞争。


随着成都市新一轮规划,这样的差距会进一步加大。成都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西部要控制,拓展方向是往南的天府新区、双流区,往东的龙泉驿区和简阳市(龙泉山脉以东)。而温江恰恰处于西边,属于成都的“上风上水”方向,发展思路是要“控”,温江需要尽量保持好的生态环境,这意味着温江未来很难有大规模的产业发展,这对温江发展其实不利的。


就以交通为例,虽然温江是郊县最早有地铁的,但未来它的轨道规划并不太具有想象力:2020年将开通地铁17号线,但这是一条通往郊县双流的地铁,而非直接通往市区。未来温江和成都主城区的联系,还是只有四号线,这样的规划和双流、天府新区都没法比,更不用说和一圈层的5个区相比了。


下图为成都地铁远期规划,温江处于下图中的红圈位置,可一件,除了4号线,其他轨道交通(包括有轨电车)是和其他郊县相连,比如西北的郫都区,南边的双流区。


当然,这里并非要刻意去贬低温江的发展前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定位,这个定位要服务于整个城市整体的发展战略。对温江来说,生态和服务业就是未来的方向,距离核心城区最近是最大优势,这一点不会改变。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