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初二学生学习?

王俊英旭旭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

第一点:首先不能让孩子出现偏科,各门功课保持在70分以上,班级排名不能低于20~25名才能考上高中

当前中考只录取一半学生,也就是说只有40%到50%的录取比例,至于成绩差,剩下的另一半学生只能被分流到技校或者职业高中,人之常情基本上所有的初中生都不愿意上职业高中或技校,他们都想上高中考大学,所以竞争特别激烈,下图所示即为我与初中生关于上高中的对话


所以这就要求孩子在班级和年级的排名要处在中游偏上的水平,各门功课不能低于70分,不能出现严重的偏科,才能在进入初三以后考上高中,如果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偏科,成绩排名靠后的话,那么在进入初三以后是很难考入高中的,例如在中考的时候,语文的满分是120分,如果别的孩子都考到了100分以上,而自己的孩子只考了80~90分,那么仅这一门成绩10~20分的差距就可以把孩子阻挡在高中的校门之外,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期中期末成绩,详细规划下图所示


第二点:家长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孩子的学习不是被爸爸妈妈逼出来的,也不是被爸爸妈妈监督出来的,靠的是孩子从内心深处愿意自己主动学习,如果孩子本人做不到这一点,仅靠爸爸妈妈去监督才学习,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了,孩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玩去了,推一下动一下,不推就不动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呢?因此家长一定要点燃孩子学习的发动机,让孩子做到自己主动积极学习


第三点:不能让孩子过度玩手机

智能手机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学习,一个孩子一旦沉迷于手机游戏之中,那么他的脑子里面每天装的都是游戏而没有装学习。他们在课堂上想的是玩游戏,下了课聚在一起谈的是游戏攻略,放学回到家中或者星期天放假以后更是手机不离手,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把成绩搞上去呢?事实证明他们的学习成绩只会是越来越差。这种沉迷游戏的学生多年来我遇到很多,基本上都无一例外中考失败,连一所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比如下图所示中这位初中生每天都要玩游戏从不去复习功课,该背的不背导致历史英语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


总之,初二承上启下是孩子学习中的一道分水岭,初二距离中考也越来越近。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把成绩搞上去了,那么进入初三以后就可以轻松上阵,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如果初二落下太多,仅靠初三不到一年的时间,孩子是很难补起来的!

以上内容和图片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内容


家庭教育感悟


初二是孩子初中重要转折点,如果初一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初二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到了初三才去发力的话,可能就晚了。因为初三要学习课更多,又要去补习初一和初二的内容,那么孩子是相当吃力的,很难把基础抓起来,所以初二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抓上来,初三孩子冲刺才会好。所以孩子初二时候,父母要多帮助孩子,让孩子把学习提上来。所以差的功课和科目,不管是请家教辅导班等,都要帮助孩子把功课学扎实。


Lee968111


1、初二是孩子的心理逆反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多倾听孩子的话,掌握起心理动向,多和他谈心,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有话愿意和你说,和孩子一起面对他所遇到的困惑。

2、深入了解孩子学习状况,知道他的薄弱点和强项,帮他分析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3、和孩子一起订立目标,先定大目标,比如高中要考上什么样的学校,再定小目标,比如下次月考要在班上达到什么水平,小目标不能太高,要然孩子跳一跳能够着。

4、家长要对孩子的方方面面有详尽的了解,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记住: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AH海老师



泰辅导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在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

而对初二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则需要家长及时纠正此时学生的不良心态,及时排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做好初三前一年的准备学习任务。因此,家长必须及时观察学生此时的心理状态,积极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

初中学生自身具有独立和依赖的矛盾、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沟通和封闭的矛盾,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

此时,家长和孩子之间要保持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以正确的强化是教育孩子的关键。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希望能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这种需求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而同龄人的思想水平接近,对事物的看法有有更多的共同点,容易沟通、更可信赖。同龄朋友可以帮助青少年增进对自我的了解,可以帮助青少年肯定自我的价值,和朋友交往可以缓解不良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