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娶仰頭女,不嫁低頭漢”,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以貌取人”向來都不被人們所提倡,但與人交往第一印象往往就建立在外貌上,古往今來會看人的名家大多都將外貌作為第一個切入點。“相由心生”不無道理,尤其是年長的長輩們對人的觀察更是細緻入微,而這些細節也往往確實能夠體現一個人內在的諸多品質。所以古時候無論是結交朋友還是婚配嫁娶,相貌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影響著事情的成敗,這在一些民間俗語中便有較好的體現,比如這句“不娶仰頭女,不嫁低頭漢”。

俗語“不娶仰頭女,不嫁低頭漢”,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雖然我們時刻都在倡導內在價值,然而事實證明顏值才是關鍵。雖然關鍵但不長久,不長久無疑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然關於最終價值此處不談。回到古人這句俗語上,古人歷來更加註重品質,而此處的仰頭女和低頭漢也不是強調顏值,更多的還是在揭示內在的品質。我們之所以總是說古代百姓的淳樸自然,便從這些地方能窺見一二,即使現在的農村百姓大多也都透著一股與人和善的樸素,這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俗語“不娶仰頭女,不嫁低頭漢”,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所謂“仰頭女”指的是走路姿態抬頭挺胸,昂首闊步的女子,其實這在當下是在正常不過了,而且昂首挺胸才能彰顯一個人的精氣神,是一種非常良好的形象。這樣的女子往往因為自身的能力而充滿自信和朝氣,相比低眉順眼更加受人歡迎。但在古代這兩種性質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命運,還是因為古代男權的霸權地位,使得古時候的女子幾乎沒有平等的權力,“無才便是德”、“三寸金蓮”、“三從四德”等等隨之成了女性是否被社會認同的標準。由此古人認為言語不懂內斂,走路不懂低眉,反而昂首闊步的女子,往往爭強好勝,容易與男性發生爭執,從而影響家庭和諧,所以才有了“不娶仰頭女”的說法。

俗語“不娶仰頭女,不嫁低頭漢”,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低頭漢”和前者的含義大致相同,說的是在婚配的時候最好不要嫁給這類人。因為古人覺得,男人作為頂天立地的頂樑柱,要有足夠的能力養家餬口,而抬頭挺胸的人往往意味著能力所帶來的自信。低頭則往往表現得有些自卑懦弱了,這種品格別說養家餬口,就連養活自己都有些困難。加上這種品格往往讓人看不起,如果自己的丈夫作為一家之主卻是個被人看不起的人,這無疑給家庭蒙羞也加重了妻子的負擔。而自卑的性格也難成大事,往往作為弱勢群體而被人欺負。除了人格上的缺陷外,古人還認為經常低頭的人往往因為不被正常視之而心理扭曲,從而心口不一,滿是算計。

俗語“不娶仰頭女,不嫁低頭漢”,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不難看出古人兩句俗語的出發點還是善的,都是在為兒女的婚姻大事謀劃,歸根到底還是希望後人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如今看來,其濃厚的封建色彩顯然有些荒繆了。但從仰頭低頭來判斷一個人的內在是膚淺的,仰頭也可能是自信,低頭也可能低調,眾生百態,豈可一概而論。不過在婚嫁前充分了解另一半則顯得尤為必要,雖然外表不能充分體現人品,但時間久了,言行與志向顯露無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