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後,周國平面對《李白與杜甫》仍感慨不已

/

多年之后,周国平面对《李白与杜甫》仍感慨不已

《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晚年的封筆之作,周國平感慨:重讀這部書,我仍由衷地欽佩郭老以八十之高齡,在連遭喪子慘禍之後,還能夠把一部歷史著作寫得這樣文情並茂,充滿活力。

本文關於郭沫若這本有別於普通文人傳記的《李白與杜甫》,它是一本將中國最重要的兩位詩人的命運絞織在一起,令周國平深為感慨、使茅盾大為推崇的奇書。

一本奇書

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

《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晚年的封筆之作,作者以其卓越的考據功底和敏銳的詩人感受,歷數李白與杜甫的身世、婚姻、生活習性、政治活動、宗教傾向和文學創作,以及二人的交往和交遊,生動還原了李白、杜甫當時的生活狀況及社會背景。《李白與杜甫》在1971年首次出版,因觀點獨富創見而影響廣泛,幾乎人手一冊,被譽為“奇書”。

奇書一:獨特的研究方式

《李白與杜甫》並非故事性傳記,而是一本嚴謹、好讀的人物研究專著。其研究方法十分特殊,有別於皓首窮經通秘義的鑽研方式,作者除了嚴謹地考據外,還極大地利用了詩人的敏銳直覺和詩歌文本分析的優勢,在判斷力上獲得輕快的飛躍。他往往不待繁瑣考證,一眼即能看出問題所在,例如說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奔流鹹秦”的“鹹秦”二字是“碎葉”之訛;又據魏顥《李翰林集序》“生子曰頗黎”,論斷世傳李白子名“伯禽”,實乃“伯離”之誤;對杜甫名作“三吏”“三別”裡的語言細節鞭辟入裡的分析等,皆前賢所未能道。諸多判斷,看似出於直覺,卻旁徵博引、縱橫自如、推斷嚴謹,令人讀之爽朗。文化學者惲逸群盛讚:《李白與杜甫》一掃從來因襲皮相之論。

奇書二:獨富創見,打破對李杜的刻板印象

作者在《李白與杜甫》中,一反常規地打破了歷來對李杜“詩仙”與“詩聖”的圖騰,還原出中國詩歌史上這對傑出雙子星的真實形象。對兩位詩人的生世行跡、人格特徵、詩歌才華及心路歷程娓娓道來自不必說,同時也辯證地論述了李杜的侷限性和矛盾性。比如李白有時表現得清高,但他對都門生活乃至宮廷侍從生活卻又十分留戀;被傳為美談的“高力士脫靴”事件,作者指出,李白此舉當場被唐玄宗嘲為“窮相”,“在唐玄宗眼裡的李白,實際上和音樂師李龜年、歌舞團的梨園子弟,是同等的材料。”關於杜甫的思想信仰,作者研究得出杜甫的道家、禪宗思想並不弱於儒家思想,而杜甫的功名慾望和門閥觀念使他某些作品顯得庸俗虛假。文學家茅盾評價道:郭老《李白與杜甫》對青年有用,論李杜思想甚多創見。

奇書三:超越一般研究者的政治洞察力

作者一生從政、諳熟政治鬥爭,除了對杜甫的階級性具有敏銳的洞察外,對李白“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寫得尤為精彩。歷史上的永王事件錯綜複雜。讀兩《唐書》及《資治通鑑》,往往如墮雲霧難得真相。作者卻將玄宗“制置”、肅宗稱帝、永王東巡三者之間的時間差算得極準;將玄宗、肅宗、永王父子兄弟三人各自算盤,剖析得細緻入微。此一部分剖析事件原委,可謂單刀直入,直奔主題;所下判斷,真如老吏斷獄,精悍絕倫。作為大史學家的政治洞察力,不是一般的文史研究者所能具備。

奇書四:驚人的學術勇氣

在普遍抬高杜甫為“聖人”,貶抑李白為“個人主義”的思想年代,郭沫若一反潮流,引發巨大爭議。近50年來,學術界及讀者們對這個問題仍爭論不休,對郭沫若評李白部分,基本一致好評,但對論述杜甫部分,態度呈現兩極,有人大呼敏銳過癮,也有人感到偏激尖刻。事實上,郭沫若在書中明確說明了該書的首要寫作動機:“以前的專家們是稱杜甫為‘詩聖’,近時的專家們是稱為‘人民詩人’。被稱為‘詩聖’時,人民沒有過問過;被稱為‘人民詩人’時,人民恐怕就要追問個所以然了。”作者寫了《李白與杜甫》,是對維護不合理的統治制度、維護既得利益的思想進行抨擊,從而主張一種真正的解放。《李白與杜甫》非常具有學術勇氣,要把千年來的定案給顛覆掉。

作者的學術態度,並非一時的應景和意氣用事,早在1962年,他發表於《光明日報》的《詩歌史中的雙子星座》中就客觀地表示:“杜甫是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人,他不能不受到歷史的侷限……這種時代殘疾,我們不必深責,也不必為他隱諱,更不必為他藻飾。”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也是尊敬杜甫的一個人……我也同樣在稱杜甫為‘詩聖’。不過這種因襲的稱謂是有些近於誇大的。實事求是地評價杜甫,我們倒不如更確切地說:杜甫是封建時代的一位傑出詩人。……把杜甫看成人,覺得更親切一些。如果一定要把他看成‘神’,看成‘聖’,那倒是把杜甫疏遠了。”

奇書五:近八十的高齡而精神毫無老態

這一點非常重要,一般文人在晚年,寧可鞏固定論美名而不願多冒風險,但作者對學術之事卻相當認真,富有質疑精神和求實的行動力,飽蘸情感地敘述者李杜二人的從政經歷,並對當年的政治風雲、權謀之爭作細緻剖析,顯示出一代文史大家深邃的政治和文學洞察力。這本封筆之作激起周國平的感慨:重讀這部書,我仍由衷地欽佩郭老以八十之高齡,在連遭喪子慘禍之後,還能夠把一部歷史著作寫得這樣文情並茂,充滿活力。

本書的末尾以並列的方式附李白和杜甫一生年表,讀者可一目瞭然地看到在同一年間,兩位大詩人的行跡以及那一年曆史上發生的重要史事,有助於清晰地理解詩人的仕途浮沉及詩路歷程。看《李白與杜甫》之後,李杜從此不再是遙遠傳說中的神仙與聖徒,而是有血有肉有情緒的高人。

/

多年之后,周国平面对《李白与杜甫》仍感慨不已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0

《李白與杜甫》

2019年新版

比馮至《杜甫傳》更深刻豐富

比李長之《李白傳》更富創見

一次讀完讀懂李白和杜甫

京東、噹噹、天貓全網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