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再愛兒子也要保持距離,媽媽要注意這幾點“雷區”

過去的年代,每個家庭都會生好幾個孩子,父母養育多個孩子已經很辛苦,所以平時並不注意與子女的溝通,更談不上相互表達愛意。

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於精神生活也就更加重視了。最近幾年很提倡多給孩子一個擁抱,父母對孩子,孩子對父母,都要多說“我愛你”,這是沒錯的。

可是對於生了兒子的媽媽來說,就需要注意了,相信我們都聽過“兒大避母”。

鄰居家一家三口的例子至今讓我印象深刻,他們家的媽媽和兒子關係好得讓很多正在為青春期兒子的叛逆頭疼的媽媽很是羨慕。

因為他家兒子都已經十多歲的時候還要跟媽媽一起睡,每天上學的時候還要親一下媽媽,孩子跟爸爸反倒不怎麼親近。

後來兒子畢業結了婚,果不其然,因為對於媽媽的過度依賴,小兩口的日子並不和諧,三天兩頭吵架,最後還是離了婚。

其實媽媽對兒子的愛沒有假的,可是愛也要講究個尺度,這裡面不僅是“兒大避母”,“女大也要避父”,就是指父母要對異性的子女保持適當的距離。

“兒大避母”,再愛兒子也要保持距離,媽媽要注意這幾點“雷區”

“兒大不避母”有哪些危害?

1. 會讓男孩成為“媽寶男”

現在的社會里,最讓人不齒的就是“媽寶男”了,沒有女孩願意嫁給這樣的男孩,就像沒長大的孩子一樣,有著成年人的生理,卻沒有成年人的心理。

凡事沒有主見,什麼都聽媽媽的,即使結了婚,也不能正確平衡老婆與媽媽的關係,就算是媽媽做錯了,也會選擇無條件的支持媽媽,最後導致婚姻失敗。

“兒大避母”,再愛兒子也要保持距離,媽媽要注意這幾點“雷區”

2. 會讓男孩形成畸形的愛慕意識

如果小的時候媽媽沒有及時注意保持與兒子的距離,就會導致萌發性意識的兒子對自己產生畸形的愛慕,這會直接影響男孩將來的戀愛觀和婚姻觀。

而且對於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觀也有阻礙,如果媽媽想要改正,就需要回避兒子,也會給兒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影響了親子關係。

“兒大避母”,再愛兒子也要保持距離,媽媽要注意這幾點“雷區”

想要“兒大避母”,媽媽需要避開哪幾個“雷區”?

1. 在兒子三歲以後,不與兒子共浴,不當兒子的面換衣服

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萌發性別意識了,也就是開始意識到男與女的區別了。

這個時候開始,媽媽就不應該再參與兒子的洗澡過程,也不要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讓孩子明白對於異性,不管是誰,都是需要遮蔽身體的。

2. 要掌握好跟兒子的肢體接觸

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媽媽的撫觸,擁抱,可是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後,媽媽就要避免這些行為了,以免給兒子產生錯覺誤會。

3. 別總不知道放手

“避母”不是讓媽媽遠離兒子,而是媽媽要學會放手,不能凡事都替兒子做好,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應該從心理上脫離對媽媽的依賴,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

“兒大避母”,再愛兒子也要保持距離,媽媽要注意這幾點“雷區”

你家裡是女兒還是兒子呢?你和愛人又是如何對異性子女做到正確的迴避呢?歡迎來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

-----------------------

關注【晨媽說】,讓我們用最科學,最用心的方式去培養孩子,做有責任心的好媽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分享給更多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