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別急著反駁,有科學道理

文|小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世間最永恆最無私的感情,莫過於親子之情。

孩子的出生,不僅是父母感情的潤滑劑和紐帶,也同時讓父母生出了一種純粹的大愛,願意為子女無私的奉獻一切。

但是,孩子畢竟是獨立個體,並非父母的附屬品。成長到一定年紀,就要與異性父母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是形成健康性別意識的必要。

傳統的看法是“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但也有專家提出了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的說法。先別急著反駁,這其實是有科學道理的。

為何“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別急著反駁,有科學道理


​兒大為何要避母?

首先,孩子到達三歲左右,就會開始萌發性別意識。

儘管在此之前,母親對兒子的生活起居無微不至,但到了這個年紀就應該適當放手,讓孩子獨立探索生活和自己的身體。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和孩子一同洗澡。

因為此時的孩子對異性的身體都會懷有好奇感,免不了對兩性產生興趣。如果母親不能正確把握其中的界限,會讓孩子過早認識到兩性間的不同。

為何“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別急著反駁,有科學道理

然後,無論心理還是身體上,這樣的孩子都可能比同齡孩子發育得更快。

不僅會帶來自卑的心理感受,還可能導致孩子在第二器官發育時期,出現性早熟的情況。無形中,身體承擔了更多的負荷,進而影響健康。

因此,兒大必須避母,到三歲時,媽媽就要儘量減少與孩子的過分接觸。

為何“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別急著反駁,有科學道理


​兒大避母的好處

1)促進兒子的人格發育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媽寶男,他們在婚戀中常常是被嫌棄的那一類。

所謂媽寶男,指的就是那些凡事都聽媽媽的話的男性,缺乏主見,更缺乏界限感。

而這都是由於在他的發展過程中,母親過多參與和干涉,不論在生活起居還是感情方面,都大包大攬造成的。

如果媽媽懂得和孩子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就會讓孩子學會獨立,人格發育更加完善,男子漢氣概也同時成長起來。

畢竟母親大多溫情感性,如果讓兒子也學得矯情和脆弱,長大後在社交和婚戀中,就會難以自處。

2)增強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

如果母親能給孩子一定的學習和生活空間,他就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

為何“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別急著反駁,有科學道理

在安全的前提下,請母親放手讓孩子摸索和實踐,這有利於培養他們勇敢、堅韌不拔的性格,提高社會實踐能力,長大後的競爭力也會更強。

為何“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別急著反駁,有科學道理


​為何女大卻可以不避父?

女生天生比較柔弱,心思細膩敏感,常常容易缺乏安全感。

而父親在她們的成長過程中,就像一座高山,擁有寬厚的後背和臂膀。如果父親能給女兒充分的關心,就能讓她擁有強大的自信。

即便今後在複雜的人情社會中,也能擁有勇敢和自信的風采。

並且,這對她們的擇偶觀,也是一種健康的支持,長大後不會輕易被渣男騙走。

為何“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別急著反駁,有科學道理


​女大不避父的好處

1)有助於形成開朗堅韌的性格

相對母親來講,父親更加沉穩,因而女兒遇到問題時,更有可能對父親宣洩出心中的煩惱和感情。

在父親的支持和感染下,女兒會讓擁有開朗堅韌的性格,不至於脆弱得像一個水晶玻璃人。

為何“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別急著反駁,有科學道理

​2)少走彎路

父親在家庭中的良好表現,會讓女兒對異性的要求朝父親的方向靠攏。

這種情況下,女兒會活得更加獨立,不會輕易陷入一場糖衣炮彈的感情。

當然,女大不避父指的是心理方面,在生理方面和兒大避母一樣,也需要適當避嫌。

到一定年齡,父母就不要再給異性子女洗澡了,而應該由同性父母來向孩子科普基本的生理知識。

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孩子盲目地進行自我探索,乃至傷害自己。

正當渠道下認識到的性別意識,會讓孩子以後在兩性交往中,擁有更加理智的分析和判斷,是父母必須學會的課題。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