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對於很多有兒子的寶媽來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聽到長輩這麼說,等孩子長大一點,就要適當保持距離。這句話看似好像會影響母子之間的感情,但多年的研究實踐表明,因為性別差異等多種原因,男孩子一點點長大,身心漸漸發育,如果能和母親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如果家中是個女兒的話,就要多和父親親近親近,這樣有利於女孩子的身心成長。兒子大了要避母,女兒長大卻不用避父,這裡面的道理是有科學依據的,大家快來一起了解一下!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同事小王的經驗很值得大家學習。小王是一個典型的九零寶爸,這一代的年輕人早已沒有了重男輕女的想法,而且小王也是特別喜歡閨女。天隨人願,結婚兩年後也是生了一個寶貝女兒,小王對這個女兒可是寵愛有加,給還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一有空就是陪女兒做各種遊戲。隨著女兒漸漸長大,和小王的感情也是越來越好,上學以後有什麼煩心的事情都會和小王訴說,父女倆感情非常好。因為感受到濃濃的父愛,所以孩子從小就是非常有安全感,做事也非常積極樂觀。由此可見,如果家裡是個女兒的話,還是要多和父親親近一些的。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那麼為什麼說兒子長大了要和母親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呢?

第一,性別原因

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會萌發性意識,到了六歲的時候性器官也是開始發育。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了。如果還天天和母親黏在一起,那麼勢必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很多寶媽不注意,當著孩子的面前換衣服,這樣也會讓孩子產生疑惑,為什麼我和媽媽的身體不一樣呢?太早讓孩子接觸這些東西非常不好,所以拉開距離,注意一些生活細節是非常有必要的。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小編覺得,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已經有了探索異性的好奇心,這個時候需要多加引導,如果母親還不注意,會讓孩子變得非常困惑。

第二,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一個成熟的男生,一定要有責任感並且有良好的獨立能力。如果今後出入職場什麼事情都無法自己完成,那麼是會被人嘲笑的。如果男孩子天天黏著母親,什麼事情都要母親代勞,那麼孩子就會無比依賴寶媽,自己的獨立能力也會非常弱。很多大學生就是如此,因為從小什麼事都是母親照顧,所以高分低能的現象屢見不鮮,很容易被同學笑話。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第三,拒絕媽寶男

在如今的婚戀相親市場上,最讓人敬而遠之的一種男人就是媽寶男了!這種男人毫無主見毫無行動力,凡事都要母親說了算。本來是兩口子的事情,都要請求母親的意見,這樣人無法忍受。如果一個男人三十大幾,天天張口閉口就是我媽說,那麼誰能喜歡這樣的男人?所以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寶媽就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鍛鍊孩子的抗壓能力,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那麼女孩子長大為什麼可以和父親多親近呢?

第一,性格互補

女生性格都是非常細膩的,遇事總是猶豫不決,膽子也是比較小的,所以多和父親接觸,可以鍛鍊孩子的判斷力,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同時也能不斷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可謂一舉多得。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第二,安全感

對於女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安全感。如果從小就沒有安全感,女孩子會變得沉默寡言,對這個世間一點信任都沒有,自身也會非常自卑敏感。如果從小多和父親接觸,有父親寬厚的臂膀保護,對女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好處。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第三,能力鍛鍊

父親雖然疼愛女孩子,但是不會事無鉅細地照顧地那麼周到,所以很多時候孩子要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情。這無形中就是鍛鍊了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能幹。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以上幾點解釋得非常清楚,不知道你瞭解了麼。小編覺得,因為性格差異,當男孩子漸漸長大時,就要和母親主動拉開一些距離,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還能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變得更加果決有魄力。對於女孩子來說,她們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所以長大了也要多和父親親近,這樣性格上會更加開朗自信。不知道對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想要聊的麼?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