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需避父?不是亂說,有科學依據的

為什麼古人常說:兒大避母,女大不需避父呢?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當父母的都該知道,孩子慢慢長大時,就需要和異性父母之間有界限,這並不是孩子和其生疏的意思,而是異性之間的情感。中國古代禮教有一個規矩叫做:男女授受不親,就是說,男女之間從來都是要回避的,連給東西都不能直接給,這其中也包括了父女和母子關係。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需避父?不是亂說,有科學依據的

當然,由於兒童生理和成長的需要,在幼小的時候,男孩仍需要母乳的餵養和母親的照顧,但成長到一定年紀後,男孩就必須按照禮儀迴避了。及時的迴避是在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以及給孩子一個基本的隱私教育,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並注重隱私保護,這就是兒大避母。

而女大為何不避父呢?

從生理角度來說,父女之間從小就應該相互迴避。

我們所說的“女大不需避父”是指父女情感上不需要避諱,父親的陪伴和交流對女兒有以下好處: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需避父?不是亂說,有科學依據的

1. 更容易讓孩子敞開心扉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一般來說爸爸哄女兒開心,女兒更願意把心中的秘密說出來。從心理學上分析,這樣異性之間的一種默契,所以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異性父母之間的“及時追蹤”會讓問題更容易解決,因此在精神需求方面,父女完全不用“刻意逃避”哦。

2. 學會多方位思考問題

遇到問題時,爸爸會從一個男性的角度分析,男性思維和女性不同,溝通時會將自己的思想傳遞給女兒,這樣會讓女兒考慮問題的角度更加全面、豁達,少了很多猶疑和不確定,當然也就少了很多後顧之憂,和不必要的煩惱。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需避父?不是亂說,有科學依據的

3. 父親是女兒安全感的最大來源

父親是家庭秩序的締造者,他會承擔更多的責任,也更權威和富有力量,能夠給一個家庭注入更為穩定的因素,讓整個家庭生活更加具有秩序,而女兒在秩序井然的情感及生活環境中,才能更有安全感,生活得更加快樂。

而在結婚後,女兒更易潛移默化的把這種秩序帶到自己的小家庭中,懂得為丈夫樹立更多威信,從而讓他成為又一個好父親。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需避父?不是亂說,有科學依據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情感上,爸爸應給予更多引導,媽媽要學會放手。但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多瞭解孩子,他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