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可不是雙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一句俗語“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培養男孩的自主權,培養他的獨立能力。對於女孩來說,親近父親可以帶來更大的安全感。

孩子可以感覺到他的父親是他堅強的後盾,並且變得非常自信。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可不是雙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兒子大了,母親在這些事情上就要懂得避嫌了。

1、 不要在孩子面前換衣服。

在男孩3歲之後就能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別了,而男孩看到女性換衣服會引起來男孩的好奇心與生理反應,極為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意識早熟。所以媽媽不能在兒子面前毫不忌諱的換衣服,洗澡之類的額。

媽媽一定要從小給孩子灌輸一種意識: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不能讓別人隨便看,更不能讓別人摸。只有孩子發自內心認識到自己身體很重要,才會本能的去保護自己的身體。而這個時候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最後受傷害的只會是孩子。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可不是雙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2、 不要包辦兒子的一切。

作為媽媽,只是想到如何把最好的給到兒子,想把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包辦一切;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給兒子帶來損失和傷害。有時候管太多,也是一種傷害。作為媽媽對兒子的照顧,也應該講究“鬆弛有度” 。

兒子想要自己做事的時候,媽媽應該可以讓孩子學習自理,讓他們明白勞動的辛苦和父母的不易,他們才能學會獨立。做媽媽的要懂得放手,鼓勵兒子獨立完成,兒子會越來越自信。所以,從小時候就應該讓兒子自己多動手多思考,大人儘量少插手。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可不是雙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兒子大了需要避諱母親,為什麼女兒大了不用避諱父親?

女孩的成長的過程和男孩的成長的過程是不一樣的,女孩子生來就是比較柔弱的,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更需要爸爸陪伴的,如果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了爸爸的陪伴,就會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特別是在女孩青春期的時候。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可不是雙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了父親的陪伴,所以沒有和異性相處的經驗,在和異性接觸的過程中,就會焦慮不安,患得患失,特別是在和男朋友交往的過程中,沒有辦法敞開心扉,而且自我保護過度,是非常不利於女孩子的人際交往!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可不是雙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父親經常陪伴女兒,對女兒有很多益處。

1、 影響女兒的婚姻觀。

父親經常陪伴女兒,可能會影響女兒的婚姻觀,這是因為爸爸在絕大多數傳統家庭中,孩子爸都是承擔更多責任,並且能夠給一個家庭注入更為穩定的因素,而女兒結婚後,更易潛移默化的把這種感覺帶到自己的小家庭中。

如果父親的行為不端或者有其他的心理問題,他們的女兒也會開始對異性產生不信任的感覺,而且在戀愛中也經常會缺失安全感。所以如果有一個令人失望的父親,容易使女兒放大異性朋友身上的缺點,甚至是開始排斥異性。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可不是雙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2、 女兒會更加勇敢。

父親經常陪伴女兒的話,女兒會變得更勇敢,這是因為大多數的父親在陪伴女兒時會將自己身上的男性剛韌之性帶給女兒,讓女孩子骨子裡充滿堅韌,做事顯得果敢和理性,變得比平常的女孩更加勇敢!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可不是雙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3、 女兒會更有安全感。

女孩生活在父愛豐盈的家庭中,爸爸的形象更加偉岸,給女兒的感覺更強大、更有力量的感覺,大家也許會感覺到,孩子在外出的時候,女兒更喜歡要爸爸抱,害怕了更加喜歡向爸爸尋求保護。這是因為大多數女孩覺得在爸爸的懷裡就更有安全感了。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可不是雙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父親對女兒的陪伴對女孩的成長有特別大的作用,所以爸爸也應當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主動分擔媽媽的辛苦,積極參與在疼愛兒女中來,這樣對孩子的未來才是有好處負責任的。做父親的能明白到這幾點,也能意識到爸爸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讓的孩子健康甚至優秀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