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連跌19個月,普通老百姓該如何理財?

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對外發布了《2019年9月銀行理財市場分析報告》顯示,9月份人民幣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含封閉式、定開式)的平均收益率為4.04%,環比8月下降4BP,比同期下降54BP,這是自2018年3月以來連續19個月下跌,並且創2017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即創33個月新低,近兩年,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時候是在2018年2月為4.91%。

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連跌19個月,普通老百姓該如何理財?

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連跌19個月,普通老百姓該如何理財?

理財產品收益下降的因素

其一:受大的政策影響,自2018年1月以來,央行連續六次實施降準,實行寬鬆貨幣政策,市場資金供應量增加,市場利率持續走低,包括銀行、信託等在內的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在下跌。

其二:理財資金對接非標資產受限,根據資管新規和銀行理財新規,對非標準化債券資產提出了嚴格的投資要求,包括進行嚴格的期限匹配,對非標資產餘額也提出了具體規定,未來非標投資受限,銀行去存量的過程中,也會導致理財產品的進一步下降。因為理財資金配置一定比例的非標資產,如信託等能拉昇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率。

淨值化轉型繼續加快

自去年資管新推、理財新規落要求打破剛兌、實現淨值化管理後,各家銀行理財產品持續向淨值化轉型,大部分產品均屬於非保本淨值化產品。

根據銀登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上半年)》顯示,2019年上半年淨值型產品累計募集金額21.82萬億元,同比增長86.39%;截至2019年上半年,淨值型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7.89萬億元,同比增長118.83%,淨值型產品佔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35.56%。

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連跌19個月,普通老百姓該如何理財?

未來一段時間該如何理財

面對跌跌不休的理財產品,我們普通老百姓該如何理財才能增加自己的收益率呢?投資者應該根據自身的流動性,資金的用途儘量進行提前規劃。

1:儘量歸集理財資金,把零散的資金歸集在一起,去購買大額存單產品或者理財產品,資金量越大收益相對越高。

2:儘量選擇時間較長、風險可控、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如一年期以上的理財、信託等產品。當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未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預計會持續走低,投資者可以提前鎖定期限較長的產品以增加收益率。

目前市場上可理財的主要渠道

銀行,銀行是我們理財的最重要渠道,銀行通過自主發行產品及代銷產品基本囊括了市場上大部分的理財產品,如存款類產品、自主管理的淨值型產品、代銷的基金、保險、信託、私募產品等等。

券商,證券公司有許多自主管理或者代銷的淨值型產品或者基金產品。

保險,保險公司有兩類產品可以供投資者選擇,其一是傳統的年金型、萬能險保險產品,這裡產品的理財功能較強,時間較長。另一類是養老保險公司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這一類產品與銀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相類似。

信託,投資者可以直接到信託公司購買信託產品以增加理財的收益率,當然信託對投資金額要求較高,大部分信託產品起始金額要求300萬。

公募基金,直接到基金公司購買相應的基金產品或者到代銷渠道購買基金產品。

互聯網平臺,現在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能代銷很多類的理財產品如,結構性存款類、公募基金類產品等等。

三方財富平臺公司,目前市場上大型的三方財富平臺公司通過私募基金通道發行自主管理的淨值型產品或者固收類產品。

銀行理財子公司,截至9月末,已經有6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運營,包括五大國有銀行和光大銀行,投資者已經可以買到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發行的產品,其中工銀理財發佈的理財產品數量最多,其次是建信理財。相對於傳統型的銀行理財來說,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更加多樣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門檻更低,出現了多隻1元起購的理財產品;二是產品平均期限更長,對非標投資更多;三是高收益高風險產品較多,多隻產品的底層資產中都包含權益類資產和金融衍生類資產。

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連跌19個月,普通老百姓該如何理財?

購買理財產品注意事項:

1: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保守穩健的投資者一定要避開股票型、權益類的投資產品。

2:根據自己的自己用途去匹配相應期限的理財產品。

3:一定要看理財產品合同的重要內容,如:投資方向(最關鍵)、風險提示、費用提示、時間期限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限於交流之用!)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