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日 通江达海时;引江济淮铸就“工”字形水运网“一带一路”增添新动能

伴随着时代沧桑更迭,千年流淌不息的京杭大运河涤荡着中华民族国脉与文脉的世代赓续。如长江、黄河一般,运河是中国流动的文化,也是浩荡不息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也照出了正在建设中江淮大运河的未来蓝图。

流淌至今的大运河,早已告别了当初的设计定位。春秋吴国、三国曹魏是征战之际的军事需求;隋炀帝为之,极端的说法是为彰显皇威巡幸江南而开凿,遂至“尽道隋亡为此河”;宋代定位于漕运,元明时期则定位于南粮(物资)北运,抵御来自北方的虎狼……然而,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不仅在地理空间上实现了华北、中原、江南的沟通,随着其入选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在时间上也实现了“古今联通”,经济、历史、文化价值正愈发耀眼。

时至当代,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的视觉已和经济学家的敏锐不谋而合。和京杭大运河的功能定位一样,即将开通的江淮运河(引江济淮世纪工程),也不仅仅是漕运与陆路交通的对接,更是一种新型文化经济模式在运河文化经济带的映照下,诞生出来又一本经典的“中国方案”。

“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无疑是合肥,乃至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对于引江济淮,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学家程必定先生如此断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引江济淮工程必定对安徽省经济在增后劲、强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到渠成日 通江达海时;引江济淮铸就“工”字形水运网“一带一路”增添新动能

首位度 运河未来经济价值难以估量

在中国2000多年的运河历史中,运河过处,无不是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之地。“如果失去运河开发这个机遇,就有可能失去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这句话已成为运河沿岸人的共识。城市的兴盛往往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程必定介绍,从经济角度来看的话,运河和水域,对城市和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世界,无论是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还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都是其所在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运河这种古老、传统的水上运输方式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在我国,京杭大运河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京杭大运河的贯通绝对不仅仅是简单的水系贯通,其背后更是大运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贯通中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大动脉。杭州与苏州在漫长的千年岁月中,始终保持着繁荣兴盛,其间,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可谓功不可没。

有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境内沿运河而建的工业企业有数百家,苏州新区、昆山、吴江等3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均沿河而建,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加工、建材、造纸、服装等产业密集的经济带。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高铁和高速公路,让传统的内陆水运风光不再,但局部性的运河并没有因此消失。在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成本较低的内陆水运依然可以发挥重要功能。程必定表示,运河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而且对沿岸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意义重大,将成为沿岸城市兴起、发展和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增后劲 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

马克思说过,战争的根本是源于资源的有限性。古时如此,现代亦然。

作为安徽区域经济方面的专家,程必定告诉记者,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城市水资源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使城市聚集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客观保障。同时,从中国的运河历史来看,运河所到之处,滋养两岸千年,成为沿线各地最为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资源。而如今水资源更是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评价城市投资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

多年来,程必定一直关注着引江济淮工程。“当引江济淮通水后,合肥有了更加安全、稳定的可靠水源,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合肥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有了新的支撑条件。”程必定说,有了更高的资源承载力,合肥提高吸纳城市人口能力,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就有了更足的“底气”。

因此,程必定分析称,引江济淮将有利于合肥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辐射力,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素市场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交通联系,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

引江济淮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将会极大发挥综合效益,不仅保障百姓生活用水,还增加了生态用水,从根本上改善了受水区水资源状况和水生态环境,成为支撑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之源。”程必定表示,同时,它也将在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崛起、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发挥着重大战略支撑作用。

水到渠成日 通江达海时;引江济淮铸就“工”字形水运网“一带一路”增添新动能

强基础 完善运输 形成“工”字形水运网

“水运具有运量大、污染小、效能高、占地少等优势,并且各种运输方式中是成本最低的。”程必定称,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水运无疑是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

据了解,目前我国规划的内河水运主通道为 “两横(长江、 西江)一纵(京杭运河) 两网(长江、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十八线”, 除京杭运河外,长江、西江等主要航道都是东西走向。

程必定介绍,在长江流域,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南北水上运输大通道,在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今,京杭大运河现有能力严重不足,同时,由于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直接的航道,导致大宗货物的运输需要绕道洪泽湖和京杭运河,大大增加运输成本,必须规划建设新的南北向航道分担其运量。

而引江济淮规划的江淮运河线路,正是与京杭运河基本平行的南北水运大通道,依托调水线路,引江济淮工程将形成354.9公里航道。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引江济淮建成后,将形成以长江、淮河、江淮运河为水运主通道的千吨级 “工”字形水运网。

因此,程必定认为,江淮运河建成后,可承担通过京杭运河运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煤炭运量,大大减轻京杭大运河的压力。船舶从淮河到长江,最多可节省航程600多公里,实现长江、淮河航道网互联互通,促进安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利长远 贯通南北 让合肥“通江达海”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古时大运河边流传的一句话,体现了运河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拉动作用。作为江淮运河穿越的惟一长三角世界级城市——合肥也将藉此获得更大的经济与文化新动能。

引江济淮工程作为沟通江淮的一项跨流域综合性水资源利用工程,是继京杭大运河之后的我国第二条南北向水运大通道。根据规划,引江济淮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

程必定介绍,其中江淮沟通段建设,打通合肥港北上通道,使合肥港处于江淮南北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上,从而奠定合肥江淮枢纽港的地位,使得合肥市成为贯通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枢纽性港口城市。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总量快速攀升,经济外向度连续增高,对外开放格局稳步扩大,从而对合肥港提出了通江达海的要求。程必定认为,合肥市与长江中游城市南昌、长沙相比较,水运基础条件毫不逊色,如今,南昌、长沙为更好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发挥水运优势地位,纷纷提出打造“航运中心”计划,而引江济淮工程为把合肥港打造成江淮航运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现江淮沟通后,合肥市作为长江、淮河之间的最重要物流集散地和枢纽性港口城市,必将成就其‘航运中心’地位。”程必定说,通过江淮运河的二级航道,将长江“延伸”至合肥,实现 2000吨级江海轮直达合肥,对提升合肥市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同时,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优势地位,也将服务合肥市,使其成为长江流域新型经济增长城市。

新蓝图 “一带一路”的中部崛起路径

运河一开,万商云集。自古运河沿线即为国家开放大门、盘活经济的重要区域,21世纪的新时代,运河经济已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国际经济学者的目光。特别是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位置的江淮大地,如何依托江淮运河,做好决策布局,并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完美契合,也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中部崛起,交通先行。据了解,引江济淮工程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工程沿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钢铁、建材、化工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铝、铜、盐、灰岩、石膏等上百种,拥有丰富的资源。

但由于长江、 淮河两大水系不能在安徽省内沟通, 使长江沿线及长三角地区工农业产品、 水泥砂石等建材北运受阻,北方丰富的煤炭资源难以南下。“因此,建设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实现中部崛起,首先要实现货畅其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程必定说道。

程必定认为,根据引江济淮工程线路走向及航运优势,引江济淮工程航运的直接经济腹地涵盖安徽省除黄山市以外的 15 个地市,间接运输腹地可辐射至安庆以上长江中游地区及长三角地区等地。

而引江济淮工程通航后,将结束安徽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水运分割的历史,可构建淮河水系第二入江通道。不仅有利于安徽航运,更惠及长三角地区,将进一步完善江淮区域航道网布局。

“通过完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引江济淮工程将会成为振兴安徽经济的关键性工程措施之一。”程必定表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我国内河航运建设,内河水运已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将迎来黄金发展十年。当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年通航能力达1亿吨左右的南北通道,这相当于一条双线国家干线铁路的运载能力,从而有力地带动中部崛起。

当然,江淮运河的历史价值不仅限于上文所述。联通中国南北,激活东部沿海与中西部的互联的潜力同样不可估量;运河沿线由此衍生的文化、旅游价值也必将喷薄而出,而最终尽享运河福祉依然是守望了千百年的沿线百姓。

晨报记者 宋功林 周坤/文 卓旻/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