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區治理群租房出“妙招”合格房拿“身份證”

群租房的安全隱患一直為全社會所擔憂和關注。多年來,各地多方治理群租頑疾但收效甚微。小編了解到,江寧區自6月起持續推進出租房屋安全隱患集中整治工作,探索出了很多創新之舉,截至目前,已有156個小區掛上“無群租房小區”的牌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156個小區有了“新身份”

統計數據顯示,江寧區有14萬套住宅正在市場上出租,其中有不少是群租房。“經過摸底,共排查出1.8萬多套存在安全隱患的群租房,截至10月10日,已整治完成1.06萬套,156個小區掛上了‘無群租房小區’的公示牌。”出租房屋安全隱患集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石阿芳介紹道。她所在的這個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設在公安分局(以下簡稱“區專項辦”),抽調了公安、房產部門的精幹力量集中辦公,實體化運行。

同曦藝術家園小區共20幢住宅樓,有49戶為群租房。經過整改,上個月,小區掛上了“無群租房小區”公示牌。

“按照相關規定,廚房、衛生間、陽臺不得出租供人居住,人均租住建築面積不能小於15平方米,一個房間不能超過2名租客。”石阿芳說。數據顯示,區專項辦先後進行了24次大規模集中清查,共出動各類力量1100餘人。

江寧區治理群租房出“妙招”合格房拿“身份證”

合格合租房拿到“身份證”

眼下,在百家湖地區多個小區內,不少房屋的大門邊都有一張合租公寓公示牌,“一套房子在符合安全標準的前提下按間出租是可以的。”石阿芳告訴我們,秣陵街道探索合格合租房公示牌制度,將以往矛盾突出的群租房置於“陽光”監督之下。

公示牌上不僅有獨一無二的編碼,還註明了面積大小、房東姓名、聯繫方式以及入住人數等。公示牌右側還貼心地留了一塊“留言區”,便於相關問題得到快速反映。

截至目前,百家湖地區已有3000多套出租房掛上了“合租公寓公示牌”。

“無論是給小區掛上無群租房公示牌,還是給合租房張貼合租公寓公示牌,均是給我們的工作‘自加壓力’,倒逼職能部門加強後續管理,同時也是便於社會進行更好監督,對房主和‘二房東’進行震懾。”江寧區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租賃辦主任張才法表示。

大數據追蹤小區有無群租

高科技同樣也在群租整治中發揮了作用。在江寧區龍西新寓小區,人臉識別系統讓有無群租變得“一目瞭然”。

該小區居民進入小區和單元門都靠“刷臉”,所有居民必須通過人臉識別登記信息,數據直接連通轄區內的派出所,一旦一個房屋內登記人口超過5個,系統就會自動標紅,社區民警、網格員等就會上門瞭解。這一系統接下來將在該區的多個小區推廣應用。

石阿芳坦言,避免群租回潮,還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此,該區制定了專門的考核辦法,“掛牌‘無群租房小區’後,我們還會不定期暗訪抽查,一旦發現掛牌小區有群租現象,在規定時間未整改的,將給予摘牌,並扣除街道該項掛牌工作所有得分的處罰,最終均作為街道(園區)年終考評重要依據。”

江寧區治理群租房出“妙招”合格房拿“身份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